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执行力形成机理及保证体系研究
2013-10-22吴秋明
施 玲,吴秋明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工程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02)
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组织所处的经济社会的特征是变化、速度和危机。企业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目前平均寿命仅为2.5年。面对这难以置信的数据,究其缘由,企业执行力的薄弱是关键,执行力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本文从一般管理理论的角度,依托不同学者对执行力定义的归纳总结,对组织执行力的形成机理进行阐述,探究组织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寻求提升组织执行力的方式。
一、执行与执行力的概念
执行首次在管理学中被提出是以动词形式出现的,仅在战术层面。拉里·博西迪认为执行是“目标和结果之间缺失的一环”,将其上升到战略层面。笔者则认为执行是一种落实计划的行为。
组织执行力在不同发展阶段定义也不同,总结可发现其中执行力的衡量标准都是组织的既定目标。因此,执行力是一衡量尺,是有大小差别的“力”,它是组织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
执行是一种行为或过程,强调的是行为状态。执行力是结果导向的,强调的是执行行为的强度。执行力衡量执行行为的强弱,但又不是执行行为简单加和的结果,它是组织的各个层级、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系统性作用的结果。执行是连接组织的战略决策与目标实现之间的桥梁,其强弱程度即执行力将直接制约着组织的既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二、组织执行力的形成机理
1.组织执行力的形成是组织纵向系统作用的结果
根据纵向层级划分,组织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组织从高层到基层员工都在执行,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如图1。
(1)高层管理者是组织强执行力的前提条件。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分解下达目标,明确目标的完成标准、时间,并且从旁监督协助,如此才能保障下级正确地做事。
(2)中层管理者为组织强执行力提供了保障,他们主要承担“桥梁”的作用。若他们发挥作用,则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反之,则是横亘其中的一堵墙。
图1 组织执行力是组织系统各层级系统的合力
(3)组织基层要做的就是完成分配给自己的某个具体任务,并及时反馈给上级。基层高效率、高效果地完成既定任务,组织才具有强执行力。
总之,组织执行力并非某个单一层级的能力表现,它是组织纵向系统中各个层级共同努力、综合作用的系统合力。
2.组织执行力的形成是组织横向系统作用的结果
组织不同部门之间或者部门内部员工之间共同作用的综合表现,就是横向系统组织执行力。
图2 组织执行力是组织横向系统作用的合力
图3 组织执行力是组织横向系统作用的合力
(1)组织内部同一层级由不同部门构成,不同部门的具体任务不同。必须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才能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组织执行力则表现为每个部门在完成各自任务过程中所表现的合力,如图2。
(2)同样的,在任何一个部门的内部,上级所下达的既定目标,需要部门内部员工直接操作,员工横向合作所表现的综合作用力是组织执行力的体现,如图3。
因此,只有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以组织利益为先,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共同合作完成分内的工作,通过横向系统的合作,才有组织执行力可言。因此,组织执行力是同一层级横向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3.组织执行力的形成是组织各执行单位共同作用的结果
按照不同的标准,组织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执行单位。在组织中,不论层级、部门、员工,他们的工作都以过程的方式体现出来。组织中的任何执行单位都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个管理职能来完成各自目标。在任何行业、任何组织中,只要处在管理世界当中,任何一个执行单位都必须按照这一管理过程运营。
图4 组织执行力是管理职能全过程的合力
总之,如图4所示,组织执行力是各个执行单位实现既定目标、管理全过程的合力。只有保证每个执行单位在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呈现最佳状态,组织执行力的合力才能达到最大值。
三、组织执行力影响因素
根据组织执行力的形成机理以及管理的五个职能,探究组织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1.计划因素
计划职能的重点是制订组织的计划,其中战略计划规定了组织的全局目标;行动计划是实现全局目标的手段。组织所有成员要对所制订的计划达成共识,如此才有组织执行力可言。
(1)战略目标是组织执行力的前提条件,制订战略计划要避免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不正确,所制订的战略计划不符合组织实际,不具备可执行性;二是战略计划制订的过程与员工脱离,未得到员工认同,阻碍战略计划的实施。
(2)行动计划是对战略计划的细分,是组织内部员工任务行动方案,行动计划要避免:第一,未正确评估员工能力就直接分配任务,行动计划无法完成;第二,未监督跟踪员工行动,结果可能会偏离上级期望;第三,忽略环境的不确定性,不及时调整行动计划,组织执行力效果不佳。
2.组织因素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目标,要实现组织资源的有效配置,就必须建立与组织特点适应的组织平台,有效保障组织执行力水平发挥。
(1)组织结构是执行单位的载体。一是组织层级越多,信息传递速度越慢,沟通效率低下,纵向组织执行力也就弱;二是组织内部门繁多,职能划分不明确,组织横向系统协调困难,对横向组织执行力表现不利。
(2)组织制度制约组织执行力的发挥。一是当组织制度内容完全与组织实际相脱离,组织制度纯属虚化,毫无执行力可言;二是组织制度未得到贯彻实施,自然无法对组织执行力起到规范作用;三是组织制度不稳定,朝令夕改,易丧失组织制度权威,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3.指挥因素
在管理过程中,只有管理者指挥得当,被指挥者服从指挥,完成任务,才能保证指挥职能的效果最佳,即指挥有效性=f(指挥者,被指挥者)。
(1)领导者魅力。如果组织领导者缺乏人格魅力,没有鲜明的领导风格,员工纯粹听从行动上僵化的指挥,表面服从,内心质疑,员工的执行水平就会降低,组织执行力的动力作用差。
