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焦北滩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研究
2013-10-22姜小蕾史纯鸿姜泽盛
姜小蕾,史纯鸿,姜泽盛
(1.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2.日照经济开发区市政工程管理处,山东日照 276826;3.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1971年2月2日签署于伊朗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中,把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1]。如何对有限的湿地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是当前湿地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专家们普遍认为湿地公园是解决湿地保护与利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用生态规划方法指导湿地公园建设,可以很好的协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 生态规划方法
生态规划方法是研究某一区域生物及社会系统的方法,以揭示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何处最为适宜。正如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中和演讲中反复强调的那样:“对某种潜在的土地利用类型,这种方法找出拥有全部或众多有利因素而没有或仅有较少不利因素的最佳地点。满足这一标准的地点即被视为是适于此种土地利用类型”[2]。麦克哈格(McHarg)生态规划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①确立规划范围与目标;②广泛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料,并分别在图纸上标出;③根据规划目标进行综合分析,有选择的分析和利用第二步中所搜集的资料;④在第三步搜集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对区域(地块)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其适应性等级;⑤总结以上数据,建立综合的适宜性分析图。麦克哈格(McHarg)生态规划方法的核心是根据区域(地块)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植被、动物、气候等),对其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以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式,从而使对自然的利用及人类其它活动与自然特征、自然过程协调统一起来。
2 焦北滩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1 焦北滩湿地公园规划基础——生态适宜性分析
根据焦北滩的实际状况和所能掌握的资料现状,从湿地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采取因子加权评分法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对规划地块进行分析。
2.1.1 影响因子选择 通过对焦北滩东大堤以东区域内生态系统进行调研,选择对研究区域湿地生态保护建设影响最大的关键性因素作为主要生态影响因子,通过听证会和专家判断等进行决策分析,确定具有代表性的4 项基本因子,作为区域生态适宜性判断的影响因子。(1)植被覆盖指数:评价区域林地、芦苇地、草地以及其他土地四种类型面积占评价区域面积的综合比;(2)水资源指数:与区域水资源利用有关的常水位域投影所占的面积,水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中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存环境;(3)湿地退化等级:评价区域内因风蚀、水蚀等外界因素和人为作用所退化的湿地,本文用湿地退化等级表示;(4)人类干扰指数:评价区域交通方便程度,以靠近主干道的远近来表示。
2.1.2 单因子评价 对基础因子的原始信息进行等级化、数量化评价,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最适宜(湿地生态系统最稳定)为目标,等级确定为{最适宜,适宜,不适宜,最不适宜}4个等级,数值由高到低分别为{4,3,2,1},最适宜为4 分,最不适宜为1 分。各单因子指标分类见表1。
表1 生态适宜性单因子评价指标分类Table 1 Index 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suitability of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以上指标的分类为建立基础空间数据库,为权重计算及划分适宜度等级提供数据基础。
2.1.3 确定权重 在选择的影响因子中,各个因子对资源的可利用状况,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根据其影响程度赋予各个因子不同的权重值。综合权重的确定见表2,各项分权重的确定见表3 至表6。
表2 综合指标权重Table 2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weight
表3 植物覆盖指数分权重Table 3 Vegetation coverage index weight
表4 水资源指数分权重Table 4 Water resources index weight
表5 湿地退化等级分权重Table 5 Wetland degradation grade weight
表6 人类干扰指数权重Table 6 human interference index weight
2.1.4 确定综合分级 以上述评价因子分析为基础,对实地勘察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根据焦北滩东部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目标,评判某一地块的土地生态适宜程度,作为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依据。采用此模型[3]:
式中,i为评价单元(这里采用10m×10m 方格作为一个单元),i=1,2,3…n;j为评价因子,j=1,2,3…m(m=4);Gi为评价单元i 的得分;Cij为评价单元i 在评价因子j 上的评价值;Wj为第j个评价因子的综合权重。
在该模型的基础上,为了确定各评价等级界限,采用等差序列法确定各评价区间的平均值,根据平均值的大小再确定各评定值的区间界限,在此基础上拟定综合指数评价等级及分值区间,得出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值Gi,Gi 值在(0.10-1.60)之间变化。根据空间分析目的,对叠加结果进行再处理、聚类,划分出4 类用地,即最适宜用地、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和最不适宜用地,从而建立湿地生态保护性规划的生态适宜度模型。具体如表7和图1。
表7 生态适宜性评价分级特征表Table 7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suitability classification features
2.2 焦北滩湿地公园保护性规划
