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探讨双语播音主持能力——跨文化传播视角

2013-10-26费云舒

参花(下) 2013年3期
关键词:妮可杨澜卡扎菲

◎费云舒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871)

改革开放后,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英语学习浪潮一直魅力不减,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国力上升,又带来了一股汉语热,海外商人、学者、游客来到中国,文化首先通过语言不断交流、碰撞。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单语播音主持节目不再能够满足国人迈出国门的激动和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兴奋。这便是双语播音主持节目产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对国人而言是一扇管窥世界的窗口,对热衷汉语文化的外国人而言则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素材和平台。在跨文化传播的社会背景下,对双语主播主持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双语主持人的综合素质

跨文化传播一词诞生于1959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的著作《沉默的语言》。尽管学界对其内容、外延、方法研究还没有完全共识,基本上它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双语播音主持节目毫无疑问是一项跨文化传播活动,双语播音主持人往往受到更多的文化冲击,要通过自己跨文化的创作与表达来搭建国际传播的桥梁,把本土信息国际化,国际信息本土化。主持人肯定需要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瞬间意识到交流双方的文化差异,善于制造、引导并解决文化冲突,达到文化融合。

除了跨文化传播给双语播音主持人带来挑战外,我们还要正视国际传播中地位不平等现象。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占据着国际舆论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形象被误读,对中国的报道有时不全面不客观。双语播音主持人可以凭借语言优势,构建媒介话语权,借着英语的通用性,增强汉语的生命与影响,积极重建全球语境下的中国形象。

双语播音主持人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靠优秀的外语水平。主持人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巧妙地将专业词汇和语言转化成受访者、受众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还需要不断建立与这个节目相关的知识积累,注意培养自己的本土意识,既将本土信息传递给外国受众,又将外国信息内化自然妥帖地传递给国内受众。

对双语节目的制作以及主持来说,全盘的照搬和模仿、不假思索地粗略转化可能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节目制作人和主持人把关。既要放眼全球,紧跟时代潮流、获取全球智慧,又要以一种求同存异的立场、批判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细节上要把握好双语比例。无论哪种类型双语节目主持人都要尽量减少翻译的语句,在一个双语节目中必然存在次要用语和主要用语。

二、分类型探讨双语主持人素质

学界基本都同意双语播音主持节目按其信息功能的分类法,有基本的五大类——教学、旅游、访谈、晚会、音乐。

1.教学类:以《希望英语》董默涵为例

我国双语节目开始于教学类节目,主持人常常兼任教学者和主持人两种角色。在文献查找时了解到早在1982年,央视播出了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它主要讲述英语的一般基本句型,以口语为主,由原汁原味的英国人担任片中的主持人和角色扮演。在这类节里,主持人首先要尽力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服务性与教学性相结合,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以《希望英语》为例,它每天有固定的主题。周一“朋友会”主要讲述在影视、体育、音乐、文化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名人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故事。周二“娱乐秀”通过播出流行音乐和经典的影片,让观众在试听刺激中学习流行词汇。

媒体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从《希望英语》节目单中我们可以看见,它很重视趣味性,力图让英语学习不枯燥。现有的主持人,如赵音奇、朱华、杨舒,都毕业于国内优秀高校,且多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教学类双语节目与其他节目类型不同,比较轻松娱乐互动性强,因此对主持人的亲和力、幽默感、趣味性要求比较高。并且在这类节目中外国“中国通”主持人的角色也很独特,比如《希望英语》中的爱尔兰人董默涵(Risteard Deorian)。他们以英语为母语,具有天生的语言优势,地道的发音和接地气的口语表达在教学类节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他们又精通中文,相对于本土主持人幽默感强,表达能力更加夸张,加之中文相对于英文更难掌握,因此他们更了解双语学习的文化冲击,能在舞台上把这些有趣的冲击和碰撞表现出来,有时候甚至用“主动出洋相”的方式,吸引观众兴趣。

