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图书馆与俄罗斯远东国立科学图书馆交流合作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2013-10-23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王 妍 (黑龙江省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1 引 言
20世纪90年代初,中俄两国的文化部长签署了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并实行定期互访。随着这种合作的不断深化,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顺利发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文化交流机制和友好合作框架。在此框架下,中国黑龙江省图书馆(以下简称省图书馆)与俄罗斯远东国立科学图书馆(以下简称远东图书馆)由于毗邻边疆和地缘优势,两馆之间的友好往来也从最初的萌芽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完善的交流互访与业务合作机制。2013年9月,适逢远东图书馆代表团第8次访问省图书馆,为记录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笔者将中俄两馆交流合作机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予以回顾,并试图探讨两馆未来学术交流与业务合作的前景。
远东图书馆前身是苏联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综合科学图书馆,位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哈巴罗夫斯克市,是该边疆区的中心图书馆,也是最大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和重要的文献信息机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是远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哈巴罗夫斯克市是其首府,地处中俄边境地带,与我国黑龙江省抚远县沿黑龙江相隔60公里。
省图书馆与远东图书馆的友好交往迄今已有23年的历史,从1990年首次互访到2013年两馆共交流14次,其中中方出访6次,俄方来访8次。随着两国友谊的不断加深,两馆的交流合作机制也逐渐地形成和发展,并开启了新的合作篇章。这对于推动中俄两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发挥图书馆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2 交流合作机制的探索时期
2.1 友好交往的开篇
1990年11月,应当时的苏联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综合科学图书馆的邀请,省图书馆代表团王盛茂馆长一行4人首次赴俄罗斯,对远东图书馆进行友好访问(见图1)。同年12月,远东图书馆布特琳娜馆长一行进行回访。这次互访使中俄两馆确定了合作意向,商定今后要在平等互惠的原则下签订合作计划,开展馆藏目录、书刊交换、馆际互借及深层次的协作,促进资源共享。可以说,这次互访是中俄两馆友好交往的开篇,展现了两馆合作的领域,拉开了两馆长达20多年友好交往的序幕。
图1 1990年11月省图书馆代表团访问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综合科学图书馆
2.2 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继1990年互访后,为加强中俄两馆之间的交流和友谊,1991年7月,以布科列耶夫馆长为首的远东图书馆代表团一行4人再次来访。双方在省图书馆就加强科技情报交流与合作事宜进行讨论与协商,并最终达成协定与合作意向。布科列耶夫馆长和王科正代理馆长代表双方在《关于科技情报交流合作的协定》上签字(见图2)。这是中俄双方首次以书面形式确定两馆交流合作的机制。双方拟定每年互访一次;无偿交换科技图书、珍贵图书复印件、音乐作品的录音资料及新书通报和专题书目;开展馆际互借。按照协定,远东图书馆副馆长玛丽诺夫采娃于1992年5月来访;同年10月省图书馆副馆长吴永发一行回访,中俄两馆交流合作机制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
图2 1991年7月双方馆长在哈尔滨签定《关于科技情报交流合作的协定》
3 交流合作机制的发展确立
3.1 恢复间断的交往历程
1992年互访后,由于客观原因,两馆之间的交往一度中断。2001年,中俄两国签订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条约的法定形式将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定下来后,省图书馆和远东图书馆的关系也发生了转机,并呈现出向前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9月,以伊万诺维奇馆长为首的远东图书馆代表团一行3人来访,与时任省图书馆馆长王海泉签署《合作意向书》(见图3),从此两馆恢复了间断近10年的交往。按照《合作意向书》内容,以董绍杰书记为团长的省图书馆代表团一行4人于2001年11月进行了回访,双方在远东图书馆签署了《文献交流协议》和《2002年合作意向》。此次签订的《文献交流协议》中首次提出双方各自选取3种地方期刊进行对等交换,作为专业期刊的《图书馆建设》被正式纳入交换文献之列。协议同时提出由于邮寄文献的安全性难以保证,故考虑双方互访时由代表团携带文献进行交换。双方还明确了互访时间、人数及费用问题,即“每次出访为期一周,代表团由4人组成,出访方承担交通费用,接待方承担出访方的住宿及文化费用”①。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在对方刊物发表文章及尽快实现国际联网、共建远东书目数据库等事宜达成共识。
