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研发投入发展趋势分析

2013-10-29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年1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比重工业

宋 玉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 200003)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是国际上衡量研发投入水平的主要指标。2011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1%,首度突破3%,成为国际上研发投入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图1)。

图1 上海与部分发达国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比较

上海R&D投入强度由1%提高到2%历时18年,而从2%提高到3%只用了7年,R&D投入强度呈加速上升趋势。不过根据图1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R&D投入强度在上升到3%附近时会面临减速甚至回调压力。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是否同样适用于上海?上海未来研发投入发展趋势如何判断?要解决这些疑问,需要从上海R&D投入的结构特点入手,结合历史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

一、上海R&D经费来源结构

2011年,上海企业R&D经费投入392.05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总额的65.6%,是构成R&D经费来源的主要部门。这一点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相似,体现了上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图2)。

图2 上海与部分发达国家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比重情况(2009年)

与2000年相比,来源于企业的R&D经费占全社会比重由44%提升至65.6%,政府资金比重由31.6%降至29.4%,包括境外资金在内的其他资金比重由24.4%降至5%。

企业R&D经费在R&D经费来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与全社会R&D投入强度密切相关。通过2000年至2011年上海企业R&D经费投入与全社会R&D投入强度两组数据之间的纵向分析,两者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908(P<0.01),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再将上海与OECD国家2009年企业及全社会R&D投入两组数据进行横向分析,相关系数为0.812(P<0.01),同样显著相关。这表明,上海R&D投入强度发展主要以企业研发投入增长为依托,与OECD国家相似,可以通过借鉴其历史经验对上海R&D投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和引导。

二、上海R&D经费内部支出结构

2011年上海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397.91亿元,与2000年相比,所占比重由41.4%提升至66.6%,高等院校占比由9.7%下降至9.5%,科研院所占比由33.3%下降至22.3%。在结构变动趋势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中央与地方单位研发经费支出规模再次趋向平衡。从2000年至今,上海中央单位与地方单位在全社会研发支出中所占比重经历了“相对平衡-地方优势-重趋平衡”三个发展阶段(图3)。

图3 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中地方和中央单位占比重情况

2000年至2003年间,地方研发经费支出受政府调节影响较强,中央与地方单位研发支出保持相对平衡。2004年《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颁布实施后,政府对地方单位研发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同时地方研究院所纷纷向企业转制,研发积极性提高,经费支出占全社会比重上升至60%左右。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地方单位特别是其中的外资单位缩减研发项目,央企则继续执行年初制定的科研预算计划,投入占比出现上升。2009年,中央单位大幅收缩研发预算,使地方单位所占比重在下降趋势中(图3中虚线部分)出现波动,达到历史高点71.6%。为提振央企创新意愿,国资委2009年底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进行第二次修订,加大对央企创新能力的考核力度,加之大型央企对金融危机后续影响的抵抗力更强,2010年之后中央单位研发活动逐步正常化,中央与地方单位在研发支出结构中重趋平衡。

2.内资企业成为研发体系新的主导力量。近年来上海工业企业研发支出结构中,内资企业研发支出比重提高明显。2011年,内资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市工业企业支出总额的49.2%,比2005年时的最低值提高了24.4个百分点,外资工业企业R&D支出比重则由2005年的67.3%下降至2011年的41.6%,港澳台资企业支出占比较小(见图4)。

图4 上海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内资和外资单位占比重情况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发展,内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意愿和实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招商引资水平的提升,外资企业纷纷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二者在R&D经费支出比重上保持相对稳定。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外资企业收缩海外研发活动,上海研发投入受影响较大,暴露出过度依赖外资的创新体系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缺点。受央企R&D经费支出迅速恢复等因素影响,内资研发经费开始超越外资,结构更趋平衡。

3.研发活动以传统行业为主,新兴行业发展不均。上海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以传统行业为主,成套设备制造业及汽车制造业R&D经费支出占工业R&D经费支出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22.8%和19.4%。在OECD进行跟踪统计的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这两个新兴行业中,上海生物医药行业R&D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偏低(图5)。

图5 上海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占比重情况(2011年)

