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某公路隧道二衬渗漏水处置措施研究

2013-10-22张昌军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渗水量线状点状

梅 华 曲 直 张昌军

(长安大学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4)

隧道建成后,经常由于各种原因,二次衬砌会产生渗漏水病害现象.随着我国建成隧道里程的急剧增长,渗漏水病害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尽管现有的新防排水施工工艺和新型防排水材料的推广应用,使得隧道的防排水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取得了较好的防水效果,但仍有不少隧道出现渗漏水病害现象.隧道渗漏水病害对隧道的正常运营易造成严重的危害,不仅会损坏隧道的顶棚、内装、通风、照明、安全等各种附属设施,而且会导致隧道路面的积水而引起眩光、车辆打滑等,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安全行驶.特别是在严寒地区,冬季渗漏水在隧道上部形成吊挂冰柱,或在路面上形成易滑的冰面,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如果隧道内有大量的渗漏水,还会改变隧道内的结构受力状况,进而影响隧道的结构安全性.

为了便于有效治理病害和减少不良影响,不少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于隧道渗漏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11],其中,主要集中在对于隧道渗漏水产生原因[2-4]和病害的治理方面[5-8].隧址区的自然环境是产生渗漏水的客观原因,而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隧道渗漏水病害的人为原因主要有,隧道开挖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渗流场,防排水的设计[9-10]存在漏洞,在隧道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不到位以及防水材料的不合格等.对于渗漏水的治理方法也较多,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凿槽引排法、注浆法、嵌缝堵漏等,根据点状渗漏水、线状渗漏水和施工缝[11]的不同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综上所述,隧道渗漏水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治理方法也很多,且每种治理方法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本文在详细阐述了甘南某隧道的二衬渗漏水情况后,分析了产生隧道渗漏水的原因,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点状、线状和施工缝的渗漏水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通过治理后的连续观察发现其治理效果较好,为今后类似隧道渗漏水治理提供参考.

1 隧道渗漏水概况

1.1 工程概况

隧道位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为二级公路改扩建项目.设计为单洞双线两车道,隧道长度为1378 m,计划2013年8月竣工通车.隧址区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岷山山脉地区,平均海拔在2000m左右,地形起伏大,山高沟深,属典型的侵蚀中高山区.隧道穿越两道较大的断层,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可见揉褶现象,围岩等级为Ⅳ级和Ⅴ级.隧道进出口浅埋段均处于风化堆积体中,为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和含砂及小砾低液限粉质粘土,以及破崩积碎块石土.隧道洞身段主要地层为二叠系上统迭山组(Pd3)和中、晚泥盆纪(D2-3)下吾那组,主要岩性为黑色炭质页岩和碳质板岩,含碳钙质页岩和板岩,灰褐色泥钙质千枚化板岩和深灰色碳岩,间夹白色石英脉.建设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6.9℃,平均降雨量约700mm,地下水丰富,局部段落有涌水,隧道进口段洞顶山体冲沟内可见地表水流.

1.2 防排水设计

隧道的防排水设计采用全断面铺挂350g/m2无纺布和1.2mm厚EVA防水板,防水板的搭接长度应大于0.1m,接头处采用爬焊机焊接;横向排水管采用Φ116HDPE横向双壁波纹管,间距为10m;纵向排水管采用Φ116HDPE双壁半圆打孔波纹管,内径100mm,外径116mm;环向布设TMF12×3.5cm排水盲管,均按10m设置一环;中央排水沟采用Φ300半边打孔HDPE双壁波纹管;环向施工缝设置带注浆管的遇水膨胀止水条,间距9m,变形缝和沉降缝处均设置背贴式橡胶止水带,规格为10mm×300mm.

图1 隧道防排水设计布置图

1.3 渗漏水概况

二次衬砌渗漏水处均位于该隧道进口浅埋段,里程桩号为K56+921~K56+933,经统计共有13处出现渗漏水,具体见表1.左右两侧渗水处沿隧道里程方向向前分别编号为Z1~Z4和Y1~Y9,其渗水量见表2.

表1 隧道进口段渗水统计结果

表2 隧道各渗水处渗水量测试统计结果

隧道进口段左侧边墙有4处二衬渗水处,其中2处为点状渗水,1处线状渗水和1处施工缝渗水.点状渗水量较小,分别为3.1m3/d和0.7m3/d.线状渗水位于K56+926里程边墙检修道路面向上0.5~1.6m高的位置,渗水缝长度约1.1m,渗水量为12.3 m3/d,自2012年9月7日开始渗水,至2012年10月3日治理的时间段内渗水量增加较小,水流沿隧道壁面流下.施工缝渗水处位于K56+933里程的拱腰至边墙左下角处,渗水量为25.9m3/d,渗水缝长度为4.5m,自2012年9月17日渗水,渗水水流沿隧道壁面流下,至2012年9月27日渗水量开始增大,距隧道地面高度约3.7m处水流喷射而出(如图2所示),施工缝处有明显水流冲洗的孔洞.

