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代海洋产业转型发展的融资支持研究*

2013-10-28周昌仕

关键词:海洋融资发展

周昌仕

(广东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我国现代海洋产业转型发展的融资支持研究*

周昌仕

(广东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海洋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良机,金融发展也为此奠定了资金基础。金融创新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和融资约束理论等金融发展理论揭示,融资政策支持是打破金融抑制并建立现代海洋产业多元融资体系的重要途径。海洋产业融资沿用以银行信贷为特点的单一融资模式,信贷配给使得作为金融市场内部如商业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很难对海洋产业的投资收益与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满足其融资需求。在政府投入的引导下,发展民间投资、产业链金融、债券融资、产业基金和和风险担保,发挥各种资金来源渠道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促进现代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金融发展理论;现代海洋产业;转型发展;融资支持

一、引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各沿海省市均计划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如广东强调积极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将现代海洋产业列入《广东省现代产业鼓励发展指导目录》,并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及实施方案,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广东、山东和浙江先后被列为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将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标志着我国海洋产业迎来良好的转型发展契机。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预测,2020年我国海洋产业增加值将占GDP20%以上,并逐步形成6-8个海洋主体功能区域板块,受益的产业包括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油气、船舶制造、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化工、滨海旅游等九大现代海洋产业领域。

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如何充分发挥资本要素市场对现代海洋产业开发的支持和导向作用,成为业内人士关心的重要问题,如通过金融市场上的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服务创新和工具创新来化解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融资风险,[1]建立产业投资基金促进山东海洋高科技产业和区域海洋产业的发展,提出初步的融资思路,完善渔业财政投入机制的对策,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融资策略,我国海洋经济开发中的金融支持,以及现代海洋产业的多元融资模式。[2-8]这些侧重于特定海洋产业或某个区域融资问题的研究,为深入研究适应国内金融创新形势下的海洋产业转型发展金融支持问题提供了参考。

二、金融发展理论的理论导向

金融学家明确融资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真正引发工业革命的是金融系统的创新,[9]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10]这为金融发展影响产业发展机制和资本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所证实。金融发展降低企业实施外源融资的成本,[11]是制造业发展的原因,[12]是决定产业的规模构成和产业集中度的重要因素,[13]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资本配置效率。金融创新理论揭示论证的融资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机制是研究海洋产业融资问题的理论基础。海洋产业的经济特点决定了进一步发展和调整对资金的巨大需求,涉海企业的融资结构与绩效之间显著相关。[14]因此,需要在政府投入的带动下,有序发展和创新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更好地发挥证券、票证、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各类金融服务的资产配置和融资服务功能,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信贷配给是金融市场中与现代海洋产业融资有关的另一种典型现象。信贷配给理论认为贷款人通过配给的方式来实现信贷交易的达成,[15]信贷配给是某些制度上的约束所导致的长期非均衡现象,[16]非利率条件能与利率一道被平等地看作是决定贷款价格的因素,[17]存在一个提供信贷供给额的最大上限,甚至存在金融抑制和金融崩溃。[18]由于银行的预期损失是信贷额的函数,贷款人基于风险与利润的考查不是完全依靠利率机制而往往附加各种贷款条件,加之通货膨胀、预算软约束、国际金融危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银行对信贷分配的控制较为严格。要打破金融抑制所造成的恶性循环,必须进行金融深化,甚至由政府出面制定并实施一种特定的、有差别的金融政策和制度安排,[19]支持产业发展。

从产业内部来看,融资约束和内部资本市场是不可回避的因素。经济学家认为资本市场的不完美性会使企业资本支出受到企业内部资金流量的限制,外部融资成本往往要高于内部资金成本,企业投资常常会面临融资约束,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更偏好内部融资。[20]金融发展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内部资本市场也具有融资约束缓解效应,[21]行业互助、抱团增信和企业内部融资也是现代海洋产业融资的有效工具。

