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013-10-21林跃平吴焕杰
林跃平 吴焕杰
摘 要:学习积极性具有潜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课堂教学也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教学方式;职业道德
1 前言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的个性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之一。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实际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爱好。
教师上课不能够只注重教的一面,自己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有一种恨不得将书本上的知识全部都灌进每个学生脑海中的急切感,可是坐在下面听课的学生却像是在听催眠曲,两眼发直,不知所云。这样的教学,忽略了上课的主体——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针对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寻找适合在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2 我国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
从现阶段我国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层面来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于大学生与小学生较高些,但是这个积极性限制于学习的努力刻苦程度,不在于学生發自内心的想要获取知识,在自己学习兴趣的驱使下而快乐的去学习。大多数的中学生被学校里的老师,家庭里的长辈,社会的舆论所告知,唯有努力的学习,取得好的成绩,才是自己的出路,自己学习的目标也便定位在成绩上。中学生们为了取得好的中考,高考成绩而埋头苦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已经偏离了学习,教育的正确轨道。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相对于中学生,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学习的氛围也相对轻松,但是在逐年商业化教育的浪潮下,各种竞赛,奥赛,提高补习班开设,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起步晚了,落后于其他人,盲目地给孩子请家教,参加补习班,让原本应该自由,快乐学习的小学生疲惫不堪,学习疲劳,学习恐惧,学习积极性也堪见下降。
在大学生来说,相对于中小学生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学习主要靠自主学习,但是很多学生步入大学之后,仿佛从高中的枷锁中挣脱出来,没有了学习的劲头,被各种新奇的事情所吸引,学习积极性大为下降。再加上社会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化以及与社会转型时期相伴而生的诸多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及学习态度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使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学习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学习动机浅层化。
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分析,我国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很明确,没有很好的确立学习观念以及实力正确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充分调动并培养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干扰。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教师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教育工作前提。
2.1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师生关系的融洽度
绝大部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来源于教师。学生们的情感丰富敏感,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教学,不仅会使学生反感老师,还会使学生失去对其所上的课程的学习兴趣。厌学往往缘自厌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与他们沟通和交流直接影响学生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2.2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活泼的天性,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自制力不强,精力很难集中,容易打瞌睡开小差等。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创意,则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课堂上老师不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顾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能不能听懂,一味的赶进度套计划,填鸭式的传授知识,必然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3 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方法过于简单
目前学校教育评价方法存在两个严重问题,一是主要按照考试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并且以理论考试为主,一些专业课程的考核都不设技能考试。二是考试要求过低,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基本压力和动力,考试失去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的作用。
3 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凝聚和约束作用。师德规范把教师凝聚成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师德规范又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有着强烈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一般是通过检查、督促、激励、评价等方式来体现。三是辐射作用。一方面,师德会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变;另一方面,师德还会通过学生对其家庭的作用而影响社会风气。
4 结语
通过讨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个话题,我认为作为一名师范生,是应该好好研究调查并且要求自身学习的。这不仅仅关系着自身将来工作后面临的问题,而且也是任何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职业道德的审读。
学习积极性具有潜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习是一种艰苦复杂的劳动,如果没有积极性的推动,学习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当前,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主要是由于学生本身缺乏学习积极性所造成的。当然,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问题,也有学校教育和教学方面的问题。
每一位在职教师或者是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都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师伦理观,学习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专业素养,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制定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案,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法]爱弥儿.涂尔干著.道德教育[M]. 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美]约翰.杜威著. 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9.
[4]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5]陆有铨.用“道德”的方式养成道德.当代青年研究[J].2008(8) :1-4.
[6]陈桂生.中国德育问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