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车轮的民族化审美设计研究
2013-10-29姬泽生杨雄勇
姬泽生,杨雄勇
(湖南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随着汽车行业的逐渐成熟和全面化、细节化的趋向性发展,汽车的零部件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各大品牌的重视。奥迪耳熟能详的LED日行灯、独特贯穿的五脚螺栓孔,宝马的天使眼大灯、鲨鱼鳍天线,雪铁龙错落有致的概念轮辐,既融合了整个车型的家族特征,又极具个性魅力。但是,我国大多数汽车企业目前在零部件领域并没有形成独特的家族传承和系列化的级别差异,或者还停留在刻意学习国外已经过时的设计理念阶段,这既不符合我国当前求自主、求创新的汽车行业发展方向,也不符合我国独特的人文性、地域性和时代审美感的车型发展方向。我们应该结合悠久的历史文化、东方气质的审美观和符合国人性格的行为习惯,研发出气质上凸显品牌差异,造型上符合民族审美,功能上满足行为需求的车型,这才是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必需之路。
本文综合分析了数例国内外汽车品牌的车轮设计策略,从设计角度去探寻中国民族化审美特质对车轮设计的影响,从而为中国汽车品牌的车轮造型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1 车轮造型的通用设计要求
车轮是介于轮胎和车轴之间所承受负荷的旋转组件(图1),通常由两个主要部件轮辋和轮辐组成(GB/T 2933―1995)。轮辋是在车轮上起安装和支承轮胎作用的组件,轮辐是车轮上介于车轴和轮辋之间的支承部件。车轮除以上主要部件外,有时还包含轮毂。作为汽车零部件中最具有展示性的组成部分,车轮的美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的整体形象。它的设计不仅要在外观上符合车型定位的需求,而且要在功能上达到一定的承重量和通风量需求[1]。因此不论是设计师还是车轮制造商,在进行设计和生产时都应该严格按照如下要求,才能做出经得起质量检验的车轮。
1.1 车轮造型的艺术形象应符合民族化的大众审美
民族化审美是人们在生活积淀中所反映出的对艺术的思考,它不仅仅存在于纯粹的艺术创作中,更多地体现在人们的穿衣风格、饮食搭配、居住环境、出行方式、购买行为等日常生活中。
汽车是人们购买行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汽车的追求不仅代表了人们对于自身身份和个人品味的认知,广义上还代表了一个民族对于自身定位的理解,所以我们应该从多维度的视角和其所在系统的生命性联系出发[2],在汽车及车轮设计中做到大众所喜闻乐见,又高于期待水平线的艺术形象。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上,应使其达到以下二者的统一:一是要从汽车用户和潜在用户群的日常行为习惯中总结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大众审美观,提炼民族化的审美艺术形象;二是要从人们已经产生的汽车购买行为中进行特征提取,总结大众化的购买意向。
1.2 车轮的造型应体现出与车型搭配的一致性
车轮不仅需要与汽车外饰、内饰在风格上达到一致的搭配,还需要体现出品牌设计理念与车型差异,达到家族语言传承性与设计理念前瞻性的高度。2010年之后的起亚品牌,轮辐采用了简洁又强烈对比的表现形式:外银内黑分色处理和外拉丝内光润的分材处理,这种硬朗、直接的处理手法与起亚“直线的美学”[3]设计理念相呼应,还引领了近几年车轮设计潮流,从大众新帕萨特到自主品牌奇瑞的身上都能看到起亚设计的影子(图2)。
1.3 在结构和材料上满足功能和工艺需求
汽车造型的语言形式蕴含了丰富复杂的情感信息,表现为一个“高技术,高情感”的设计领域[4]。汽车作为工业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其车轮也展现出艺术作品的多姿态魅力和工业产品的严谨美学。车轮除受到规则的汽车自重垂直力外,还受到汽车因启动、转向时产生的转矩不规则受力。同时,车轮是高速运动的汽车部件,整个汽车的平稳性、操纵性都与轮毂、轮胎的磨合、选材使用密不可分。必须要求车轮尺寸精度高、质量轻,具备高耐疲劳性和足够的刚度与弹性[5]。
因此,结构上的处理应该严格按照车轮生产工程规范,确定螺栓孔数量、排布位置、孔径大小,轮辐条数、转矩应力分析、辐孔尺寸范围。材料上的处理应该在满足结构规范前提下,综合考虑艺术形象展示、整车量化级别、操纵级别、价位级别,选取恰当的材料和生产工艺,这样的车轮设计才能经得起安全和质量检验。
2 国外汽车品牌的车轮设计策略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德国大众、法国雪铁龙和韩国起亚近年车轮设计案例(图3),探寻出其设计策略与民族化审美的关系。
大众品牌的车轮在细节处理上有丰富的转折和一致的圆角,工艺上采用低压锻造配合高科技热模锻造,材料选择品质感铝轮和抛光拉丝的着色金属,轮辐条数始终采用具有稳定感的5辐,造型以直线贯穿为主,整体展现出对称稳定和坚硬直接。日耳曼民族恰恰有严谨、踏实、追求实用的性格,现德国品牌奔驰、宝马、奥迪等普遍技术精湛、造型硬朗、线条有力,整体结实耐用[6]。
雪铁龙的车轮在材质选取和色彩分割上处理细腻,设计味十足,在市场上也有不错的反响,尤其是最新的概念车型Numero_9(图4),其多层次、多材质、科技感、旋转感的轮辐设计是一大亮点,视觉中心点集中到飘逸又略带侵略感的轮辐上,整个车型的浪漫奔放气质不言而喻。