图3 2001年9月双方馆长交换《合作意向书》文本
3.2 交流合作机制的确立
2002年,中俄两馆继续保持互访关系,远东图书馆于8月来访,省图书馆于9月回访(见图4)。省图书馆代表团这次回访为中俄两馆交流合作机制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代表团参加了远东图书馆组织的“图书馆事业国际学术研讨会”,王海泉馆长撰写的《黑龙江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展望》由代表团成员夏国栋副馆长代为宣讲,与会俄罗斯图书馆同仁对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及中国图书馆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对正在兴建的省图书馆新馆大为赞佩。此次代表团团长、省图书馆副馆长师丽梅在研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并回答了远东图书馆同仁的提问。这是中俄两馆第一次进行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并促成了中俄两馆《合作补充意向协议书》的签定。双方就“交换本地区的地方综合情况数据库”、“ 交换与协助征集地方文献”及“交换全文与检索性光盘数据”等问题达成共识,同时明确提出从2003年起两馆的年度互访调整为“年度单方出访,双方互访时的翻译工作由中方承担,但翻译不占中方出访名额”②。中俄两馆在多次的互访和会晤中逐步细化了交流合作项目,最终建立了以文献交换、定期互访、学术研讨、举办展览为主要内容的交流合作机制。
图4 2002年9月省图书馆代表团回访远东图书馆
4 开启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4.1 高层会晤,再续友谊。
由于省图书馆新馆建设、馆舍搬迁、领导更替等客观原因,中俄两馆之间的交往从2003年起再度中断。2007年9月,新任远东图书馆馆长伊琳娜(原为远东图书馆副馆长)借来华观光之机顺访省图书馆,并与现任省图书馆馆长高文华进行会谈与协商,希望双方能再续友谊,开展互访机制。虽是首次会晤,两位馆长对此却颇有共识。2008年12月,以莱伊莎副馆长为团长的远东图书馆代表团到访省图书馆新馆。代表团对新馆设施设备、服务理念及馆员风貌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对省图书馆建设、开放的“俄罗斯文献信息中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中俄两馆在会晤中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见图5),进一步明确了两馆在交换书目数据库、举办中俄文化书展、业务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关系。这是省图书馆新馆第一次迎接远东图书馆的客人,预示着中俄两馆交流合作的新篇章即将开启。
图5 2008年12月高文华馆长与莱伊莎副馆长签订《合作意向书》
按照约定,2009年9月省图书馆副馆长刘继维率团出访了远东图书馆,并参加了远东图书馆举办的以远东地区民族交往与文化传播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两馆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续签了合作协议。
4.2 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2010年9月和2012年6月,远东图书馆伊琳娜馆长和省图书馆高文华馆长分别率团互访(见图6~8)。两馆高层领导的正式会晤为两馆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展现了广阔的交流前景,促进了两馆在友好合作框架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高文华馆长和伊琳娜馆长通过友好会谈在远东图书馆签署了《合作补充协议》,废止了原协议中的年度互访制度,明确“远东图书馆代表团在奇数年访问省图书馆,省图书馆在偶数年访问远东图书馆”③。同时针对2013年合作项目,双方都更加关注对“俄罗斯远东文献”与“黑龙江文献”、“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藏俄文文献”与“俄罗斯远东国立科学图书馆馆藏中文文献”数据库交换和技术问题的探讨④。双方以合作协议的形式同时明确两馆互访时携带的交换文献为每次200册,并在交换文献达一定规模时互办书展。
图6 2012年6月省图书馆代表团与远东图书馆的少儿读者在一起
图7 2010年9月远东图书馆代表团在省图书馆观看中国画家现场绘画创作
图8 参观红庄乡村图书馆
4.3 搭建友好交流的崭新平台
