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女性体脂百分比测量及其回归方程的优选研究

2013-10-24潘国建潘盛洁

关键词:围度体脂率体脂

潘国建,潘盛洁

(1.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200234;2.上海市第一中学 体育组,上海200040)

在我国中年女性是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主要群体,体脂百分比与BMI、WHR的相关与否,可能会影响她们对健身运动的认识涉及以及对自身身体成分的认识和评价[1-2].本研究依据对中年女性身体体脂百分比和身体围度指标的测定,并根据健身习惯进行分组研究.然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适合中年女性身体体脂百分比的回归模型,皆在为对中年女性身体体脂百分比的计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测试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市若干健身俱乐部部分会员64名健康女性,年龄在30~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9岁,并根据实验要求将对象分为健身女性组和非健身女性组各32人.每周健身3次及3次以上,每次健身至少45 min,长期坚持超过1年的会员列为健身女性;新入会会员(之前没参加过锻炼的)列为非健身女性.

1.2 测量指标与方法

测量指标:体脂百分比(JW33X-SCAN身体成分测试仪)、腰臀比(WHR)、体重指数法(BMI).实验对象的测量均由相同人员使用相同的仪器,在同一时间段(统一下午三点进行测量),室温控制在20℃左右.按《体育测量与评价》中规定的方法和细则进行测量.体重、身高、身体围度分别采用身高计、体重计和软尺.

1.3 数据处理

运用Excel 2003软件和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具体为t检验、方差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以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脂百分比、BMI指数、WHR指数、腰围和臀围的测量结果

表1 体脂百分比、BMI指数、WHR指数、腰围和臀围的测量结果

2.2 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的比较

为了了解BMI标准在判断超重和肥胖人群检出率准确性,本研究对同一人群采用BMI评价结果与体脂率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力图探讨两个指标在诊断超重和肥胖率方面的差异.

根据统计学原理和体育测量学[2]对测量精度的要求,推测误差小于1%者,对结果的判断更加接近真实值.表2的统计结果表明,采用两个评价标准在对同一人群进行评价时,不管是偏瘦、正常,还是超重,其检出的人数百分比均有明显的差异.这就提示,我国目前推行或推荐实施的标准中,用BMI筛查超重和肥胖人群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而采用生物抗阻法测量得到的体脂率,更能反映一个人的肥胖程度和健康状况[3,7].

表2 BMI评价标准与Fat%评价标准差值比较 (%)

2.3 体脂百分比与BMI和围度的简单相关分析

为了了解BMI和围度法在推算体脂百分比时的有效性,采取简单的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实测指标和派生指标间的相关系数(r).各指标间的相关矩阵见表3.

表3 Fat%、BMI、WC、HC、WHR 相关系数矩阵 (r值)

表3的统计结果表明:健身组女性围度各指标和BMI与体脂率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BMI除外),达到了高度正相关关系,且经双尾检验,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就提示了,采用围度指标来推算健身组女性体脂率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从围度指标与体脂率的关系来看,WHR相对于WC和HC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采用WHR解释体脂率的有效性高于腰围和臀围[3,10].

在非健身组中,围度各指标和BMI与体脂率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达到了高度正相关关系,且经双尾检验,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其中BMI与体脂率的相关系数为最高.至于臀围与BMI呈高度正相关,本研究认为,这与女性脂肪堆积部位和体型有密切关系[1,3,9].

2.4 体脂百分比与BMI和围度的复相关分析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WHR、BMI和腰围等指标均具有推测全身体脂率的可能性.为此,本文作者将能够准确反映全身真实体脂含量的指标Fat%作为效标,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的方法,尝试着建立采用BMI、WHR、腰围等指标推测全身脂率的公式[13].

表4 回归模型参数——健身组 (n=32)

表4结果表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全身体脂率为因变量,以WHR、HC、WC作为自变量建立了3个模型.模型1和模型2的复相关系数(R)均能达到0.7以上,而模型3则达到了0.854,方差检验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表5);决定系数(R2)和(修正R2)也达到了0.6水平,表明3个模型的独立变量的变量有60% ~65%左右的是由自变量引起的;而标准估计误差(SEE)为4.1% ~4.2%左右.但是从Durbin-Watson检验结果来看,模型1和模型2中自变量对因变量作出的估计和假设结论不可靠,模型3具有很好的独立性(DW=1.741),即模型3推测较好.换句话说,采用WHR推测全身体脂率有一定信度,方程的拟合度较好,推算误差为 4.1123%[3,13].综上所述,建议采用模型 3作为推测健身组女性全身体脂率的方法(图1).

