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的现状与改革

2013-10-21孙帅

卷宗 2013年12期
关键词:现状改革

孙帅

摘 要: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的开设对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艺术欣赏课在高校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艺术欣赏课理解存在偏差、教学方式单一及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艺术欣赏课的改革,应随时而进、不断创新,只有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才能最终走向系统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艺术欣赏课;现状;改革

1 艺术欣赏课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欣赏课可以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提升人文素养。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高校开设艺术欣赏课,有助于提升校园整体文化品位,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大学生的内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1]。

2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2.1 师资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师资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大部分师资来源于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对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及特点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时常用专业院校的培养模式来评估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忽视艺术教育本身的审美能力和育人功能,忽视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需要,更好地实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对于全面培养人才的目的,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

2.2 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也制约着高校艺术欣赏课的效果

大学生认为艺术欣赏可有可无,只是一种娱乐及欣赏活动,与专业教育无法相提并论,忽视了艺术欣赏对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学生对技能訓练、理论研究感兴趣的比较少,希望能学习一些接近生活的有时代气息的内容,而现实中高校的艺术欣赏课很难涉及音乐、美术以外的其他教学内容,因此很难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相沟通。

2.3 课程教学方式单一、交互性差

目前艺术欣赏课仍普遍采用“一人讲,大家听”的单向传统型授课方式。而大部分艺术欣赏课选课人数远远超过了专业课程的人数,这就导致了两个问题:

1.教学过程枯燥,交互性差。由于听课人数多,课堂上本可充分展开的师生对话和教学交互不能很好地开展,而艺术欣赏课较其他类课程相比恰恰更需要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2.课程容量小,效果差。一般艺术欣赏课为20—40课时,这是由师资力量、课程分配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有其道理。但对于艺术欣赏课来说,这样的课时无法容纳充足的内容。因为艺术欣赏课的学习离不开对大量美术作品、图片、动画及影视视频等素材的讨论和学习,毕竟艺术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相当数量的艺术作品的学习和体验。然而课堂上极其有限的时间,使教师无法将足够量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学生,更无法进行充分的讲解和交流。这样,对于大部分艺术知识本就匮乏的外专业学生而言,课堂时间就成了大局限。不充足的课程容量使教学效果浮于表面,学生甚至只是记住了几位大师的名字而已,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根本无从谈起。

2.4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不完善

简单来说,课程的考核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校对课程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检验,即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考核。此处仅就第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目前艺术欣赏课的考试常见两种形式:试卷考试或小论文考查。试卷考试不用多说,是一种传统的考核手段,有其特有的优势,常适用于理论课程的考核。但对于艺术欣赏课来说,采用传统试卷的方式的局限性显而易见。毕竟艺术不是选择个ABCD 或仅只判断其对错这样简单。写论文的方式近几年较常被采用,旨在考查学生对某问题的主观看法。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最终提交的原创文章寥寥无几,大部分同学是找各种资料七拼八凑成一篇蹩脚的论文,甚至直接找一篇“切题”的,重新冠以自己的大名提交作罢。而教师呢,迫于不充足的课堂时间、学生的非专业背景、选修课本身不受重视等原因,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形成了非常不好的学习风气[2]。

3 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3.1 对师资力量进行合理的培训与配置

要建设一支既能满足学校艺术欣赏课需要,又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并不容易。教师大多从艺术院校毕业,本身在校期间受专业艺术教育培养模式单一的影响,有可能造成重艺(技能、技术) 轻文、知识面窄、人文知识浅薄的缺陷,所以一定要对其进行有关方面的培训,告诉其教育的对象是来自于各个专业、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和需求,所以一定要扮演引导学生增加自身艺术修养的角色。当前从事艺术欣赏课的教师大多是美术或者音乐方面的专业人士,戏曲、话剧、电影、文学、舞蹈、雕塑等方面的人才就比较欠缺,这就要求应该增加能讲授其他艺术门类的教师的比例,这样学生就能了解文学艺术、舞蹈艺术、建筑艺术、电影艺术等各门类艺术之美。

3.2 教学方式应多样化

艺术欣赏课的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样化,教师应增加与同学们的沟通与交流。网络技术使信息的多点、批量和快速传播成为可能,网络也逐步成为年轻人主要的信息来源和交流平台,艺术欣赏课的教学也可尝试导入网络这种开放的、持续的新方式,这样可以大大突破课堂的局限,扩充课程容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们喜欢的微博或论坛等方式与大家进行课程交流。在这里,教师能充分阐述艺术观点,学生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艺术的感悟可以在讨论和交流中逐渐加深。可以把重点放在网络平台的建设上,教师只需用少量课时进行重点讲授,其余课时进行网络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就平台上丰富的资料展开学习和讨论,教师可定期组织汇总评价。

3.3 抓好综合评价与考核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艺术欣赏课考核不应过分注重最终的一张考卷,而应该更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过程的考查。艺术欣赏类课的考查可以结合网络学习及实地参观学习展开,以专题式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阶段考核,最后汇总成课程最终成绩,这样的方式更灵活也更全面。在考核的同时再度激发学生的对艺术的热情和再学习的兴趣,达到长期教育的目的,这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目前,一些院校教师已逐步尝试新颖的考核方式,宁波某高校《影像中的美与生活》期末考试是让学生寻找和“美”相关的“事”。要求每位学生在考试中展示自己认为美的一面,表演形式随意。教师表示,这种考试方式已尝试了四、五年,效果很好,学生兴趣浓厚,选课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4 结语

以上对于艺术欣赏课的改革构想是基于现存的问题而提出的,具体实施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如网络平台的构建,就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网络环境和经济支持,教师则需要尽快补充必要的网络知识以更好地对网络平台进行管理和应用等。总之,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断发现问题,逐步解决问题,事物才会趋于完善。艺术欣赏课的改革也一样,应随时而进,不断创新,只有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才能最终走向系统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杨恩寰.审美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2]李研.关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9).

猜你喜欢

现状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