2.旅游类:以《正大综艺》李秀媛为例

在高速紧张的现代生活中,有钱有闲的旅游者毕竟是少数,尤其是海外旅游常常是青年们有心无力的梦想,于是旅游类节目迎合了这片广大市场。双语旅游类节目更有独特吸引力,因为外语把外国景点介绍出来,比用中文介绍,对观众而言似乎更有身临其境之感。这要求主持人除了精准的外语水平外,还必须要灵活应变、亲和力强、有强烈好奇心和充沛的精力。

以《正大综艺》“世界真奇妙”的台湾主持人李秀媛为例。她外景主持二十年间亲历了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野外作业对主持人而言是巨大的生理、心理挑战。在李秀媛的采访记录中她坦言,“滋味有甘有苦,你没有办法跟正常人一样上下班,太阳光出来你要抢拍,日落西山你拍要拍夜景,回去之后看看今天拍的理想不理想,不理想的话还要明天再去补,一天睡觉不超过4个小时。” 被称为“李大胆”的她必须面对文化、语言、环境多个维度的挑战,有时候不得不吞下墨西哥蚂蚁蛋、响尾蛇肉、新吉利亚木薯酒等等“珍馐”。以及在土耳其被库尔德人袭击、澳洲高空弹跳失误等等风险,都超过了仅仅具有语言优势的普通双语播音主持人的想象。

3.访谈类:以《风云对话》阮次山为例

广播电视文献研究定义中,电视访谈节目又可以分为谈话和专访,主要差别是存不存在现场观众,有没有与现场观众直接对话。在双语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运用汉英双语和中外嘉宾以及现场中外观众进行讨论,这个话题往往国际性比较强。这类节目平等开放,有很强的互动性,观众能够在节目中倾听不同意见,也能适当表达自己的心声,深受英语爱好者的欢迎。而专访类节目主要是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讨论,吴郁老师对主持人专访还进行过分类,“如果按内容分,大约有三种类型:事实性专访、意见性专访和人物专访”。事实性双语专访节目一般是主持人在特定场景下,针对国际事件专访国际政要或者外国权威人士,这类双语专访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知识性。意见性双语专访,重点在于设置一些意见性的问题,重在向受众展现被访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人物专访则侧重被访者的成长历程、内心世界、个人经历等等。当然双语专访中,吴郁老师总结的三种类型往往混合、交叉,呈现立体的节目形态,但是在讨论主持人素质时我倾向于分类型叙述。

总体来说,双语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尤其要做到语言表达的规范和传统,减少与节目形式不相符合的过于随意的口语化英语,还要防止一些娱乐、音乐节目中出现的英汉混搭的句子。在吐字发音方面,主持人应该力求标准、地道,因为在这一大类节目中,主持人的形象是严肃的、代表国际传播形象的。在节目策划上,两国间的文化地位的平等显得尤为重要。有一期杨澜访谈录,杨澜对话了希拉里,她在对话开始时建立了平等简单的关系,以平等的心态来思考问题。同为职业女性和母亲身份,她询问了希拉里在职业女性如何面对挑战、教育子女有何要求,这些问题是能激发希拉里回答欲望的。接下来,她顺利地问到了非洲之行、中美关系、从政历程,甚至是与克林顿婚姻生活的问题。

接下来结合实例仔细分析双语谈话、访谈节目以及访谈节目的三种不同小类型,尽管真实的一台节目往往是这些类型的大综合。

(1)双语谈话类节目双语谈话节目强调台上台下,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以央视《对话》节目2005年12月23日对话贝瑞特为例。主持人刘持金先用英文和贝瑞特进行交流,主要围绕英特尔公司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公益事业一事,讨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是到场来宾卞先生向主持人提出质疑,“英特尔你可以这样做,但是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企业,都像它那样做”,接着主持人与中外其他企业家讨论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为何、如何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当双方观点出现交锋时,主持人用双语进行协调;当王先生与贝瑞特达成统一共识时,主持人顾及到其他嘉宾没有发言,而主动向他们提问,这个过程也是双语的。以此为例做双语谈话类节目主持,需要有良好的协调和控场意识。

