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海东地区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研究

2013-10-29荆娇洋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新区要素特色

张 戈,荆娇洋,辛 亮

(1.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 300384;2.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73)

海东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东”以位于青海湖东而得名.《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中提出西部有两条主要的发展轴,“京—呼—包—银—兰(包括西宁)—成—昆—北部湾发展轴”和“陇海—兰新发展轴”,其中海东地区所在的兰州—西宁城镇群是两条发展轴交点处的西部重要城镇群.海东地区包括平安、乐都、互助、民和、循化、化隆六县,这里作为青海省人口最集中、经济活动和对外交流最活跃的地区,城市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对于地域特色要素的忽视以及建设形式的趋同,正在不断的抹杀城市特色.如何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集中最优势的资源大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品牌,传承古韵、展现新风,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明显的城市价值,值得思考.

1 城市空间特色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特色趋同与失落的现象,几乎是所有规划师都在面临的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风貌从表面而言是城市的形象与空间问题,但是从深层次而言是关系到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特色构成了城市发展的生产力和推动力,也是地方文化的直接体现,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视觉感观上的愉悦,其身上附着的多种价值,与城市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存在都是息息相关的.特色的丢失不仅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威胁,使失去了归属感的人们在相似的城市中迷失[1].

“城市特色不是消极客观地反映、而是发挥、利用、保护已有的城市特色,使城市向着创造出符合时代、展望未来、求得更新的特色方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人民物质和精神需求.在对待过去、现在、将来的态度上应尊重历史,保持地域特色景观的延续性,同时努力创造优良的城市品质以满足时代的需求,而这种发展又不会成为子孙后代发展的障碍.”[2]

如何在发展中保持城市已有的特色,使其在未来建设发展中不至于失去“自我”,做好城市特色的传承和发扬工作,这是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青海省海东地区地处华夏民族的摇篮——黄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间,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是青海省开发较早、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也是汉、回、藏、撒拉等多民族交融之地.在城镇空间外延扩张的过程中,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大量的城市建设与改造需要城市规划的引导与控制.因此,对于城市空间特色塑造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城市特色资源要素挖掘

挖掘城市特色资源要素,能够最充分地分析城市空间特色的构成.城市空间是生态、经济、文化等要素作用力的空间投射;同时,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又作用于一个地域空间的生态、经济、文化等各项基本要素,成为这些要素发展的良性助推或阻碍力量[3].笔者集中从海东地区城市发展中的自然环境、产业经济、历史文化等要素入手,解析这些要素的基本内涵与外延,探讨这些要素在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中的运用方法.

2.1 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是指城市所在大的地理环境,包括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城市特色形成的基础要素.

海东地区山峦起伏、水网密布,境内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96%,流经境内的河流主要为黄河、湟水、大通河三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20多条.气候特点为高寒、干旱,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夏温差小;气候地理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海拔 3000 m以上的北部地区及山区较寒冷,海拔1700~2500 m的黄河、湟水河谷地带较温暖,适宜作物生长.自然环境影响了城市选址和城市形态,海东城市多选址在河谷地带或山前平原,城市形态多为带状发展.著名的丹霞地貌、北山国家森里公园、孟达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都是海东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2.2 产业经济要素

产业经济涵盖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形成城市特色的支撑要素.

海东地区在六县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各县产业经济发展阶段,对六县的城市定位分别为:平安县将打造具有高原古驿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园林空港城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将建设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现代城市形态、生态绿色特征的国家级高原休闲度假旅游名城;乐都县将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宜居城,青海省区域生产生活服务基地,东部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中国西部特色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建成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绿色生态宜居城市,兰西经济区区位中心城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建成黄河上游旅游明珠城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建成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优美、地域民族特色浓郁的现代商贸旅游名城.从各县城市定位中可以看出,高原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海东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高原农副产品、民族商贸产品也是当地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城市的主导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影响了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及空间形态的建设[4].

2.3 历史文化要素

历史文化包括民间习俗、衣着饮食、历史建筑等.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内涵,历史文化的建设是城市品牌化的重要过程.

宗教文化是海东重要的人文特色资源.海东地区高原居民的精神文化创造,无不与宗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外来的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在此地都能够和谐共存.

海东也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带,这里有中国唯一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又分布着汉、回、藏、撒拉等多个少数民族.多元特色相互融合,各民族的文化以各种艺术形式流传在当地.民族生活习惯及审美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每一处细节,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灵感来源.