2.2.1 规划依据与定位 焦北滩东部地区首先是镇江市北部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其次才是生态休闲区,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本节依据《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文,结合焦北滩湿地公园的总体目标,对焦北滩以东地区进行保护性规划,力争达到湿地自然保护区所要求的标准,为镇江市北部生态涵养区建设打好基础。
2.2.2 准入控制策略——分区规划 保护和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针对游客来实施的准入控制系统,其主要目的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对进入焦北滩湿地公园的游客加以管制。
图1 焦北滩东部生态适宜性评价分级图Fig.1 Classification map of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根据图1 的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结合目前通用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或开放区)”和“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划分方式,综合考虑到各类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及与外围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本文首先将整片规划区域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三个区域(见图2)。
图2 焦北滩湿地公园分区规划图Fig.2 The partition planning of wetland park
Ⅰ.核心区
核心区位于焦北滩东南方位,面积占东大堤以东面积的62%,约383.2 hm2,主要为最适宜和适宜区域。核心区是焦北滩最典型的湿地区域,这里的景观格局以芦苇带和光滩为主,越冬季节是鸟儿最主要集中区域。按照准入性控制策略的原则,此区域禁止游人进入,禁止任何对此区域内的干扰活动。但是,可以结合科研,设立若干个观测点即使掌握此区域土壤及水文变化,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状况。
Ⅱ.缓冲区
围绕于核心区外围的圈层,面积占东大堤以东面积的18%,约111.2 公顷,主要为不适宜和部分适宜区域。此区域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在核心区和实验区之间设置一缓冲地带。按照准入控制策略的原则此区域限制游人进入,禁止大面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此区域设置的若干个观测点可以向游人开放若干,可以很好的起到科普教育的功能。
Ⅲ.实验区
该区位于缓冲区与外界农业观光地区的交错带上,面积占东大堤以东面积的20%,约123.6 公顷,主要为最不适宜、不适宜和部分适宜区域。区域在满足承载力的前提下允许游人进入观光游览,同时一些功能性建筑也设在次区域内,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力争把这种干扰降低到最小。
实验区和缓冲区没有严格的界限,实验区的建设采用“总体规划,分区建设”的原则,作为近期建设的入口服务区完全建立的非湿地类型土壤上,以后的每期的建设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论证,论证建设的方式和所用的材料。
2.3 焦北滩湿地公园利用性规划
利用性规划是在保护性规划的约束下进行的,秉承了“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的思想,二者相辅相成。
2.3.1 规划构思 从镇江市北部旅游格局来看,焦北滩湿地公园位于以焦山风景区、北固山风景区、金山风景区外主体的人文景观带的终点;从邻近区域而言焦北滩湿地公园与东大堤内的观光农业园以及周围的焦山风景区形成镇江北部的重要旅游组团。在焦山风景区主打佛教文化,农业观光园主打体验、休闲耕种文化的大背景下,焦北滩湿地公园主打原生态湿地体验,这样三者互相促进,有序发展。同时焦北滩湿地公园形成一个巨大的绿色廊道,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天然的屏障作用,是镇江北部的生态涵养区。焦北滩湿地公园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体验科普园为主体,适度利用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垂钓、摸鱼、水上娱乐、野营等)。
2.3.2 利用性规划 在焦北滩东大堤以东区域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的基础上,从利用性规划的角度对试验区和部分缓冲区进行二次分区。从焦北滩湿地保护性利用的角度出发,根据准入制度策略,具体按照功能划分包括入口景观区、休闲活动区、科普教育区、湿地体验区、水上游览区等五个大区(见图3),为下一步详细设计和建设做指导。
(一)入口景观区:主要包括湿地生态博物馆,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观景台,游船码头,亲水平台以及一些功能性设施。此区域为建设强度最大的区域,也是游览者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
(二)休闲活动区:主要包括游船码头、观景平台、垂钓处、休闲广场等在内的功能设施。此区域和入口服务区隔内湖向望,是湿地公园的景观轴线,也是除入口景观区外游人的主要区域。因为此地受割芦苇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在需要湿地修复的区域,应适当限制游人的进入。
(三)科普教育区:本区域在湿地体验区的外围,是以科研为主的区域,仅部分区域对外开放。功能设施除了采取湿地体验区的做法之外,还另架高架木栈道。因为此地已靠近核心区,受江水潮汐影响,部分地面栈道会时常被水淹没,采取高架布道的做法,除了便于科研教育以及游览者游览之外,还考虑到对湿地资源的最小影响,部分区域结合高架栈道设置观鸟点和人造鸟巢。
(四)湿地体验区:结合此地原生态植物景观和丰富的湿地资源,营造出以湿地体验为主的游览区域。建设时应尽可能少的对环境进行干扰,采取木栈道的方式,通过打桩等来固定。结合栈道的交界处设置不同大小的木质休闲平台。
(五)水上游览区:在入口服务区和休闲活动区之间,因此地常年积水,并通过潮沟和外界相连,利用此地积水来开展水上游览。此区域除了中轴部分场地开阔以外其他区域植物茂密尤其是芦苇丛生,是观赏和体验湿地的好去处。此区域活动除了水上游览外,在内岛的临水处设置了若干垂钓处。
图3 焦北滩湿地公园主要功能分区图Fig.3 The main function zoning map of wetland park
3 结束语
本文从湿地定义与湿地保护谈起,强调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环境之一。在保持、提高现有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规划的方法,对焦北滩湿地进行保护性利用,满足各个方面利益诉求,力求实现湿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
[1]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湿地公约履约指南[M].北京:林业出版社,2000:6
[2]俞孔坚,李迪华.景观生态规划发展历程——纪念麦克哈格先生逝世两周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0-35
[3]刘 康,李团胜.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