APP下载

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3-10-29宁亮生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22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能力

宁亮生(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社会体育专业是新兴专业,自天津体育学院开办我国第一家社会体育专业以来,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200余所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包括师范、体育、理工、农业、综合性等不同类型的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该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是社会对该专业的期望目标,是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对社会体育专业的研究主要对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研究。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主观上重校内轻校外,重理论教学,轻实践锻炼”,不愿组织学生外出锻炼,怕花费精力和财力等偏颇。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时数安排等效仿体育教育专业的成分较多,缺乏具有社会体育特色的教学计划体系,未将实践部分摆放到其应有的位置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拟从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模式。

1、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在实习实践环节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学分比例较少,缺乏分阶段合理安排

社会体育专业的实习实践环节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以专业实习的形式进行,缺乏分阶段、分类型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也使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实践教学时间布局上的合理性,造成了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及时的实践应用和巩固锻炼,因此,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受到较大的影响。

1.2、实习地点和内容选择面窄,缺乏专业方向选择和分类指导

绝大多数学校选择实践教学地点和内容都以学校为主,而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体育行政管理机构、体育健身俱乐部、街道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实习实践的较少,尤其是到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创业开发的单位进行多样性综合实践的则更少。分析器原因主要是:第一、缺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和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采取校企合作培养,实施开放办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案和措施不够;第二、存在实习实践地点和内容选择面窄,人数过多又集中安排;第三、缺乏专业方向选择和分类指导,进而表现为社会体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实践无明显区别,不能体现和满足学生从事专业应用和指导能力的培养锻炼需要。

1.3、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薄弱,缺乏有效投入和合作机制

许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还很薄弱,对实习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还缺乏实质性的研究与合作,校内实习实践场所条件有限,硬件设施和经费投入不足,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科学分析论证和保障体系很不完善,少量的实习实践基地的功能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实习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

1.4、实习实践能力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过于笼统,指导教师本身缺乏经历和经验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实践能力培养与评价及管理办法过于笼统,缺乏具体要求,而对不同专业方向和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及个性才能等方面缺乏分类指导。另外,指导教师自身社会实践经历和经验的不足,使实习实践锻炼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评价简单,缺乏规范、全面的科学评价。

2、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1、实践教学时间分析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时数安排少、教学时段安排不合理。由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涉及面广,课程设置的较多,专业实践分散在个门课程中,时间相应会减少,各门课程的实践时间也就相应减少。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训练的过程。实践时间不足,使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能力。时间不够同样会造成学生实践内容难以完成,或者实践能力得不到加强。因为教学实践少,实践教学模式简单,与社会、市场接轨少;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适时分类检查指导,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实践教学时间短暂走过场,实践环节松散无压力无制约等。

2.2、教师队伍分析

师资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专业的方向和特色以及办学水平,专业教师缺乏,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要求,已成为制约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障碍之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一般都安排年轻教师担重任、唱主角,有的教师知识结构水平不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据调查,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指导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实践基地的师资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普通高校缺少高水平的名师和有从事过社会体育工作经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缺乏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案例式教学、模拟教学的实践教学带头人。高校应该培养 “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顶岗锻炼。

2.3、实践教学基地分析

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为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实践,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体质测评,体育康复活动等提供可靠保证。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社会体育专业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基地的数量、实践教学水平、实践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社会体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数量不足的现实。

3、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研究

3.1、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实践活动

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建立足够数量的实习实践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强调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突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践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实践地点的全方位和社会性、实践环节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使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家等级裁判员”、“体育经济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场地设计与维护”等专业技能培训,使毕业生具有二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执业资格,掌握多种本领,多样技能,为毕业生的就业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3.2、实践环节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群众体育的健身需求,构建较为完整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见图1)。笔者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坚持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一个由“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专业实践平台,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与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既掌握有关社会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又能胜任社会体育的组织指导,健身健美咨询与指导,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与开发,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专业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体育专门人才,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图1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3、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学生职业化教育,提高从业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坚持在岗培训和对外引进并重,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基础能力训练,鼓励教师增加实践经历,加强教师顶岗锻炼。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活力,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责任意识的认识和能力水平。

3.4、注重职业化教育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各式各样的具备较好的社会适应和一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国家有关体育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突出职业化教育,通过开展职业实践活动,着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和执业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新型实用人才,如国家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纪人、体育场地设计与维护、体育健康家政等专业人才。

4、结论

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各高校应该增加和拓展实践基地,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坚持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一个由“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平台。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 “双师型”,加强教师顶岗锻炼。

[1]马小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6).

[2]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S].教思政〔2012〕1 号,2012.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12〕4 号.

[4]陈永军.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6).

[5]刘善云.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6]汪元榜.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