2013年9月,以娜捷日达副馆长为首的远东图书馆代表团访问省图书馆(见图9)。本次代表团与以往不同的是成员中加入一位来自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尼古拉耶夫斯克市文化局的领导。访问期间,举办了首届“中国黑龙江省图书馆、俄罗斯远东国立科学图书馆国际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这是中俄图书馆界同仁友好交往的一次盛会,也是中俄图书馆界拓展事业发展渠道的一次高端学术研究与交流。会上,高文华馆长、娜捷日达副馆长分别致辞,远东图书馆代表团成员先后作了《尼古拉耶夫克地区图书馆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远东国家图书馆图书修复和防腐处理工作》的学术报告,省图书馆毕洪秋副馆长针对本馆的创新服务举措作了《真人图书借阅活动》的学术报告,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蒋永福教授作为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的嘉宾也作了学术报告。双方在愉悦、严谨的气氛中展开了友好的学术讨论,并举行了隆重的图书互赠仪式。为了表达对远东图书馆代表团的欢迎,省图书馆将中俄两馆20多年的友好交往情况集结成图片展供代表团参观,同时展示了远东图书馆的赠书,代表团在展览前流连忘返,感动不已(见图10)。远东图书馆代表团访问期间恰逢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俄罗斯同仁共庆中秋,省图书馆还特别举办了一场“中俄共赏一江月·仲秋诗歌朗诵会”。中俄两馆同仁诵读两国经典诗歌,合唱两国经典名曲,将整场活动推向了高潮(见图11)。
图9 2013年9月远东图书馆代表团与省图书馆中层干部合影
图10 2013年9月双方参观远东图书馆赠送省图书馆的俄文新书展
多年来,中俄两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内容日渐丰富,领域日趋扩展。此次会晤双方为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丰富馆藏资源,提高两馆馆员的学术水平与业务能力,提出拟从2014年起增设“互换数字资源服务工作站”和“互相派遣馆员交流培训”的合作计划,这将成为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框架下的一种真正意义的双边合作交流机制。
5 交流合作机制的未来展望
5.1 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书目数据和馆藏资源的共享是两馆之间开展深入合作的基础。两馆馆藏目录和资源要实现共建共享,应互相开放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 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检索接口,使两馆读者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对方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对于双方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科技文献和珍贵文献资料,两馆也可通过赠送原版或复印件、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合作开发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由此建设基于两馆用户需求的文献信息流通。
5.2 建立数字图书馆服务机制
数字图书馆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双方可在2014年互换数字资源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加强数字图书馆方面的研讨与合作,通过开放核心技术和遵循统一标准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互联与互通,逐步实现省图书馆在远东图书馆开设中文数字资源电子阅览室、远东图书馆在省图书馆开设俄文数字资源电子阅览室,从而建立中俄两馆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资源服务机制。
5.3 建立馆员定期交流培训机制
人员的往来交流与业务的相互沟通是促进两国图书馆长期合作交流的渠道。双方应以2013年达成的合作意向为契机,尽快建立起两馆互派馆员定期交流培训的机制,以深入交流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分享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共同谋划业务合作项目,促进地区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
5.4 建立双语人才培养机制
双语人才队伍是中俄两馆未来友好交流合作的基础和保证。针对目前两馆均无专业外语人才的现状,两馆急需尽快建立双语人才培养机制。双方应围绕专题文献开发、古籍保护与修复、数字图书馆建设等领域,重点培养一批具备一定外语水平的人才队伍,通过交换馆员的方式,在对方图书馆进行书目建设、合作研究、资源服务等工作,同时通过与对方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探讨,共同谋划在一些重点领域中互惠互利的业务合作与创新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事业的整体发展。
回顾20多年的交往历程,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着眼当下的机制创新,相信省图书馆与远东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促进中俄两国图书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注 释:
①出自于2001年11月7日中俄图书馆签署的《2002年合作协议》。
②出自于2002年10月1日中俄图书馆签署的《合作补充意向协议书》。
③出自于2012年6月21日中俄图书馆签署的《合作补充协议》。
④出自于2012年6月21日中俄图书馆签署的《2013年合作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