(2)管理者的动态激励,是指通过不断满足员工的需要来调动其积极性的方法。管理者要真正了解员工,满足员工真正需求,采用正确激励方式实现有效激励,力保组织执行力发挥。
4.协调因素
组织不同层级、不同职能部门,包括部门内部,岗位设置不同,分工不同,责任权力不同,沟通、信息共享时存在矛盾,此时协调就很关键。一是纵向协调。在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中,各个层级存在认知差异;在自下而上反馈中过滤信息严重,时间滞后;二者制约了纵向组织执行力的发挥。二是横向协调。组织内部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员工之间存在利益冲突,采取不正当的管理行动就会导致执行力的扭曲。
5.控制因素
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应该是从起始环节到结束环节的整个过程,它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衡量实际绩效。作为首要步骤,衡量正确与否,是组织是否采取控制行动的前提条件。衡量的方法、对象以及衡量的时间都制约了衡量的正确与否。二是比较。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确定二者偏差量,保证偏差范围是可接受的。三是采取管理行动来纠正偏差或不足。在衡量、比较有效的情况下,采取控制行为的时间不当,整个控制行为的有效性同样会受到制约。
四、组织执行力保证体系及提升策略
1.组织执行力保证体系
组织执行力是组织纵向系统以及横向系统的各个执行单位在组织活动中共同努力所表现出来的合力。如图5,组织是一辆行驶的小车,组织执行力则是小车到达既定目标的能力,即是否用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站。
图5 组织执行力保证体系
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职能的有效实施,对于保证组织执行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组织执行力形成的保证体系。
2.组织执行力提升策略
(1)提升计划对组织执行力形成的基础作用。一是采用SWOT分析法。帮助管理者分析组织内部的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保证组织计划符合实际环境。要保证战略计划及行动计划成功的实施,就必须保持目标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持续适应性。二是加强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由员工与管理者共同确定目标,双方达成共识,保证行为一致,为组织执行力的运营方向提供指引。
(2)保证组织对组织执行力形成的保障作用。一是构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为组织执行力提供了平台,尽可能简化纵向层级,实现管理幅度最大化,缩短组织链条,保证信息传递完整准确,反馈迅速,提高组织效率。同时确保组织结构与战略匹配,实现组织结构这一执行力体系基座的“基础设施”功能。二是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体系。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前提制定组织制度,立足实际环境,保证制度内容有效,符合实际,实现由“人管人”对“制度管人”的转化。
(3)增强指挥对组织执行力形成的动力作用。一是加深对员工的认识。管理者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升自身领导魅力并且尊重员工,了解员工,关心员工,发挥领导魅力的最大作用。坚持激励原则,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方面鼓励员工,加深员工归属感,加强组织执行力。二是加大对员工的培训。管理者对下级的激励,除了采取有效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还必须加强对员工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和思想培训,使员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4)深化协调对组织执行力形成的润滑作用。一是构建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组织要构建适合自身的信息沟通系统,避免信息滞后,过滤严重,有效借助高新技术实现组织内部资源共享,保障组织执行力完成。二是加强团队合作。组织实际运营中必然存在利益冲突,必须加强合作化解冲突。要围绕组织整体战略目标,统一思想,达成共识,避免出现“特殊利益”。要以组织目标为导向。根据组织目标,分配工作职责,保证合作的有效性,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5)完善控制对组织执行力形成的纠偏作用。一是衡量工作的实际绩效,首先要把握衡量的对象,分析衡量对象,在最有效的时间内,采取最适合的衡量方法进行衡量,保证衡量结果的有效性。二是控制系统最关键的是采取控制行为。依据正确的组织目标,通过准确衡量比较发现运作偏差,组织要采取控制行为改善现状。采取的控制行为必须遵循准确、及时、经济原则,保证控制行为兼具效率和效果的统一,保障组织执行力。
五、结语
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织执行力水平将决定其是否能在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组织执行力既然是系统的合力,就必须了解自身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组织具有高水平的执行力。考虑组织执行力的影响因素,设计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验证,能够使研究更加科学、客观,进而使组织执行力的提升策略更为有效。
[1][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国富执行力课题组.本土化执行模式[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陈红,张志江.对企业执行力的探讨[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3).
[5]胡日.关于执行力的调查与构建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美]保罗·托马斯.执行力[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
[7]魏中龙.如何培养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8]陈波.关于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执行力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03(16).
[9][美]拉博·斯兰迪.有效执行[M].红君,译.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