图1 体脂百分比与WHR的线性趋势图

表5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健身组 (n=32)

表6 回归模型参数——非健身组 (n=32)

表6结果表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全身体脂率为因变量,以BMI、WHR、HC、WC作为自变量建立了4个模型.4个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均能达到0.7以上,而模型4则达到了0.843,方差检验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表7);决定系数(R2)和(修正R2)也达到了0.6水平,表明4个模型的独立变量的变量有63% ~68%左右的是由自变量引起的;而标准估计误差(SEE)为4.1% ~4.3%左右.但是从Durbin-Watson检验结果来看,前3个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作出的估计和假设结论不可靠,模型4具有很好的独立性(DW=1.756),即模型4推测较好.换句话说,采用BMI和HC推测全身体脂率有一定信度,方程的拟合度较好,推算误差为4.1321%[3,13].综上所述,建议采用模型4作为推测非健身组女性全身体脂率的方法(表8).

表7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非健身组 (n=32)

表8 回归方程参数

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以体脂率为效标,按照运动习惯分组后,各组的BMI,WC,HC,WHR均与体脂率呈正相关.这说明BMI,WC,HC,WHR与体脂率的变化是一致性的.但是健身组中年女性中WHR与体脂率的相关性(r=0.854)最高,BMI与体脂率的相关性(r=0.657)最低;非健身组中年女性中BMI与体脂率的相关性(r=0.877)最高,WHR与体脂率的相关性(r=0.753)最低,说明在用BMI、WC、HC、WHR判断肥胖时,对于健身组和非健身组的人群是有差异性的,所以单一使用一种评价标准来判断肥胖,效果并不是很好[4,6].

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适合中年女性的全身体脂率的推算公式供参考,推算公式如下:

健身组女性体脂百分比(Fat%):y=38.514×WHR-1.7043.

非健身组女性体脂百分比(Fat%):y=-3.481+0.112 ×HC+0.943 ×BMI.

3 结论

(1)体脂百分比是反映肥胖程度的忠实指标[1-2,9].

(2)使用单一的评价标准(BMI或WHR)来判断中年女性肥胖时,对于健身组和非健身组是有差异性的.

(3)通过相关分析得出,通过BMI、WHR和围度推测中年女性全身体脂率的方法是可行的[3,11-12].推测的公式如下:

健身组女性体脂百分比(Fat%):y=38.514×WHR-1.7043.

非健身组女性体脂百分比(Fat%):y=-3.481+0.112 ×HC+0.943 ×BMI.

[1]朱鹏立,郑育英,李建卫,等.人体脂肪分布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福建医学院学报,1993,15(2):147-148.

[2]邢文华.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5.

[3]籍晓蕾.城镇成年人体脂率与BMI和WHR的关系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4]梁蕾,王蕴红.北京市委机关工作人员身体成分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2):55-57.

[5]杨建雄,王健.6-21岁学生体成分的性别特点与年龄规律[J].体育科学杂志,2005,7(8):67-70.

[6]周君来,黄滨,李爱春.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6,13(1):65-67.

[7]侯曼,刘静民.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体成分及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1):89-92.

[8]李清亚,于瑞敏,赵进沛,等.应用生物电阻抗测定老年农民人体成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5):1413-1415.

[9]BONCHARD C,DESPRE JP.Genetic and nongenetic determinants of regional fat distuibution[J].Endocr Rev,1993,14(1):72-93.

[10]MARIN P L,OLBER B A.Assimilation of triglycerides in subcutaneous and intraabdominal adipocyte tissue in vivo in man:effects of testosterone[J].JClin Endocrinal Metab,1996,81(3):1018-1022.

[11]GEORGE A B.Contempora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besity[M].Los Angeles:Handooks in Health Care,2003.

[12]贺杰,漆正堂,罗艳蕊.大学生体脂百分比测量及回归方程的优选[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6,10(48):28-31.

[13]祁国鹰.体育统计应用案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围度体脂率体脂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角度和围度
基于人体二维照片的女裙样版自动生成研究
胖不胖?体脂说了算
不胖不瘦,需要运动锻炼吗?
从颜值到实用性华为智能体脂秤VS小米体脂秤
体脂率下降5%后,你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我渴望一个健康标准身材
记录体重也许斑斓
漂亮的实力派 有品PICOOC S3智能体脂秤
体脂:爱它或恨它,先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