三、我国海洋产业的融资实践

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也已形成政府投入、银行信贷、产业基金、创投基金、证券市场和内部资本市场的多元融资渠道框架。但目前海洋产业融资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相对较低,资金有效供给不足,这与信贷配给有关。由于海洋产业具有区域聚集性强、风险性高、专业技术性强、资金回收周期长等特征,信贷配给使得作为金融市场内部如商业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很难对海洋产业的投资收益与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满足其融资需求。

(一)政府投入较大,但与发展需求有差距

政府投入的资金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专项拨款;二是取之于海的资金,包括项目业主单位上缴的滩涂、海岛、海域等使用出让费,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单位收取的倾废费以及征收的海洋开发费等。除了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外,政府对海洋产业的投入主要限于围绕海洋在生产、研发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兴海项目。2003—2011年广东财政海洋专项投入15.94亿元(见图1),主要用于人工鱼礁、红树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重大科技兴海项目的研发推广和技术引进,以及重点海洋试验室和科技孵化基地建设。江苏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支持龙头企业和1000万元渔业科技专项资金;福建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组织海洋科技攻关;2010—2012年,浙江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海洋发展专项资金,这些专项资金有力推动了海洋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海洋产业创新能力较弱,深海资源勘探和环境观测的技术装备仍然比较落后,政府投入同海洋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严重不足。以广东海洋渔业为例,近年来全省水产品总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4,但渔业预算不足农口的1/30。海洋科技资金的不足,难以支撑对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深入研究,制约了海洋科技水平的提升。

图1 广东省财政海洋专项投入

(二)银行信贷贡献大,但信贷配给严格

银行信贷是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主要融资方式,甚至有银行信贷“过度依赖症”之说。山东早在1992年就拿出3亿元低息贷款向海洋科技倾斜,目前每年科技兴海投入近3亿元。工行南通分行开启利用海域使用权、实现沿海资源开发融资之先河,采用以海域使用权证作为抵押物贷款和银团贷款等方式,累计投入沿海开发项目贷款79.5亿元,用于洋口港、吕四港综合开发、海门新通海沙围堰、启东吕四工程物流园区土地围堰、如东洋口渔港经济区围堰等项目建设,其创新的投融资模式为沿海开发建设融资提供了范本。然而,由于银行的预期损失是信贷额的函数,贷款人基于风险与利润的考查不是完全依靠利率机制而往往附加各种贷款条件,加之通货膨胀、法定准备金率攀升、预算软约束、国际金融危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韩国银行挤兑事件更是敲响了中国银行界的警钟,银行会严格控制信贷分配。海洋产业总体上投资较大、周期较长、信贷风险大,银行信贷规模难以满足现代海洋产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产业基金资金雄厚,融资渠道拓宽

国家发改委正加快推动产业基金扩大试点,已批准设立10只产业基金,2008年山东国有资产投资控股公司发起设立首个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此后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青岛市政府又分别发起设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和青岛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投资领域包括海洋工程、船舶工程、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精细化工、海水综合利用、滨海旅游、港口、交通运输等海洋产业(见表1)。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对于拓宽现代海洋产业融资渠道、促进海洋科技进步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表1 主要海洋产业投资基金

(四)创投基金快速发展,融资前景广阔

传统工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增强赢利能力,因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海洋产业投资己成为可能。海尔集团、中鲁远洋、澳柯玛集团等大型集团公司已涉足海洋药物、生物制品等海洋产业,一些大型企业还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为海洋产业提供广阔的融资渠道。截至2010年底,全国从事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PE)的公司近5000家,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23家涉足PE投资,2010年共有82支可投资于中国的PE完成募集,募集金额276.21亿美元。[22]深圳成立50家创业投资公司,资金数量庞大,例如,深圳宝德集团发起设立30亿元的鹏德创业投资基金,专门从事股权投资、资产收购,对海洋产业投资兴趣浓厚,资金投向意愿包括舰艇设计和生产、工业化养殖和鱼虾饲料等产业。