河湟文化是海东地区地域文化的代表,海东地区的几个世居民族,从原先的畜牧业转入农业者,不乏其例.所以,河湟文化具备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文化的双重性,河湟文化又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并存的必然结果.当地历史文化是打造城市特色的关键要素.因此,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对文化要素的提取就成为海东地区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策略[5].

3 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思路

海东地区城市空间的塑造要在切实保护城市特色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城市规划的手段展示利用、串联整合城市的特色资源,将其有机结合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重塑它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以彰显城市魅力、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下文通过对化隆县群科新区城市空间设计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海东地区城市空间特色的塑造思路及途径.

群科新区所在的化隆县位于海东地区南部,如图 1所示.群科新区作为化隆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县境西南、群科镇东南部,东接卡力岗山,南临黄河,是一片开阔平坦的川谷地带,为化隆县不可多得的可连片大面积开发的土地.这里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新区内有 5条冲沟:恰藏昂沟、乙沙尔沟、昂麻拉沟、溢洪道沟和大洞沟,属黄河一级支流,沟道流水由北向南注入黄河.新区内有青石梁石山,是这里的特色地貌;区内整体坡度平缓,适宜建设.规划范围内现状建成区位于新区中部,主要为行政办公单位、安置区和居住小区.

图1 化隆县区位

化隆县境内的八宝山、合群峡丹霞地貌、马步芳公馆等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与黄河沿线的国家级坎布拉森林公园、黄南热贡艺术等自然人文景观,为群科新区打造“黄河水上明珠旅游带”创造了条件,给新区黄河沿岸的综合开发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和条件.笔者在现状资源要素挖掘的基础上,确定了群科城市空间塑造的思路.

3.1 基于地理要素的山水空间

群科新区背山靠卡力岗山,地势较为平坦开阔,黄河自西向南绕过新区,水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新区的城市建设,要保护好独特的山形水态,保持自然山水格局.群科在山水之间,形成了水陆相交的空间形态,可以借助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山水交织的城市空间,这是其实现城市特色空间战略的重要内容.

3.2 展现城市职能的综合空间

群科新区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中提出,从其在区域的地位和自身发展条件出发,将它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化隆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上游旅游明珠城市;海东地区南部以生态工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滨河生态宜居新城.

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新区城市空间主要由三大城市主导功能支撑,科技创新引导下的创新产业空间、旅游服务产业支持下的城市休闲空间、居民生活需求下的生活配套性空间.由这三类城市空间相互联动发展,围绕旅游这一城市主要职能,实现在黄河谷中打造创新服务的培育基地这一城市品牌战略.

3.3 承载历史文化的公共空间

历史文化是群科区别于其它城市的重要特征,在城市建设中,需要充分挖掘、切实保护和发扬当地文化;以公共空间环境的改善来展示其文化内涵;结合旅游线路组织串联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合理布置新区的现代城市功能,创造现代与文化共生的城市空间.

4 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设计方法

城市空间的塑造有赖于空间体系的构建,空间体系依托于具有较高价值的资源要素构建而成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边界、分区、节点、轴线和标志.边界对人们从城市特殊区域及城市外部欣赏城市景观时形成的印象有重要的影响;分区能给人留下一个城市的整体印象;轴线指建区中体现的景观带,是联系空间节点的重要环节;节点是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因此成为区域的象征;标志可以形成城市艺术形象、强化人们视觉印象.通过空间体系的整合,可以强化这些独立要素彼此之间的联系,形成丰富而有序的空间形象[6].

4.1 尊重自然:优化山水城市格局

由于新区内有五条冲沟割裂地形,城市空间布局按照置城镇于绿色之中,把绿色引入城镇、大疏大密的规划思路,采用“组团串珠式”空间结构,保护和修复能将自然风貌展现并与城市融为一体的自然山水景观界面.划定自然开敞的黄河水体界面、卡里岗山体界面、冲沟廊道景观界面等,以充分展现群科新区山水格局的总体空间特色,如图2所示.

4.2 服务城市职能:营造特色分区

组团式布局的群科新区依据城市功能共分为 6区,旅游物流服务区、民族智创商业区、商贸商务区、行政文化区、生态宜居区、绿色工业区,各个分区依据不同的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形态,如图 3所示.

图2 特色边界示意

图3 群科新区功能分区

行政文化区和商贸商务区位于城市中心位置,是城市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分布的片区,承担城市主要的行政办公职能和商贸服务职能.在行政文化区内中央位置建设地标性建筑,形成空间节点.