图2 左侧施工缝拱腰处渗水

隧道进口段右侧边墙有9处大小不同的二衬渗水处,均集中在K56+921~K56+933里程范围内的边墙处.其中Y3、Y4、Y5和Y7共4处为点状渗水处,渗水量很小,均小于2.5m3/d.Y1、Y2和 Y6为线状渗水处,渗水量较大,为6.2~13.5m3/d范围内,长度为0.3~0.9m,其中K56+921处渗水量较大,有较大的水流沿隧道壁面流下.Y9为K56+933里程施工缝渗水处,渗水量为21.2m3/d,缝隙沿施工缝边墙至拱肩处均渗水,渗水缝长度约4.0m,水流沿隧道壁面流下.

图3 右侧边墙一处渗水

2 渗漏水原因分析

隧道渗漏水区段为2012年5月份施工,在修建完成4个月后,出现了严重的渗漏水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地勘察和分析后,得出了产生渗漏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方面.

2.1 水文地质原因

1)丰富的地表水源和地下水.隧址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区,降雨量较大.周边的数条沟谷深度均超过20 m,总汇水面积较大,约105万m2.其中2条较大的常年有水的溪流,秋季水流量约200m3/d,在靠近洞门附近时经地下暗河和土体空隙,渗流至隧道结构外侧汇集.如图4所示.

图4 隧道进口段上方地表地形及水流情况

2)埋深浅、围岩破碎等地质情况.渗漏水处距洞口较近,埋深在30m以内.位于洞口坡积体下部靠近岩层面的位置,由于坡积体为碎石和粘土堆积,松散、空隙大且连通,隧道下部为较密实的岩层,且洞口附近原有一滑坡体,经滑动面渗流至隧道结构外侧形成地下水汇集区,如图5所示.

图5 渗漏水位置

2.2 施工原因

1)防排水系统施工不规范.由于该段围岩稳定性较差,施工中二衬紧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注重隧道的防排水系统施工,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主要细部问题有:防水板搭接不密实;施工时防水板被刺破;防水板安装太紧,受变形过大被撕裂移位;遇水膨胀止水条安装不正确;排水管安装不合格,存在漏水.

2)隧道初支和二衬施工不合格.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一次成型,导致初支与围岩之间存在大量空隙,为汇水提供通道;由于初期支护变形过大,时有发生侵界现象,致使二次衬砌浇筑厚度不够;模筑混凝土浇筑不规范,形成渗漏水通道的缝隙、孔洞;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按规范进行养护,以致混凝土水化后形成渗漏水通道.

2.3 防排水系统原因

排水系统堵塞.施工中初期支护变形严重地段,采用了二衬适时紧跟,二次衬砌承受了较大的围岩压力,导致环向TMF12×3.5cm排水盲管被严重挤压,大大减弱其排水效果,在较大的水压下,加剧了隧道渗漏水现象.隧道渗漏水量较大,而洞口段中央排水沟由于纵向坡率的限值,排出水量很小,增加了衬砌背后的水压,进而导致二衬的渗水.

3 病害治理

隧道渗漏水病害发生后,为了减小隧道后期的施工以及通车后正常运营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通过资料查阅和实际情况分析后,提出了对于渗水量小处以堵为主的治理原则,渗水量大处应以排为主和以堵助排为原则.

3.1 点状渗水治理

对于渗水量很小的6处点状渗水处,采用凿洞或凿槽堵漏的方法治理.先用切割机切割出以渗水点为圆心半径为10cm,深为约10cm的圆,然后用电动风镐将圆内混凝土破碎并清除,将凿好的洞用水冲洗干净,填涂堵漏材料,然后用水泥防水砂浆封堵填平,刷浆找平,等防水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喷湿修复区域,刷1∶2普通砂浆找平,并涂一层聚氨酯堵漏防水涂膜.对于其中3处相距较近的渗水点,间距为0.3m和0.5m,采取合并治理的方法,凿出一条连通3个渗水点的沟槽,宽和深均约10cm.在治理后的3d内进行喷水养护.

堵漏材料为聚合物水泥基速凝型防水材料,水泥防水砂浆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添加剂(改性剂)与水泥砂浆搅拌而成,聚氨酯堵漏防水涂膜为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其主要性能分别见表3~5所示.