(五)股权融资效果显著,融资需求旺盛

到2010年底,我国共有65家涉海企业在沪深两地上市,*据金融界(stock.jrj.com.cn)和搜狐证券(q.stock.sohu.com)公布的个股主营业务构成分析所得。共发行股票183.15亿股,筹资总额1445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22.23亿元,主要涉及海运、海港、海洋石油及加工、海水养殖加工、海水处理与节能利用、海湾开发等海洋产业(见表2)。其中,首次发行(IPO)153.91亿股,筹资额1161.00亿元;增发20.56亿股,筹资额219.66亿元;配股8.68亿股,筹资额64.34亿元。近年来海洋产业股权融资增长迅速,已成为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见图2)。海洋板块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表现良好,2010年平均营业利润率15.28%,净资产收益率11.59%,资产负债率42.44%,营业收入增长率22.98%,每股收益0.54元,每股股利0.19元。*数据来源于锐思金融数据库(www.resset.cn)。不少涉海企业有上市融资的期望,比如恒兴集团、粤海饲料和湛江港等。

表2 海洋类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基本情况(截至2010年底)

注:数据来源于深圳国泰安公司的CSMAR数据库和锐思金融数据库(www.resset.cn)。

图2 海洋类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趋势图

(六)债券融资规模偏小,票证融资发展缓慢

成熟市场债券融资额远大于股票融资,票证融资规模则更大。2001—2007年美国公司债券的发行量占公司债券和股票发行总量的80%多。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近几年发展较快,2001—2010年全国企业债券发行51991亿元,超出股票发行规模8805亿元(见图3)。然而,我国债券市场品种少、规模小、流动性差,发行主体主要是非上市的国有控股企业,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只有20多家,2010年深市企业债券的成交额只有股票成交额的5.05%,发行债券的海洋类公司则更少,债券融资工具的功能不强,企业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和股权融资的机制并没根本改变。随着《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等制度的实施,债券发行有可能出现“井喷”,债券市场将是涉海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有望改善涉海企业重股权融资、轻债权融资局面。滞后的制度建设、社会诚信缺失和预算约束软化直接影响到信用市场的发育,涉海企业较少运用票证融资。

图3 公司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比较

(七)通过并购形成内部资本市场,拓展产业链融资平台

成熟市场上并购规模庞大,是存量资本调整的管理权限工具和融资的重要方式。我国涉海企业并购发展较快,2001—2010年海洋类上市公司并购624次,并购交易总价达2411.29亿元(见表3)。公司并购是投资,但公司往往通过并购特别是纵向并购形成内部资本市场,发挥协同效应和内部融资功能,拓展产业链融资平台。

表3 海洋类上市公司并购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深圳国泰安公司的CSMAR数据库。

四、海洋产业转型发展融资的政策支持

金融发展理论揭示,融资政策支持是打破金融抑制并建立现代海洋产业多元融资体系的重要途径。在政府投入的引导下,大力发展民间投资、产业链金融、债券融资、产业基金和风险担保,充分发挥各种资金来源渠道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促进现代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规范政府资金扶持政策

资金扶持政策对实体性要素投入具有重大的引导作用。由各级政府海洋管理、财政等部门组织领导小组,坚持错位发展、资源节约、市场主导和创新驱动原则,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和资金政策扶持,安排的财政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等政府性资金,可重点投向现代海洋产业领域,并扩大政府投入的乘数效应,促进优势产业朝着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方向集聚发展。相关的财税配套政策,对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海洋产业领域项目和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费减半征收或免征的优惠。福州市出台的《关于培植和发展水产支柱产业的决定》,规定盐碱地转海水养殖免征土地使用费,基础设施投资以零税率征收;对封岛栽培海生动植物,每封一岛从渔业发展资金中拨款5万元无偿支援;对从国外引进苗种免征关税,对建立境外基地给予财政补贴等来吸引投资者。我国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海岛有近7000个,小于500平方米的有上万个。2010年国家海洋局公布了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176个,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可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开发无居民海岛需缴纳海岛使用金。此类使用金,加上倾废费和海洋开发费等,将积累大量资金,应主要用于支撑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

