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管理助推节能减排——访北京公交9路车队技术队长丁连生
2013-10-26苗玉泽
■文/本刊记者 苗玉泽
北京公交第五分公司9 路车队是北京公交的一支标杆队伍,在节能方面尤为突出。虽然9 路公交有近20 公里的运行线路,途经多处道路拥堵严重和交通管制路段,节能工作面临很多难点,但9 路公交车队总能超额完成集团公司的要求指标。2012年各季度的节能考核成绩都达到了分公司前三名,并且已经连续四年完成集团公司的节能指标。本刊记者采访了9 路车队的技术队长丁连生,了解他们在节能方面的管理经验。
管理者应当具有必要的业务技术素养
丁连生认为:作为车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业务经验和技术素养。他从事公交工作37年,拥有22年的管理工作经验,经历过十几次车辆换代,对车队的各种车型都相当了解。他告诉记者:“9 路车队的管理者们都对车辆有足够的了解,并且有着丰富的的管理经验,有些是从司机岗位升调上来的,他们了解汽车,了解司机的感受,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努力提高知识和技能,让自己跟上技术的发展。”2006年,丁连生的儿子把一台电脑送给他,他用这台电脑开始了车队数据整理工作。目前集团公司正在开发的一套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就是根据他们的记录为基础制定的。
丁连生说:“现在的9 路公交车一条线路上使用着4 种不同的车型,车型和车型之间有不同之处,同一种车型每个批次也都有所不同。每当新来一批新车,我和技术人员都要尽快熟悉并掌握新车型,并且与维修工人一起探讨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怎么应对这些问题,并且准备好处理方案。近期,9 路车队将引进一种使用电能的新车型,我们已经开始了解相关的知识,为迎接新车型做准备。”
“先管车后管人”的理念
作为车队的技术队长,丁连生的管理理念是“先管车后管人”。他认为,在公交事业中,人和车是相辅相成的。“以车为先”的理由是,人固然是操作车辆的关键因素,但安全的车辆是完成公交事业的前提。管理者应该首先提供给司机一辆合格的车辆。只有车辆在技术上得到保障,运营才能有保证。良好的车况在带给乘客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的同时,也为司机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工作环境。管理者绝不能让司机开带病车,不然不仅节能的目标无法实现,还会给乘客和司机带来危险。
“后管人”,因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每名司机都有自己的操作习惯,并且公交领域人员变动大,人员管理比较困难,但管理者应该通过与司机深入的交流,做好教育培训,帮助司机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保证乘客的乘车舒适与安全,并时时提醒司机完成节能指标。给司机一定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要为他们做心理减压,保证司机们的心理健康。
高效的管理机制
丁连生等管理人员为实现集团公司的节能安排,处理好司机在节能方面出现的问题,专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机制:
一是快速的反应机制。当司机反映车辆有问题时,车队的技术部门会及时对问题进行预判,并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及时进行维修,如果车队无法修理就交给更高一级的维修部门处理。如司机反应天然气车辆费气,检修人员会预估是否有油脂进入了发动机的一二级减压阀。如果确定是油脂造成的,当车队维修站无法修理时,就会把车送到集团公司的修理厂。如果不能确定是油脂造成的,检修人员会继续寻找其他原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集团公司维修部门的压力。
二是有效的检查机制。车队拥有严格的检查机制。首先是每月对每辆车进行3 次不定期的检查,丁连生至少要参与其中的2 次。其次是对司机进行检查,因为车队把一些检查项目交给了司机,司机检查主要有3个大项目、20个小项目。3 大项主要是:机油、燃油、水。机油相当于人的血液,燃料是正常运行的前提,水主要是指防冻液,现在新型车都在使用防冻液来散热,减少磨损。小项目除了传统的车门等项目,现在新加入了报站机、刷卡器等电子设备的检查。
三是严格的培训体制。车队对司机进行操作方面的培训检查。如规定行车中要中速行驶、在行车过程中安全礼让、早班出车前进行热车、不使用大脚轰油门等等。从一点一滴中完成节能的目标。
四是合理的节能指标。节能的指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如单班车和正班车、大车和小车、早空车和班车的运行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节能指标。车队确立了节能指标公示制度,每月3 次公示,给司机一个交代,让司机心里有数。
五是准确的数据体制。丁连生向我们展示了一张统计表,该表可以把节油指标明确到每个人、每公里的油耗、每种车型。丁连生说:“通过数据记录,使目标制定更加合理,车队管理更加细化、更加科学。”
正是因为车队坚持实行严格高效的管理,才能在节能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丁连生相信,继续坚持科学管理,9 路车队在节能领域可以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