表3 堵漏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表4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主要性能指标

续表4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主要性能指标

表5 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主要性能指标

3.2 线状渗水治理

对于渗水量较大的3处线状渗水缝,采用凿槽引排法治理.先在渗水缝下方钻3个直径约4cm的孔,将隧道结构外侧汇集水排出,然后沿渗水缝两侧各切割出一条缝,将切缝间的混凝土破碎并清除,形成宽约10cm,深约10cm的槽状.用水冲洗干净沟槽,将Ω型弹簧半圆排水管紧贴沟槽底,然后用水泥钉固定排水管,用堵漏材料将排水管压紧固定,最后用防水水泥砂浆封堵填平,刷浆找平,等防水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喷湿修复区域,刷1∶2普通砂浆找平.涂一层聚氨酯堵漏防水涂膜,并喷水养护3d.凿槽引排法处理如图6所示.对于渗水量较小且长度较短的2处渗水缝,采用凿槽堵漏的方法治理,具体方法与点状渗水治理的凿槽堵漏相同.

图6 线状渗水处理平面图

3.3 施工缝渗水治理

隧道K56+933施工缝左右两侧边墙处由于渗水量较大,采用了环向围岩和衬砌注浆与凿槽引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重点治理.

对围岩采用环向水泥-水玻璃双液浆(CS浆液)注浆.沿整个施工缝每隔0.5m钻孔,孔深按2m和3 m间隔布设,并埋设Ф42注浆管,沿施工缝用快干型封缝胶刮涂临时封堵渗水缝,先用水试注,水压大于0.1MPa,以检查封堵是否严实并确定注浆量和压力参考.然后按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内.

隧道衬砌注浆采用水灰比为1∶1的超细水泥浆,埋设Ф42注浆管,间距为0.3m,注浆管长0.3m,压力控制在1.0~1.5MPa,以充填衬砌中细小裂缝.

图7 施工缝渗水处理平面图

在注浆完成2d后,沿施工缝凿槽,并埋设Ω型弹簧半圆排水管,用堵漏材料和水泥砂浆封堵填平,涂抹防水涂料.由于该施工缝距最近横向排水管较远,需要在隧道路面以下开凿槽埋设波纹管,将排水管与波纹管连接,将渗水引入中央排水管.

图8 边墙渗水引入中央排水管

3.4 地表水源引排

为了减少地表水流渗入地下对隧道的影响,采取在隧道上方对已有的排水沟和截水沟进行加强.将原有排水沟向山坡上延长至地表水流地段,并对2条较大水流的溪谷底部用水泥填平堵塞渗水通道.

4 结 论

1)通过对隧道渗漏水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当地特殊的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工序和防排水措施是导致其渗漏水的主要原因.

2)根据渗漏水特点分类,对渗水量较小的点状渗水处和部分线状渗水处,采取堵漏的原则,运用凿槽或凿洞堵漏的方法进行治理,对病害处设置了以堵漏材料、防水水泥砂浆和防水涂料的多道防水层;对于渗漏水量较大的线状渗水处,采取了以排为主的原则,用边墙埋设排水管和路面下埋设横向排水波纹管,将渗水引入中央排水管;由于施工缝处渗水严重,渗水量大,为了保证后期施工和今后运营正常,采取堵排结合的方法,在围岩和衬砌中注浆的堵漏方法和凿槽引排的排水方法;由于地表水汇水量较大,采取了延长原有排水沟和截水沟并堵塞地下水通道的方法,以减少地表水渗入地下.

3)在对隧道的渗水治理后5个月内,通过连续观察没有再出现渗水病害现象,表明所使用的治理方法有一定的实际效果,可以为类似隧道渗漏水的治理提供参考.

[1]JTG H12-2003.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S].

[2]石建勋,刘新荣,曹万智,等.改进的AHP对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影响因素评价[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1):482-487.

[3]邹育麟,何 川,周 艺,等.重庆高速公路现役营运隧道渗漏水病害统计及成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3,30(1):86-93+101.

[4]傅家鲲.高速公路隧道渗漏水成因及对衬砌结构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5]王银龙.公路隧道渗漏水综合防治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1,11:18-22.

[6]彭林军,杨晓杰,陶 毅,等.寒区铁路运营隧道渗漏水防治技术[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30(4):425-429+456.

[7]曹 晖,王 琦,杨建国,等.公路山岭隧道衬砌结构补漏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隧道技术,2012,49(3):18-24.

[8]王如路,肖同刚,朱 妍.上海地铁盾构隧道渗漏水治理与变形控制[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1(增刊2):102-108+136.

[9]蓝蕾蕾.隧道富水区防排水处理及断层破碎带开挖方法[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0]宋占辉.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与工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11]陈健蕾,刘学增,张文正,等.贵州省公路隧道渗漏水调查及统计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1,48(5):7-11.

猜你喜欢

渗水量线状点状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无取向硅钢边部线状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上游式尾矿库一种新的初期坝型式的渗流计算分析
热轧卷板边部线状缺陷分析与措施
矿山法施工的近海地铁隧道围岩注浆圈参数选择
浅谈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
改进的水封石油洞库群渗水量预估研究
改性橡胶渗灌管性能分析研究
线状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