生态宜居区和民族智创商业区主要为居住片区,配以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在民族智创商业区北部设置民族制品加工厂,在中央大道位置设置民族制品市场,为民族制品产业发展提供条件.区内主要为多层建筑,可创造宜居空间和小型商贸空间.

旅游物流服务区和绿色工业区主要为厂房和物流建筑,以低层建筑为主,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群科新区各功能片区共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土地经济价值,创造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具有现代城市综合服务职能的城市新区.

4.3 尊重历史:建构地域文化空间网络

在群科新区中,用沿黄河景观轴线串联起突出黄河谷景观风情的黄河风情公园、展现青海多民族融和的民族艺术公园、以水上娱乐休闲为主的水上休闲公园、记录城市发展变迁的群科文化公园、展现黄河之滨的生态绿色公园等多个节点.在这一系列的节点设计中赋予公共空间更多元化的功能,以地方的戏剧曲艺、民族歌舞等传统活动为基点,设置供活动所需的场地,使现代功能与文化传统有效结合.

在各片区内用展现城市风貌的中央大道景观主轴、各片区景观轴线,展现群科新区山水景观相接的生态廊道景观轴线,串联起展现城市风貌的行政办公节点、商贸商务节点、民族文化节点.在街道的尽端和空间视角的交点规划设计对景标志.标志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重点划定群科文化公园标志点、政府大楼标志点、水上休闲公园标志点、商贸大楼标志点、山体制高点标志点等.标志点上的建筑在外形上应具有创新性,立面可以采用简化的传统民族符号结合地方材料,塑造出体现地域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从功能方面来说,标志点建筑应该是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的一个平台.结合此类建筑布置广场和绿地,形成由沿黄河景观文化带向新区中心渗透的,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地域文化空间网络,如图4所示.

图4 空间网络示意图

5 结 语

海东地区的自然山水环境是构成城市特色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市域环境、山水网络,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和展现城市的自然山水资源,发挥城镇地域特色.例如,互助县以现状老城区为中心,借城西河流水域、山势与城市镶嵌的生态环境,打造“指状串联,城水相依”的城市格局.可见,城市发展受地形制约,但好的规划也能使城市布局与自然山形水势有机融合,使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

城市功能空间设计方面,海东地区特色片区的塑造应主要依托于现有地区的街区特点、地形地貌、文化传统、建筑风格和环境特征等,正是这些区域符号、整体风貌和空间格局共同体现了城市功能特征和城市的空间特色.

历史文化的传承方面,海东地区应从城市整体空间上进行控制,使建筑与空间成为文化的载体.规划设计时可以在建筑、雕塑、环境小品等实体上,运用色彩、符号、形体、空间比例等形式语言,表达城市的文化内涵,并结合此类建筑打造景观环境,为各类民俗活动提供场所.地标性的公共服务建筑的外形可以采用简化的民族符号作为装饰,既可丰富城市街道立面,又能突出地域文化特征.在规划中既要引导建筑空间展示城市内涵,同时也要强调建筑本身作为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的一部分而存在.为整体彰显城市地域文化风貌,需要利用各类轴线路径把零散的文化片段经过织补延续、串联整合,并结合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公共空间环境的改善,构建地域文化空间网络,整体展示城市的地域文化风采.

城市空间特色的规划方法是从特色要素的角度探讨城市空间规划的操作,具体由特色资源的要素挖掘、特色要素的空间表达方法构成.特色资源要素的挖掘是城市特色空间体系规划的基础,特色资源要素的表达建立起了城市空间体系的所有要素,并强化了资源的空间感知,通过系统组织强化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城市整体特色更加凸显.笔者结合化隆县群科新区的实例,从不同的特色要素把握海东地区城市空间发展,以不同的视角审视城市规划和建设,以不同的分析方法剖析城市空间塑造中的多元诉求.因此,海东地区应在保护和挖掘特色资源要素的基础上,系统组织城市空间体系,然后在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具体划定不同层次,最终通过法定规划的形式建立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完善体系,科学指导具体的城市空间建设.

[1]王建国.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2]周志菲,李 昊. 城市文化传承与复兴的内动力:浅议城市空间特色的现状、价值和理念[M]// 规划创新.重庆:天健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89-95.

[3]吴志强,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贾雁飞,孔令龙. 城市特色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M]// 转型与重构.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8389-8400.

[5]曹 萍. 关于青海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思考[J]. 青海社会科学,2005,5:100-104.

[6]沈俊超. 浅谈南京城市空间特色塑造[M]// 转型与重构.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7900-7912.

猜你喜欢

新区要素特色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特色种植促增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完美的特色党建
雄安新区的期许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