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长寿区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城市可行性研究

2013-10-23唐燕秋丁佳佳刘建祥

环境影响评价 2013年1期
关键词:长寿区危险废物水源地

周 玉,唐燕秋,丁佳佳,刘建祥

(1.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 401147;2.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吉林长春 130021)

环境保护模范区(县)创建(以下简称“创模”)是各级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绿色政绩观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长寿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重庆腹心地带,随着三峡工程兴建和西部大开发的全面推进,承接都市经济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优势明显。在本区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决全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持续增加与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的矛盾,2012年长寿区人民政府计划利用5年时间实现创成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的目标。文章就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标体系要求结合长寿区实际情况,分析了本区创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的可行性。

1 现状分析

重庆市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标体系共设置5大类共计25项指标,以2012年为基准年,对照25项考核指标逐一分析,目前长寿区共有13项指标已达到考核要求,有12项指标尚未达到考核要求。

2 可行性分析

结合长寿区实际,按照实现目标的难易程度,将各指标分为3类:易达指标10项,临界指标(已达标但仍需努力改善的指标)3项,难点指标(采取非常措施才能满足考核要求的指标)12项。

2.1 易达指标分析

易达指标共10项,包括(1)按期完成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2)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3)通过市卫生城区(县城)或市山水园林城市(区)验收;(4)单位GDP用水量;(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8)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9)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环保指标已纳入本区县(自治县)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定创模规划并分解实施,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10)建设项目依法执行环评、“三同时”,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2.2 临界指标分析

临界指标有3个,分别是“无重大、特大环境事件”、“空气质量”、“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临界指标可达性分析如下:

2.2.1 无重大、特大环境事件

长寿区是重庆市的化学工业基地,由于化工企业自身的环境高风险性和化工园区的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由于高度重视环境安全风险防范和处置有效,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环境也未造成显著损害。但当前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存在一定环境安全隐患,如防范不当,有引发环境安全事故的可能。

2.2.2 空气质量

长寿区共设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2个,分别位于长寿中学和行知学院。据表1和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自2010年至2012年,长寿区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2012年长寿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满足考核要求[1]。

表1 2010~2012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及在全年中的比例

表2 2010~2012年3项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mg/m3

PM10年均浓度2010年超标,在2011和2012年一直处于临界达标状态。按照《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要求,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始执行新标准,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标准增加了PM2.5、CO、O33项评价指标,并将PM10年均浓度调整为0.07mg/m3,长寿区环境质量达标形势严峻[2]。

2.2.3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

根据2012年重庆市环境公众满意率调查结果,2012年长寿区社会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综合满意率为80.01%,已满足市模考核要求(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75%),但在全市排名中靠后。从调查的9个单项指标来看,长寿区有4项指标没有达标,分别是“12369”知晓率(29.67%)、空气质量得分(68.56%)、河流湖泊水质得分(73.70%)和噪声污染治理得分(72.54%)。

2.3 难点指标分析

2.3.1 经济持续增长率,环境保护财政投入

2010~2012年期间,长寿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0%、19.3%和10.1%,经济持续增长率(近3年算术均值)为16.47%;同期重庆市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7.1%、16.4% 和 13.6%,经济持续增长率为15.7%。长寿区近3年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满足市模考核要求。但在环境保护财政投入方面,2010~2012年期间,全区环境保护财政投入占地区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4.72%、1.09%和1.52%,总体呈下降趋势,未能满足逐年提高的考核要求[3-5]。

2.3.2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根据重庆市能耗公报,近3年长寿区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总体呈上升趋势(见表3),且也远高于全市平均值,无法满足考核要求。

表3 长寿区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统计

2.3.3 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2010~2012年期间,长寿区各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均远高于同期重庆市平均值,且其中仅有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烟(粉)尘指标近3年呈逐年降低趋势(见表4),该项指标未满足创模考核要求(见2010~2012年重庆市环境质量报告书)[1]。

表4 长寿区2010~2012年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统计

2.3.4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根据长寿区最新的城镇饮用水源地调整方案,现有主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共20个,河流型饮用水水源2个,水库型饮用水水源17个,地下水饮用水水源1个。其中,向城区供水的饮用水水源(城市饮用水水源)共1个,向镇政府所在地供水的饮用水水源(镇级饮用水源)共15个,小型集中供水点饮用水水源4个。饮用水源地均按相关规范划定了保护区,建立了界碑,设置了警示标志。根据长寿区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监测数据,2012年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88.9%。城区饮用水源地:龙溪河是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每月开展一次基本项目(24项)和补充项目(5项)监测,每年进行1次1~35项特定项目监测(见表5)。2012年,龙溪河达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镇级饮用水源地:三条沟水库、龙桥水库、黑沟水库等15个镇级水源地每年分上、下半年开展两次基本项目(24项)和补充项目(5项)监测。2012年除黑沟水库、叶家沟水库、先锋水库3个镇级水源地未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其余17个水库均达标;3个未达标的水源地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