(二)鼓励海洋产业民间投资

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主要还是靠民间投资。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细则,鼓励民资以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水运、港口码头、油气勘探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允许民资兴办金融机构,并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方面的分工和任务。各海洋产业主管部门可以此为契机,制定鼓励现代海洋产业民间投资措施,引导和鼓励内陆地区以合作方式,参与沿海地区开发,鼓励内陆成熟产业、有实力的大型集团化公司向海洋渗透,实施陆海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在融资体制改革上,需要进一步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优化投融资制度,更好地发挥股票、债券和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在现代海洋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引进保险、社保等拥有大额资金的战略投资者。不断完善民间投资的融资担保制度,引导创业投资基金投向海洋产业。

(三)发展海洋产业链融资

海洋产业地域分布广阔,种类众多,单靠个别企业去融资,数量往往有所局限,可以发展产业链融资。产业链融资有别于传统银行信贷,是借助龙头企业的信用实力或单笔交易的自偿程度与货物流通价值,将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实行信用捆绑的新型融资方式。金融机构以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的资金链为出发点,对整个产业链进行动态跟踪、全面授信,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解决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同时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进而促进配套企业与龙头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关系,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三菱商社、UPS等知名公司运用产业链融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产业链金融服务开始于2006年,深发展的“产业链金融”、光大银行的“阳光供应链”、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中信银行的“产业链融资”等为海洋产业融资提供了渠道。沿海省市可依托特色海洋资源、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培育壮大竞争实力较强、信用过硬的龙头企业,利用其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优势,与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机构合作,整合金融功能、信息功能、物流功能和营销功能,培植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形成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四)支持涉海企业上市融资

发行股票有助于积聚可长期使用、风险较低的大额资金,带动龙头企业、海洋产业集群,甚至是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国联水产的上市融资就促进了湛江对虾出口转型升级以及“中国对虾之都”品牌的建设。开放融资渠道,支持涉海企业上市融资,特别是鼓励海洋类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创业板,引入市场制度,化解海洋类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风险。例如,独特的南珠产业是创业板好题材,通过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家级珍珠贝良种场、加工工艺精湛、品牌优异的龙头企业,走“基地+连锁+品牌”发展之路,通过上市解决企业筹资、价值评估、风险分散和风险投资股权交易问题,可促进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强大,主管部门应重视引导涉海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加快培育公司债券市场,重点发展高收益公司债市场,降低发行可转换债券的门槛,发展证券支持抵押凭证,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推动私募发行,突破净资产40%的债务融资规模上限规定,逐步发展REITs、利率期货、利率期权、CDS、债券型股票等债券产品及衍生产品,通过创新来扩大债券产品规模和提高市场流动性,为海洋产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五)扶持海洋产业投资基金

山东省已确定设立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将由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发起设立单位,初步计划基金规模为100亿元,其功能主要定位于投资集群性海洋产业,如蓝色工业园区建设、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大型物流园区等基础性、规模化的蓝色经济产业,目的是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参与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浙江成立了“青创·浙江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和浙商产业投资基金,还将设立港口产业投资基金,并引导商业敏感特别高的浙商资金投资海洋产业。可预计,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将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正确地引导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发行、项目投资、风险控制、资金退出等各个运营过程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急迫的现实问题。有必要建立市场准入、信息公开、交易技术、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准则,加快深交所和上交所的场外交易系统的建设,设立和发展提供风险评估、技术认证、信用评级、风险监管等服务的中介机构。在资金募集上,参照德国KG基金的做法,可采取如税收优惠、贷款优惠、信用担保和政府采购等激励手段,刺激金融市场主体的投资欲望,扶持区域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以 PE的形式运作,根据基金运作情况阶段性募集银行、保险、社保、大企业等主体的资金。

(六)建立海洋开发风险担保体系

海洋灾害是人类目前难以抗拒的,海洋产业融资风险较大,除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对外招标转移风险、政策性利益补偿风险外,建立海洋开发风险担保体系也非常重要。建立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担保服务的行业性、区域性和全国性海洋开发风险基金,化解海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风险的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分层次的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完善信用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和扶持保险公司对海洋风险开发开展保险业务。

