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决策采购”(PDA)模式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访中的实证研究
2013-10-23赖群
赖 群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西 柳州 545004)
1 研究背景
“馆藏的增长取决于用户”是未来大学图书馆的十大发展趋势之一,由此,体现图书馆“以用户为主导”“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馆藏建设模式——“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DA)日益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青睐,也因其广泛的读者参与度及“读者拥有最终决策权”而深受读者喜爱。读者决策采购也称“读者主导式采购”“需求驱动采购(DDA)”等,是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以一定的标准或参数确定购入文献的资源建设新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在美国大学流行,近两年在世界范围内被各高校图书馆推广应用,成为大学图书馆采购图书特别是电子图书订购的主要模式,也是2011年国际图联IFLA年会及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年会的重要主题之一。2011年初由胡小菁首次介绍到中国,对国内传统的采访模式产生了积极影响,“真正实现了购买决策由读者来决定”,“从根本上改变馆藏文献利用率低的状况”。笔者于2011年11月在中南六省高校长沙会议上了解到这一新兴的采访模式,随后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知识脉络分析”对“读者决策采购(PDA)”的知识点、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热点变迁进行跟踪,发现大多数研究是对国外图书馆特别是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介绍及其对国内的启示或借鉴等,所介绍的PDA组织模式从严格意义上也和国外有一定的区别,鲜有国内图书馆采用PDA采购的实证报道。PDA模式是否适用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是否实行读者决策采购就能使图书馆解决日渐衰减的馆藏利用率的问题?读者决策采购会不会改变馆藏建设格局?是否能把有限的经费花在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上?带着种种疑问,笔者结合本馆实际,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对传统采访模式和PDA常见的几种组织模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比较、跟踪分析两者所购入图书的流通情况及分类统计,以便准确有效地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尝试探寻符合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的中文图书采访模式。
2 图书采访中传统模式和PDA模式的实证研究
2.1 实施模式
2.1.1 模式一:图书馆管理系统读者荐购和书目圈订。采用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一是图书馆筛选采访书目数据1 639条,经查重后导入图书集成管理系统的读者荐购功能模块,在校读者都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进入系统进行检索、浏览、荐购;二是采访馆员把《新华书目报》按期分发到各系部办公室和教室让读者圈订,有一人以上推荐或圈订者,图书馆以订单方式报书店订购,待书验收加工入库后一一通知推荐者前来借阅。
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3月初,有一位读者以上推荐的图书共507种,报订到书店后,4月陆续到书219种435册,于4月中旬分编加工后送到流通部门向读者发出取书通知。
2.1.2 模式二:采访馆员传统征订书目订单采购。2011年12月,采访馆员通过《新华科技书目》《新华社科书目》及书商书目等传统书目预订图书467种870册,2012年3月到书261种522册,于4月验收推向流通。
2.1.3 模式三:教师代表现场采购图书。2012年1月,图书馆组织信息系教师(以下称教师现采1组)、生态系、园林系等部分教师代表(以下称教师现采2组)共80多人分批次前往书店现场采购图书。对于教师现采1组,事先未规定图书采选的内容范围,教师可根据需要随意购买,这样可使教师采选图书时不必改变自己的阅读需求,凭着第一印象在自然状态下选择图书更能真实地反映其需求取向。教师现采2组则需要根据图书馆制定的PDA采购标准采选近两年出版的、100元人民币以内的专业性图书,书价超过100元的由采访馆员审核后采购,低于100元的图书教师代表可直接选购。两组教师代表共现采图书789种1 488册,于3月新学期开学到馆并对外借阅。
2.1.4 模式四:采访馆员馆配会现采图书。2011年11月,采访馆员参加书店组织的馆配会现采图书,第一批245种481册也于4月到馆进入流通。
2.1.5 模式五:当当网购图书。2011年12月到2012年2月28日,全校读者可通过图书馆在当当网上预设的账号购买急需的图书,当当网通过快递到采编室,货到付款,书寄到后不加工,直接通知网购读者预借,使用完后再归还加工。三个月共有30多人次参与采购,共购进图书67种89册,于5月全部归还加工入库。
2.1.6 模式六:教师零星采购,先用后藏。教师读者根据需要通过图书馆OPAC系统检索无馆藏后直接到书店购买,看完书后再归还图书馆编目加工入库,凭发票报销,先用后藏。上半年,共接收教师归还并分编入库的自行采购图书63种108册。
以上几种采访模式,模式二和模式四由采访馆员先买下图书,再开放给读者,是传统意义上的采访模式。其他四种模式,任由读者根据自身的需求购买图书,图书馆只需根据读者的挑选结果向相关书店支付书款,以读者决策为主,主动权在读者,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决策采购”,真实体现了图书馆“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
2.2 所购入图书借阅情况追踪
传统采购及PDA采购的图书于2012年5月全部分配到基本藏书库并完全向读者开放,图书馆把这几批书摆放在流通处最显眼的“新书专架”上,并做好新书通报宣传,根据追踪,所购入图书2012年6月1日至11月30日的利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图书使用情况统计表
