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机遇与挑战——论云南蔬菜冷链物流发展

2013-10-24云南省统计局

物流技术 2013年14期
关键词:冷链云南省云南

云南省统计局 胡 敏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与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 ,与南亚的印度、孟加拉国邻近,虽远离国内政治经济中心,却拥有 9 个国家级口岸,8个省级口岸,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建设的全面启动,为云南省搭建外向型、区域性的蔬菜产业互动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云南蔬菜产业抓住机遇,投入2000万元配套资金,建立和完善蔬菜流通体系。从总体看,云南省蔬菜产业依托特有的气候和资源优势,实现低成本周年生产,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西菜东运基地和出口基地,但云南蔬菜生产销售仍停留在粗放阶段,产销流通体系建设标准不高、能力不足、设施配套不全,对蔬菜新鲜、易腐的特性难以适应,产销损耗率在30%-35%之间,冷链率低、物流运输不发达已经成为制约云南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 云南蔬菜生产与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云南蔬菜生产及外销情况。云南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多样等特点决定了云南具有无可比拟的蔬菜周年生产条件,“冬春早熟蔬菜”和“夏秋反季蔬菜”已形成明显产业优势,云南已成为国内反季节蔬菜生产和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2012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266万亩,总产量1472.7万吨,总产值252亿元。蔬菜产值占种植业产值达到18%。2012年蔬菜外销量950万吨,品种达80多个大类,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品种有100多个,成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产销基地,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区)的主要城市。云南蔬菜早已不再只是满足省内需求,外销和出口已占据更大比重。2012年云南蔬菜出口59.8万吨,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5.69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39.9%,成为全省最大类的出口农产品,蔬菜出口创汇额居全国第5位。其中,每年销往香港的蔬菜超过60万吨,占香港蔬菜市场的三分之一。

(2)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云南省蔬菜的流通基本上还是依靠本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充分利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播的功能,已经形成一个可以覆盖城乡、连接产地和销地的主要农产品交易网络。目前,云南省内已形成一批配套设施齐备、管理规范的专业批发市场,包括昆明市的呈贡龙城农贸市场、官渡区关上农贸市场、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楚雄州的元谋能禹蔬菜批发市场、玉溪市的通海金山蔬菜批发市场、红河州的弥渡滇西蔬菜批发市场、文山州的砚山稼依辣椒交易市场等。仅昆明一地就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45个,综合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2个,各类专业型批发市场23个。呈贡龙城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10大蔬菜专业交易市场之一,是西南第一大蔬菜集散批发市场,占地面积300余亩,建有高温、低温、恒温冷藏库7600平米,集合了云南境内及境外泰国等地所产蔬菜,主要销往我国北方和东部地区、港、澳、台地区及日本、泰国、新加坡。另外,元谋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设有钢结构交易大棚、冰厂、冷库,成为以蔬菜、水果批发为主,集批发、保鲜、冷藏、加工、仓储、商住、信息发布为一体的大型农副产品集散中心。2012年3 月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正式开工建设,该中心投入使用后的冷库容量高达20万吨,将建成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冷链物流中心。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云南省蔬菜产品的数量及质量的高需求,就必须实现蔬菜产品不同地域及不同季节的调剂和互补。蔬菜冷链系统的运作可以确保蔬菜的品质和消费安全。尽管近年来云南省建成或投建了一批冷链物流中心,但蔬菜冷链流通率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蔬菜冷链流通率不足5%,冷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蔬菜配送的渠道混乱,运输过程浪费大、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都造成了云南省冷链服务水平跟不上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步伐。

2 制约云南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的因素

(1)产业化经营程度低。据云南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全省蔬菜商品化处理包装仅为1/4,精(深)加工率不足10%,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不足2000个,会员人数不足全省菜农的10%,全省专业从事蔬菜生产、营销和流通的企业900多家,国家级龙头仅有4家,经营规模1亿元以上的企业28家,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规模都在1000万元以下。可见云南蔬菜产业整体上呈现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的特点。未成规模的农户种植蔬菜一般采取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自用或直接在本地销售,不会也不需要冷藏冷冻运输,只有规模化、产业化的蔬菜生产才能带动蔬菜冷链物流的发展。

(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发展,部分地区根据地方特色农产品仓储物流的需要,建立了一定数量、一定规模的冷链仓储设施,这些冷链设施主要依托农业主产区,与种植基地、原产地和特色大棚的田间地头对接,从收割、采集到销售地采用全程冷链,如明杨桥的蔬菜大棚冷库、晋宁的蔬菜生产基地冷链物流等。同时,开始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冷链物流中心,但这些设施相对于云南的蔬菜生产能力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就云南省总体现状而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冷藏运输车辆稀缺,无法满足需求,产后保鲜、储运和交易等设施落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90%以上的蔬菜仍在常温下流通,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30%-35%,部分易腐蔬菜损失率高达4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损耗率仅有l%-2%。

(3)蔬菜生产流通缺乏完善的布局和统一的规划。尽管蔬菜产销量巨大,但由于云南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造成蔬菜在生产流通供应链中的物流效率低下,既缺乏产业间横向的联系,又缺乏产业内上下游之间的整体布局和统一规划,导致无法整合利用现有冷链设施。蔬菜从田间到餐桌过程中包括了种子、生产、分包、采运、批发、零售等多个渠道,参与这一过程的包括农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等多个主体,在整个多渠道、多主体的产业链上,经常出现物流不畅、产销脱节的现象。流通效率低下、缺乏完善的布局和统一的规划,造成蔬菜冷链的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也失去了对整个蔬菜行业的推动作用。