五、结论与讨论

金融发展为现代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现代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改变以银行贷款为特点的单一融资模式,强化政府资金引导,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吸引民间投资,发展海洋产业链融资,支持涉海企业上市,扶持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建立海洋开发风险担保体系,拓宽产业融资渠道,从而保障海洋产业的跨越式快速发展,最终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行业互助、抱团增信和内部融资为基础,以金融信贷、上市融资和票证融资为主体,以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融资模式。在实施方案上,考虑到我国海洋产业依赖银行信贷的现实,在逐步拓展融资渠道的基础上,未来我国海洋产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可以分两步走:一是近期过渡式的融资模式,即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金融信贷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体,以上市融资、票证融资和内部融资等主导的直接融资为辅助的多元融资模式;二是未来目标融资模式,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市场约束性强的多元化融资模式。在实施激励上,通过市场化的利益协调机制鼓励相关各方积极参与,强调各种融资方式相互支持、互为补充,形成海洋产业和金融市场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海洋产业生态金融。

[1] 孙健,林漫. 利用金融创新促进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J].财经研究,2001,(12):56-62.

[2] 于谨凯,张婕.我国海洋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发展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2) :45-49.

[3] 张帆.区域海洋产业融资机制设计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9.

[4] 徐质斌.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问题的思路[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7,(4):21-25.

[5] 杨林. 渔业发展财政投入机制研究[A].海洋产业经济前沿问题探索[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6] 吴庐山. 广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融资对策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3):42-45.

[7] 李靖宇,任洨燕. 论中国海洋经济开发中的金融支持[J].广东社会科学,2011,(5):48-54.

[8] 周昌仕,宁凌.现代海洋产业的多元融资模式探索[J].中国渔业经济,2012,(4):32-37.

[9] Hicks J.. 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9.

[10] Goldsmith Raymond W.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11] Rajan, R and L.Zingales.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559-586.

[12] Neusser K.,and M.Kugler. Manufacturing Growth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8:636-46.

[13] Fisman R. and I. Love. Trade Credit, Financial Intermediar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Growth. Journal of Finance, 2003,58: 353-374.

[14] 姜旭朝, 张晓燕. 中国涉海产业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A].海洋产业前沿问题探索[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5] Stiglitz, J.E. and A.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1(3):393-410.

[16] Robert B. The Loan Market, Collateral and Rates of Interest.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76, 8(4): 439-456.

[17] Baltensperger E.Credit Rationing: Issues and Question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78, 10(2): 170-83.

[18] Mankiw, N.G. The Allocation of Credit and Collaps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6,101(3):455-470.

[19] Hellmann T. Murdock k.and J. Stiglitz.Financial Restraint:Toward a New Pradigm i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edited by Masahiko Aoki,Hyung-ki Kim and Masahiro Okuno-Fujiwara.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7.

[20] Myers Stewart C. and Nicholas S.Majluf.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13:187-221.

[21] Gertner Robert H., David S. Scharfstein and Jeremy C. Stein.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apital Market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CⅨ: 1211-1230.

[22] 赵海. 关于优先设立辽宁“海洋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提案[Z].政协辽宁省委员会提案,2011.

TheFinancialSupportofTransformationalDevelopmentofModernMarineIndustryinChina

Zhou Changsh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

Marine industry faces the opportunity of rapid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provided a capital basis for it.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ories such as financial innovation theory, credit rationing theory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theory reveal that financial policy suppor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break financial restraint and build up multiple financial model of modern marine industry. Because credit rationing makes it difficult for financial market such as commercial banks to evaluate the investment benefit and risk of marine industry, now single financial model whose characteristic is bank credit cannot meet the need of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ivate capital, industrial chain finance, bond financing, and industrial fund and insurance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all kinds of fund channel should be utilized to relieve financial constraint in order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rine industry.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ory; modern marin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support

2012-10-09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我国现代海洋产业融资问题研究”(12YJA790211)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培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BJY005)的阶段性成果

周昌仕(1971- ),男,湖南永州人,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财务理论与机制、海洋产业发展研究。

F124

A

1672-335X(2013)04-0001-06

责任编辑:王明舜

猜你喜欢

海洋融资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5月重要融资事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