图书的利用结果是对采选质量最有效的检验,表1的数据表明了馆员采购源于对图书馆馆藏建设及资源服务的需要,而PDA采购则是源于读者个人实际的文献需要。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所购入的3 123册书中有1 303册图书被读者借阅,图书利用率41.8%,超过一半以上的1 820册图书未曾被借阅,零借阅率为58.2%。几种采购模式中,借阅效果最好的是模式四采访馆员馆配会现采的图书,入藏后零借阅率最高的是模式六教师读者自行零星采购的图书,原因是这些图书大多是教师急需的科研用书,图书内容精深,不符合学生读者的阅读,所以少有借阅者,造成死书。其次是读者通过管理系统荐购功能或书目圈订的第一批到馆的435册图书只有69册曾被借阅。数据显示,通过订单预订的图书相对现采的图书流通率要低,PDA相对传统采购的利用率要低。
2.3 PDA读者决策采购图书内容分析
在PDA的几种模式中,读者自主在当当网购的图书利用率最高,所购买的89册书处于流通状态的有51册,占57.3%;未被利用过的有38册(大多是教师考完试后归还入库的考试用书),占43%;其次是教师现采图书,流通率45.3%。
表2 网购图书大致内容列表
当当网购中大众化、娱乐消遣性的图书和时效性强、热点频繁转换的考试类图书比例之高显而易见,严重偏离图书馆的馆藏定位,也暴露了当下流行的阅读浅层化倾向(表2)。
表3 教师代表现采图书分类统计表
教师现采的图书中(表3),社科类图书(A—K类)共815册,占54.77%;科技类图书(N—X类)共669册,占 44.96%;综合类图书(Z类)4册,占0.27%。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工业技术,占34.41%,其中TP计算机类106册,占7.12%;TU建筑科学类233册,占 15.66%;TS轻工业类 173册,占11.67%。作为我校核心专业的农林科学、生物科学、建筑科学及木材加工方面的轻工业图书所占比例分别为 2.22%、2.55%、15.66%、11.67%。教师本应成为学生阅读最好的引领者,但他们多从个人喜好出发,所选图书少与自身专业相关,从中折射出教师阅读的荒漠化,缺乏自身专业发展式和生命成长式的阅读。教师现采,购入了过多的非馆藏核心图书,背离了图书馆实施PDA项目的初衷。而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荐购的书目脱离了图书馆既定的采购计划,PDA图书采购明显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之中,不利于馆藏体系建立的完善性与系统性。可以说,PDA采购模式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施,对改善馆藏质量、提高馆藏建设效益相当有限。
3 PDA实证结果思考
图书采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采选质量深受采选者素质、书商书目、书店供书品种等制约,影响馆藏利用率所涉及的因素也并不仅仅是图书的质量,还包括本馆读者的素质、阅读程度及阅读环境等诸多因素。据统计,我校76%的学生缺乏日常阅读,83%的学生从未到过图书馆,我馆50%以上的馆藏从未被出借,馆藏数据库里14万多条记录,只有3 716条数据处于外借状态,每天到馆人数屈指可数,图书馆网页也少有登录,更别说主动荐购图书了,PDA的活动读者是否用心对待?是否出于真正的需求去推荐和采选图书?还是为了应付完成图书馆布置的任务?为何会呈现出图书被读者踊跃推荐购买,而真正购买后却少有人问津的现象?这些需要图书馆认真思考,调整策略。此外,本研究时间跨度不长,从实施到跟踪统计只有一年的时间,参与活动的读者人数偏少,仅占全校读者的6%,参与读者结构明显不合理,多为教工读者,专业覆盖也有限,使得本研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是,PDA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施,直接把读者纳入到了图书馆的采购决策中,让读者真正参与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来,使图书采购工作呈现出新的亮点,对深化图书馆改革,以服务带动馆藏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运作模式来看,PDA是一种拉动模式,以读者为核心和驱动力,整个过程集成程度高,按理应该流通迅速,完全可以以读者采选来应对其需求的变动,而实证运作情况却大相径庭,资源建设与资源利用两者处于二律背反状态。其原因在于通过PDA个别读者的决策采购并不能代表大多数读者选择的需要,PDA仅仅考虑的是图书馆文献的传递性,而忽略了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其对文献的存储性。“PDA采购可以满足读者当前的个性化、小众化文献需求”,“可以即时采购真正有读者需求的图书”但却不利于图书馆馆藏知识体系的长效发展。传统采购模式以图书馆为核心,虽然无法精确把握读者的具体阅读需求,但却是采访馆员在对各方面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读者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馆藏建设为目标为读者精心挑选的劳动成果,反映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倾向,所选图书与馆藏任务相一致,维护了馆藏体系的学术性、系统性,保证了馆藏建设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图书采访过程中,首先应该平衡传统采购模式与PDA模式的关系,把PDA读者决策作为图书采选的重要参考依据,对PDA的选择进行科学复选、审核把关,并做最后的采购决策,而不是把最终的决策权交付读者;其次,建立PDA实施规范,开展系列活动来吸引读者,增强读者的图书馆意识,确保读者自主参与;最后,把PDA当做“是一种文献选择方法,更是一种服务理念”,通过PDA来了解读者需求和建议,辨析读者成长需要,争取在读者的努力和帮助下,以PDA促进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针对性,并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环境条件及其读者的素质、阅读程度等合理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图书采访模式来提高馆藏质量,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
[1]刘 华.馆藏建设的风向标——读者决策采购[J].图书馆杂志,2012(1):38—41.
[2]张 丹,肖 平.读者驱动采购(PDA)实施过程中相关争议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2(7):24—27.
[3]胡小菁.PDA——读者决策采购[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50.
[4]刘 华.“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45—50.
[5]卡丽芳,袁 润,王正兴.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辨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