4.研发类型以试验发展为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比重偏低。按照R&D活动类型分,2011年上海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比为6.3%,比2000年提高0.1个百分点;应用研究占比由22.9%下降至15.5%;试验发展活动则由70.9%提升至79.2%。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范畴,涉及核心技术的获得,具有较高创新价值,但两者在研发过程中具有“两高一长”的特点:即投入高、风险高、周期长。虽然在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科技专项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在十余年间取得不断增长,由2000年的22.33亿元增长到130.21亿元,但主要通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执行,作为研发主体的企业参与程度不高。

三、上海R&D经费外部支出结构

R&D经费外部支出是反映产学研合作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2011年,上海用于产学研合作的R&D经费外部支出达到31.16亿元,比2000年增加2.9倍。在产学研合作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合作方式也越发多样化,从单一的项目委托发展为实验室平台建设、研发人员交流、长三角区域化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

在产学研合作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企业科研资金投向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数量增长迅速,使得2007年之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R&D经费支出所占比重逐渐回升(图6)。

图6 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中产学研占比情况

四、影响研发投入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

基于研发投入发展趋势与经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判断研发投入是否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可以从以下两个主要经济因素入手:

1.产业结构因素。对OECD部分发达国家R&D投入强度与产业结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越高,R&D投入强度相应也较高,这与工业企业在研发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相吻合。目前美国和日本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16%以上,R&D投入强度在经历前期快速提升后,近些年维持在3%附近。而韩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R&D投入强度已经接近3.8%。美日韩三国数据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746,说明研发投入强度与产业结构关系具有显著相关。根据这一模型预测,上海在目前产业结构条件下,R&D投入强度具有提升至4%的潜力(图7)。

图7 上海与部分发达国家研发投入与产业结构关系情况

在现行的由《弗拉斯卡蒂手册》和《奥斯陆手册》构建的国际R&D统计评价体系中,第三产业很少产生R&D支出,即使是第三产业中创新水平较高的软件业,其R&D项目也仅限基础软件研究,准入门槛较高,因此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发达的地区R&D投入强度普遍较低。以金融中心城市纽约和香港为例,金融业对GDP贡献较大,但对R&D贡献较小,2010年两城市R&D投入强度分别维持在1.21%和0.76%的较低水平。

2.行业结构因素。在现有产业结构条件下,上海R&D投入强度具有达到4%的潜力,但能否将潜力完全发挥出来,还要取决于作为研发体系核心的企业行业结构分布情况。在研发投入规模相同的条件下,汽车、设备制造等传统行业由于营业收入规模较大,且关键技术较为成熟,企业内部R&D投入强度一般偏低;而新兴行业,特别是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的生物医药制造业R&D投入强度一般较高(图8)。

图8 世界研发投入15强企业行业分布情况(2006年)

从图8可以看出,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在行业间出现明显分层,企业的行业分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R&D投入强度具有直接影响。以德国为例,世界研发投入15强中的西门子和大众两家企业都属于传统行业,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研发经费投入在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低,因此德国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4%的情况下,R&D投入强度只有2.82%,低于图7中的模型趋势线。反观美日韩三国新兴行业研发投入则占比较高(图9)。

图9 上海与部分发达国家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新兴行业占比情况

五、上海研发投入发展趋势及对策

根据研发投入影响要素分析结果,对上海研发投入未来发展趋势判断如下:

一方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能级提升,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海行业结构会更加偏重新兴行业以及传统行业中的新兴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有利于上海创新投入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另一方面,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2011年上海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60%下降到38%。上海目前正在着力建设以金融、航运等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中心”,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三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但第三产业对R&D投入的贡献较小,未来上海R&D投入强度难以延续加速上升的趋势。

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影响,结合数据模型推导,预计上海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未来一段时期将缓慢上升,保持在3%至3.5%之间。如果第三产业带动GDP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R&D投入强度甚至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结合上文对上海研发投入结构特点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引导研发投入趋势的健康发展:

1.在增加研发投入总量方面,通过研发能力考核、政策保护、资金支持等手段,继续提振地方单位和内资单位研发投入积极性,消弭金融危机后续影响。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服务好大型飞机等央企在研项目,继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努力争取在沪央企和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创新投入监测预警体系,增强创新体系稳定性。

2.在提高研发投入质量方面,通过行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原创性和基础性研发,使新兴产业中目前负责代工生产的加工型企业转变为真正的研发力量。引导并促进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中新兴技术的研发投入规模增长,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行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高技术企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深入合作,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核心技术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比重工业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工业人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