彼得·希瑞尔担任起亚设计总监之后,直线美学的设计理念让整个产品体系脱胎换骨,起亚在2012年创造了世界第三的市场销售业绩,市场拥有量也逐年稳步提升。我们可以探寻出一些端倪:简单的银黑两色分割、简洁的平面横向轮辐、强对比的拉丝抛光组合。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并且能够兼收并蓄的国家,这样的处理方式与基层民众的心理期待吻合。起亚的车轮设计一度成为国际大汽车品牌模仿学习的对象。
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在生活哲学、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会情感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7]。不同的民族文化决定了用户喜好各异、各有讲究,他们的工业产品也迥然不同,都是在民族化审美的基础上,设计出本土化的汽车。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策略,探寻中国人的习惯、喜好、顾忌,从而为自主品牌汽车的设计服务。
3 自主品牌车轮设计中民族化审美的体现
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迈向普及阶段,国内各大汽车品牌也通过投入巨资、引进设备、招募人才来提升各自产品的附加价值。国外品牌已经在汽车市场中占有很大比例,自主品牌理应利用独有的车轮设计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外观造型创新力度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有目的、有针对地利用民族化审美中的喜爱偏好进行独特的本土化设计。
3.1 数的观念与轮幅数
自古以来,我国民众就对数字有很深的传统观念(图5),中国人的数字观归纳起来有如下3种。
3.1.1 喜双恶单、认偶忌奇
“双桥好走,独木难行”、“好事成双”、“孤掌难鸣”等谚语均表现了古人对于双数、偶数的喜爱和对单数、奇数的排斥;宫殿、庙宇中柱子也均成双成对、左右对称;饭桌上宾客基本是4人、6人或8人,这个习俗在现代用餐礼仪上也一直保留下来。
3.1.2 谐音文化
从具象的个人手机、电话号码、车牌号码,到抽象的婚丧嫁娶选择日子,人们均表现出了对有“顺”、“发”谐音的6、8两个数字的喜爱,也表达了对有“死”、“穷”谐音的4、7两个数字的排斥,甚至有些电梯楼层数都取消4楼或称为3A层。
3.1.3 等级观念
长时间的封建社会也使中国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8],因此带有皇家地位的“九五之尊”的9、5数字,既有一种避讳心理也心存敬畏和向往。在进行车轮造型设计时应该提前确定车型的定位,以便决定是否采用9、5两个数字。
因此,在轮辐数目的选择上我们应该尽量遵从中国人的“双偶”讲究,减少单数的运用,加大6、8的谐音运用,这样车轮的感觉才能贴近大众所建立起来的艺术形象,符合民族化特征。
3.2 形的意象与轮辐造型
中国车轮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的马拉战车:宽大的外轮圈,对称圆润的轮辐,柔和纹理又有底蕴的木质感。从独一无二的历史中发掘设计的造型元素,这是本土化设计的典型方式[9](图6)。
3.2.1 中正内敛
建筑上至庙宇、宫殿,下至四合院、弄堂,无不体现出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特点;雅俗共赏的对联,外观对称工整,内观韵律和谐。因此,有对称感的中正与有韵律感的内敛结合是其艺术形象之一。
3.2.2 实而不臃
古代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的马车,称“醇驷”之车:马体健而不肥,膘满而不溢;汉字篆刻和竹文化中,君子韧坚而不挠,均表达了所希冀的形象载体具有厚实不臃肿的特征。这是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之二。
3.3 质的感观与工艺选材
人们对于物品的触摸属性特别看重,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佩玉,质地温和,手感温润,体现了君子比德于玉的儒雅性格;从堂皇宫殿到普通民房都饰有的釉彩瓷器、粗磨砂壶,低调稳重,含蓄温暖;对于偏冷的金属材质,我国从古到今几乎用了同一种转化暖质的手法,那就是抛光和磨砂。亚光、抛光和做旧,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这些处理手法既能做出民族化的特色,独树一帜,又能打开基层市场,得到大众化审美的认可[10]。
4 民族化审美在车轮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在具体的应用阶段,首先对国内市场特定用户群进行行为习惯、购买偏好和竞品分析,制定出销售数据表格、用户体验文档、竞品分析表格;其次,进入具体的造型设计阶段,结合以上研究,在轮辐数目、造型意象、材质质感3方面着重进行设计。
4.1 目的轮辐选取
轮辐从人们喜欢的双数2、4、6、8、10中选取,两轮辐、4轮辐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人们的习惯讲究,予以排除。因此在设计初期就做了很多偶数目轮辐设计初稿(图7),其中10轮辐采用双5辐的展现形式,既有稳定感又符合人们安全性审美。
4.2 稳重内敛的造型意象
在意象选取上,结合销售数据和用户体验文档,归结出符合民族特性和审美的稳重内敛意象,提取关键词并制作艺术意象图版(图8):造型意象从独有的中国乐器和建筑中提取,整体采用对称化的处理,外部方正规矩,内部和谐韵律,符合国人希冀的艺术形象。
4.3 抛磨亚光的材质处理