(4)冷链设施设备及蔬菜采后加工技术落后。云南省冷链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程度低,保鲜储藏专用技术设备短缺以及冷库布局与数量不足。以昆明为例,现有专业从事冷库配套的仅有昆明冷冻厂、王大桥冷库、凉亭冷库和呈贡周边冷库等,这些冷冻企业始建于20世纪70、80年代,设备陈旧、难堪大用,而且在物流环节与配送上缺乏合理设计,而在商机渠道上缺乏信息化指导,销路单一,受到场地小、规模较小、冷冻品交易进出不便利、交易成本过高等难题的制约。有部分蔬菜批发销售企业以自身需求配套为主自建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由于不重视冷链和管理技术低下,中国生鲜食品耗损率居世界第一,每年由于冷链问题造成的水果和蔬菜的浪费总值在100亿美元。据农业部的测算显示,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 15%—20%、 15%—20%和20%—25%,蔬菜新鲜易腐的特性导致其损失率在农产品中最大。由于受到运输储存作业条件的制约,蔬菜的销售半径和交易时间被大大限制,经常出现销地菜价高企,产地蔬菜烂在地里的问题。而且,由于蔬菜产品采后缺少整理、分级,大部分蔬菜流通过程中都采取常温物流方式,造成蔬菜的质量参差不齐、损耗率高。此外,包装简陋、档次低也严重影响了云南省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云南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及技术的欠缺,缺乏必要的冷链物流的功能保障。要减少产后损失率就必须提高蔬菜采后加工技术,提升冷链设施设备水平。

(5)物流信息技术欠发达。云南省蔬菜物流信息技术欠发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农户生产到市民餐桌,仅有部分高端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采用了二维码技术,可以用于跟踪蔬菜生产、流通环节的各种信息,包括产地、农残监测、销售终端等。但是对于大多数生鲜蔬菜而言,由于其单价低,附加值低,物流信息技术使用率较低,流通环节往往难以采用完善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体系及手段,无法实现对蔬菜冷链物流各个节点网络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布局。二是交易市场的物流信息技术欠发达。物流市场信息化建设应该包括农产品交易系统中心、农产品分拣包装系统中心、恒温保鲜冷藏冷冻系统中心、信息网络系统中心、检验检测系统中心、电子结算系统中心、冷链物流配送系统中心、安全监控系统中心、废弃物处理系统中心等九大功能系统,但目前省内除部分大型集散地配备相应设施外,大部分批发市场仍然信息设备缺乏或不完善,采取的仍然是粗放型的经营方式。

3 云南蔬菜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1)蔬菜生产规模化、集中化。无论从物流成本、效率,还是物流安全控制方面,生产的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因此要统筹规划云南省蔬菜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和配套发展,统筹发展基地、加工、流通、科技支撑等建设,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叶菜类蔬菜,提高反季和淡季供应能力;优化区域布局,推进主产区规模化、集中化扩张,壮大一批主产县、龙头企业、产业品牌和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2)蔬菜冷链物流一体化、系统化。蔬菜从种植到采摘流通的整个冷链过程包括了采摘-预冷-拣选分包-冷库-冷藏车-批发站冷库(货轮冷柜)-超市冷柜,最终才能完成销售,整个链条需要通过物流的集约化和专业运作,从而整合分散的物流运作主体,实现蔬菜冷链物流一体化运营。要实现蔬菜物流的一体化、系统化,首先需要对农产品节点网络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布局,节省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其次,需要对冷库、冷藏车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冷链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提高冷链体系运作效率,消除资源闲置现象;三是要形成物流服务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蔬菜冷链物流配送标准化、信息化。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冷链物流尚无一个统一的可供参考执行并具有广泛约束力的标准,对于冷链能损与效率、作业操作规范、食品卫生安全、温度控制、管理要求、设备标准、运营流程等方面都没有明确和统一的规定,从而制约了冷链物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滞后,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有限,难以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无法做到对各环节中的货物进行跟踪和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都难以保证,一方面造成冷链设备的低效率及较高的冷链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又无法避免较高的产品损耗率。只有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才能将各处冷链物流设备信息使用情况汇总发布,及时调配资源,并确保物流信息快速传递。

4 加快云南省蔬菜冷链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1)加强蔬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云南是优势在于地处边疆,这意味着交通闭塞、运输条件落后的劣势同时存在,特别是蔬菜主产区往往交通不发达,需要加强交通运输、货运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省、市、县、乡、村各级公路及铁路运输网络建设与统一布局;二是要对现有冷链运输及仓储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引进国外先进冷链设备;三是继续依托于农业园区与种植基地的配套冷链物流建设,实现原产地和冷链处理的田间地头对接,降低损耗率,提高蔬菜质量。

(2)优化整合蔬菜冷链物流系统。蔬菜冷链物流系统包括冷链设备、运输设备、道路、冷冻仓储设施、蔬菜集散市场、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网络等基础性的物流资源以及农产品经纪人、农户合作组织、批发商、零售终端、龙头企业等渠道资源,要将这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更好地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财政支持力度,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同时,引导第三方冷链物流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整合规模小、效益低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出大、强、精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3)健全和完善生鲜蔬菜冷链物流信息体系。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的覆盖省、州(市)、县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生鲜加工物流中心和蔬菜信息追溯中心,从蔬菜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手,按照“统一标准、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质量安全信息采集指标、统一产品与产地编码规则、统一接口规范,最大限度实现不同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最终实现对蔬菜从加工、仓储、运输到销售的有效衔接,实现全过程、全封闭冷链控制。

(4)改善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环境。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地方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立蔬菜的冷链物流标准,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二是综合统计云南省物流相关数据和信息,引导行业发展方向,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三是政府制定相关物流行业发展规划及适应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加大引导资金投入冷链行业建设的力度,为蔬菜冷链物流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四是制定综合性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多渠道引进国内外高素质、复合型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

猜你喜欢

冷链云南省云南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