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2013-10-21杨幸福
杨幸福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着成才问题、成长问题、挫折问题、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精神病等六个层次的心理问题,其具体表现主要为心理困惑、身份困惑、人际关系紧张、自卑心理严重等。为此,应当从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加强心理档案管理、加强心理疏导、建立心理极端事件应急机制等四个方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管理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途径
1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分析
1.容易被忽视的成才问题。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挖掘自我潜能的本能,新生代农民工也不例外。作为年轻人,他们同样拥有成才的梦想,梦想着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渴望成为成功人士。这表现为部分农民工怀着发财的梦想,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创业点,但由于学识、阅历的限制,其成功的机率很低。这就必然导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越可能产生挫败感。解决由于追求成才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是人寻找自我价值、自我认同的心理过程。如果忽视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一特点,势必会造成其心理的扭曲。
2.经常遇到的成长问题。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適应问题,如与陌生人交谈、新任务、考试、新的环境及角色的转换、就业等。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环境经常发生变化,由此带来的适应问题大量存在。研究表明,这些变化或多或少会对当事人产生心理压力,如不能及时加以疏导,极易使当事人产生心理问题。
3.不可避免的挫折问题。人的成长并非都是一帆风顺,新生代农民工也不可能万事顺心如意,在其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受到老板批评、不受工友尊重、被人误会错怪、失恋、家境贫寒、工伤、车祸等。尽管每个人遇到的挫折或问题不尽相同,但人的成长是多方面的,都可能有难言之处,可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因此,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4.时有发生的心理疾病。当一个人因其所遇到的成才、成长问题得不到解决而长期压抑、焦虑,造成身心不愉快,就容易患心理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是由于各种精神因素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过度紧张,致使大脑机能活动暂时失调而造成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新生代农民工常见的心理疾病还有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这些疾病常常给当事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影响,影响其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患有这类疾病并不可怕,其与失去自我意识的精神病有本质的区别,只要经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通过一些行为调试,以行为矫正为主,以药物为辅,即可痊愈。
5.身心俱伤的心身疾病。所谓心身疾病,是指那些主要或完全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主要呈现为身体症状的疾病。其通常都有形态上的基础,即在生理机能或组织结构上有具体而明确的损害,因此,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障碍,主要包括冠心病、胃溃疡、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神经性皮炎、斑秃等。对心身疾病的治疗,在根据病情的需要采用必要的药物乃至手术等传统疗法的同时,心身医学更重视以切断 和消除致病性社会心理因素为目的的心理治疗。
2 新生代农民工常见的心理困惑
1.身份的困惑使新生代农民工丧失归属感。“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我将何处去”,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经历很难让他们想清楚这些有关人生哲理的问题。然而,这些哲理性问题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人经常思考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也不例外。新生代农民工的父辈多有打工的经历,其自身要么做过留守儿童,要么就是农民工子弟,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新生代农民工多选择全家外出务工,基本脱离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缺乏或根本没有务农经验,对土地没有依恋意识。而且,城市居民的歧视及城市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的排斥加深了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迷惑。他们成为夹心层,在城市和农村都找不到身份的认同感,在心理上没有安全感。再者,由于年龄偏小,容易接受新事物并被影响,他们还容易出现价值体系混乱和选择偏差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表达,必然会引发社会矛盾。
2.人际关系紧张使新生代农民工失去安全感。新生代农民工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大部分是从学校到社会,要经历从学生到打工者的转变。这时,他们将处于多重人际关系之中。由于各种现实原因,他们与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人际关系一般较紧张。其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父母的关系、与工友的关系、与所在单位管理者的关系等。
3.自卑心理严重使新生代农民工失去尊严。自卑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集中体现。大多数农民工由于技术、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信息相对闭塞,没有同龄城市青年与生俱来的城市社会资源,故只能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苦力活、服务业等,而且收入较低,除去房租、吃饭和日常消费,到了月底几乎剩不下钱。这使他们时时感到现实存在的贫富差距,从而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甚至瞧不起自己,同时感到没有人尊重自己,觉得没有尊严。
3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有一定的科学体系。
2.加强心理档案管理。通过专业的心理测量了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农民工心理档案,筛选出有一定心理问题或现象的人员,及时进行干预辅导,以避免其心理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严重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而对社会和当事人造成极大伤害。目前,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和描述阶段,然而,学术研究最终要为现实服务,故希望学者积极参与到农民工心理档案管理的实践中,切实为提高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服务。
3.加强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是一个收入很高的行业。据了解,心理咨询的费用每小时最低也要一百元,高的达千元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支持心理咨询机构介入农民工生活,心理咨询机构也有义务面向农民工主动开放。一方面,一些农民工确实缺乏心理保健意识; 而另一方面,有些农民工已经意识到自己心理问题的存在,并觉得应该到有关机构去咨询,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这种想法根本无法实现。在他们看来,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只是城里的“富贵人”才有条件光顾的。因此,心理咨询机构应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工作者有必要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在平时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情,向他们介绍常见的心理疾病和简易自我疗法。同时,可发动社会志愿者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对此,各级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
4.建立心理极端事件应急机制。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极端事件对社会危害较大,如自杀事件、“跳楼秀”等,尤其是以杀他达到自杀目的的心理问题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故在从容应对极端事件的同时,需要构建极端事件应急机制,培养心理谈判专家和应急队伍,防患于未然。
4 结语
总之,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要政府、社会、专业机构等能够齐心协力,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必要的人文关怀,并切实为农民工做好实际工作,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定会得到积极的改善。唯有如此,当代中国社会的繁荣、稳定、和谐、文明与发展,才是全面的、公正的。
参考文献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甄月桥.农民工就业心理透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