(2)双语访谈类节目

a.事实性专访

事实性专访比较注重时效性,由于穿插在一档新闻中间,实例遍布于国际新闻中,总的来说要求主持人应变灵活、反应敏捷。

b.意见性专访

意见性专访强调主持人与嘉宾观点想法的互动,以凤凰卫视《风云对话》2010年7月25日阮次山对话卡扎菲为例。前四分钟用中文介绍了卡扎菲扑朔迷离的两面,以及利比亚基本自然人文地理、政治局势。在对话中,阮次山问道:“世界上有许多领导人都会考虑在离任后将他们的理念传递给他们的接班人。您是否也会为传递您的理念而寻找一位接班人?”卡扎菲认为自己不是国王、总统,没有王权,因此不会考虑接班人问题,“在利比亚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自己管自己,接替人要干什么,我也没有权利去管,因为时代是人民的,人民执政,人民接任,填补空白”。显然阮次山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他继续追问“但贵国并没有选举制度,那么这些领导人要如何就职?”阮次山不断与卡扎菲在观点上互动,引导卡扎菲在回答完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勒斯坦争端中应该有的角色问题后,马上回答美国应当在巴以冲突中的作用,接着卡扎菲主动谈到“建立非洲联盟有助于世界的和平”。除了用英文访谈卡扎菲,在节目中阮次山还用中文解说相关时政背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我个人觉得他所提出来的有很多看法,我们国内的人有可能有人听了不太舒服,看了不太舒服,可是我觉得我们必须要从他的观点来了解部分非洲国家对我们的看法到底怎么样,有则改之,无则勉之”。我们看到,阮次山在平衡观点、中英沟通和承转话题上都做得十分出色。

c.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需要关注人物的成长历程、内心世界,以杨澜专访妮可·基德曼为例。节目开头杨澜用中文抛出她关心的问题——妮可在与汤姆·克鲁斯分手后,面对谣言和绯闻,“在离婚后的那些艰难岁月里,她又是如何度过的呢?”“妮可是否像影片中一样继续等待真爱吗?”杨澜接下来专访妮可时搜集了许多妮可曾说过的话,如“汤姆克鲁斯对我的影响比演艺事业要大”,并用一种安慰的祥和的语气帮助妮可回忆汤姆。杨澜问道一个细节,奥斯卡得奖后妮可主动打电话给汤姆,“这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妮可认为这个问题太私人了,琬笑不语,杨澜马上微笑道歉,表达对采访者的尊重。整个访谈温暖而平静,杨澜很好地利用了同为女性、惺惺相惜的特点,让妮可缓缓道出她拍完《冷山》后的心得。尽管背景音乐悠扬哀伤,杨澜温和地鼓励和引导妮可,最后妮可吐露希望“不,我可能(对感情)会更投入”。我们看到,杨澜在激发共鸣、沟通情感和挖掘内心世界上都值得双语主持人学习。

我们发现双语播音主持人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双语工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除此之外,双语播音主持人还应达到不同节目类型对其主持风格、能力提出的不同要求,从宏观层面来看就是如何在国际化同时兼顾本土化。

[1].双语播音主持按信息功能的分类,刘志红,[J]新闻传播,2010年4月

[2].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吴郁,[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3].论双语播音与主持人才的培养,蔡荣寿,[J]现代传播,2010年第8期

[4].杨澜访谈录——妮可·基德曼,优酷网,http://hr.pku.edu.cn/rczp/yjbys/33197.htm

[5].风云对话——对话卡扎菲,土豆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T9f3A6SrMQ/

[7].贝瑞特:公民企业,网易,http://v.tech.163.com/video/2009/5/4/R/V58MB4F4R.html

猜你喜欢

妮可杨澜卡扎菲
再出祁山
妮可·基德曼的十大佳片
什么叫金茂府?蔡澜、杨澜做客广州告诉你!
卡扎菲女保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保护他
杨澜: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
约旦惊现“卡扎菲”
真实也是竞争力
The snoring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