2.3.5 水环境功能区水质

根据长寿区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按目前已实施监测的地表水进行统计,2012年长寿区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4.62%;辖区内未划定水域功能水体无黑臭现象。

表5 2012年长寿区地表水监测现状

续表5

2.3.6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长寿区现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2座,全区生活污水设计处理能力8.64万t/d,实际处理量4.19万t/d。污泥处置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脱水后全部运往长寿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根据长寿区市政数据和环统数据,2012年长寿区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已接近100%;2012年长寿区城镇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 638万m3,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量为1 529万t,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57.96%,未达创模考核要求。

2.3.7 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2012年全区所有工业:(1)基本已按期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水泥、火电等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2012年完成了重庆长寿捷圆化工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3)大部分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已按要求制定预案,开展演练。重点工业企业:(1)已完成15家废水排放企业、17家废气排放企业自动监控设施安装;(2)工业废水达标率99%、二氧化硫达标率100%、烟尘达标率100%、粉尘达标率100%;(3)部分企业存在无证排污现象。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已对重庆渝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装置,但企业特征污染物日监测制度尚不完善。

2.3.8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到位,实现达标或还田

长寿区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60家,主要养殖方式为干清粪,其中有152家养殖场对部分养殖粪便进行了直接农业利用,其中仅有27家利用率为100%,未达到指标要求。

2.3.9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目前长寿区建有垃圾填埋场2座,分别为马家沟垃圾处理场、葛兰镇垃圾填埋场。其中,马家沟垃圾处理场2004年投运,设计规模约270t/d,葛兰垃圾填埋场2013年投运,设计处理规模110t/d。据初步测算,2012年长寿区城镇人口约51.62万,按照城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1kg/d测算,日垃圾产生量达到516t左右,考虑到目前垃圾填埋场还处置了部分污水厂污泥,据此推算,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目前仅60%左右,远远低于市模考核标准。

2.3.10 危险废物依法安全处置

根据环境统计数据,长寿区共有危险废物产生企业30家,2012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总量37.1万t,其中综合利用量36.79万t,处置量0.27万t,贮存量0.04万t,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9.89%。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为100%。医疗废物产生量67.04t,集中处置率为100%。

全区现有放射源91枚,其中在用放射源数19枚,库存72枚(云台镇川东测井公司放射源贮存库)。射线装置应用单位38家,装置总数59台。均已依法安全处置。严格对辖区内使用辐(放)源实施许可证制度,辐射安全监管人员均持证上岗,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100%。

长寿危险废物处置场位于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年投入试运行,设计处理能力2.69万t/a,其中焚烧50t/d,填埋45t/d。主要接受重庆市产生的危险废物,以及四川、云南、贵州产生的部分危险废物。现由重庆天志环保有限公司负责运营。2009年至2012年,环保部对长寿危险废物处置场的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结果均为合格。

2.3.11 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长寿区环境监察支队已达国家西部一级化标准并通过验收,正在按国家二级标准化建设进行升级创建;长寿区环境监测站已达到二级三类标准并通过验收,现按二级一类站标准进行升级创建;宣教与信息能力建设严重滞后,均不满足标准化建设要求;长寿区应急能力建设已严格按照地市级二级标准化建设要求逐项核对,达到了环境应急能力二级标准化建设的硬件及软件建设的标准。

2.3.12 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85%

2012年,长寿城区共有中小学20所,有统一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材,并正式纳入到地方课程,但每学年环境教育仅6个课时,达不到12课时以上,与市模考核要求还有差距。

3 可行性结论

在所有指标中,临界指标可通过强化工作措施达到创模考核要求,而制约长寿区创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关键因素是“经济持续增长率,环境保护财政投入”、“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12个难点指标,需在2016年基本满足考核要求。在创模过程中,需按照市级环保模范区的考核要求,以稳定10项“易达指标”、努力改善3项“临界指标”,攻坚12项“难点指标”为主线。在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下,细化创模的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污染治理改善环境治理等重大措施,在各种措施、投入、进度得到全面保障的前提下,经过艰苦努力有望在2017年达到市级环保模范区的考核要求。

[1]重庆市长寿区环境保护局.长寿环境质量报告书(2010-2012)[R].重庆:重庆市长寿区环境保护局,2012.

[2]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3]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长寿区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长寿区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长寿区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长寿区危险废物水源地
长寿区成立“女科技人才之家”
长寿区科协入户走访结对帮扶对象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废电线电缆是危险废物”为误解
危险废物处置需依法而为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矿山疏干排水对地下水源地影响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