在材质的表现上进行抛磨亚光处理,效果图进行材质区分,铝制车轮的基本材料之外多采用温暖的添加件,在体现科技感的同时也做到了低调稳重,不张扬的特性符合中庸的思想。
最后进行整理及后续工作,结合实际生产要求、成本控制和工程限制,我们要对设计初稿进行逆向整理和深入(图9):把过于概念化和过于量产化的方案摒除,其它方案多视角展示,从而做到既能保留灵感来源以保证新颖感,又能不超出生产限制以保证结构、成本要求。
5 结论
我国汽车企业要做到自主创新,建立品牌效应,就必定要有属于自己的设计和制造,不论是整车内外饰还是零部件设计。在车轮造型设计领域,必须要求设计师和供应商深入剖析大众化艺术形象,立足于有民众基础的行为习惯,汲取设计元素与理念,用符合民族化审美的创作去撞击深植于民心的文化性格,综合利用数字、造型、色彩和材质等诸多元素最终实现汽车零部件的自主设计与制造。
References)
[1]舒雨锋,范四立. 基于UG平台轮毂参数化设计及管理系统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2,25(6):110-112.Shu Yufeng,Fan Sili. Wheels Parametric Design and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Based the UG Platform[J].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2012,25(6):110-112. (in Chinese)
[2]邹莉,刘晓莉.汽车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3):86-88.Zou Li, Liu Xiaoli. The Dimensions of Car Cultural Identity[J].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dia,2008(3):86-88. (in Chinese)
[3]中国经济网汽车.简约直线美学——解读起亚品牌设计经典 [ DB/OL].[2011-01-05]. http://auto.ce.cn/xwzx/201101/05/t20110105_20682101.shtml.China Economic Car. Simple Linear Aesthetic Interpretation of KIA's Classic Brand Design[DB/OL].[2011-01-05].http://auto.ce.cn/xwzx/201101/05/t20110105_20682101.shtml. (in Chinese)
[4]Zhao Jianghong,Wuchao. Internet Based Computer Aided Industrial Design[J].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1999,10(Supplement):53-54.
[5]张正智,越人. 国内外铝合金车轮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4(12):5-10.Zhang Zhengzhi,Yue Re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lloy Wheel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J]. Automo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4(12):5-10. (in Chinese)
[6]付璐,付黎明.汽车造型的技术因素研究[J].包装工程,2008(7):148-150.Fu Lu,Fu Liming. Technical Factor of Automotive Styling[J].Package Engineering,2008(7):148-150. (in Chinese)
[7]海燕,周小儒,袁金龙. 汽车前脸造型的仿生设计[J].包装工程,2008,29(2):112.Hai Yan,Zhou Xiaoru,Yuan Jinlong. The Bionic Design of Automobile Front Face[J]. Package Engineering,2008,29(2):112. (in Chinese)
[8]李萌.浅析民族文化内涵在我国现代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Li Meng. Analysis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ar Design in Our Country[D].Guangzhou:Hua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10. (in Chinese)
[9]孙利.汽车轮毂造型设计方法分析[J].装饰,2007(5):110-112.Sun Li. Analysis of the Design Method of Automobile Wheel Hub[J].Decoration,2007(5):110-112. (in Chinese)
[10]吴海志.品牌文化与汽车造型设计的融合[D].长春:吉林大学,2004.Wu Haizhi. Integration of Brand Culture and Design of Auto Styling[D].Changchun:Jilin University,2004.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