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归化和异化下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2013-10-21毕晓敏
毕晓敏
摘 要:在汉英翻译中,由于文化的个别差异性,不能够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应的对等词,因而造成词汇空缺现象,难以实现语言文化和符号的和谐统一。但语言具有共性,这些词汇空缺现象是可译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归化和异化为不同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可能,通过归化和异化来弥补翻译中的词汇空缺,正确传递原语言信息。
关键词:词汇空缺;归化和异化;文化差异;翻译方法
翻译既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也是相关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之间的转换,完美的翻译应能达到语言符号的转换和相关文化背景的转换的和谐统一。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没有语言就难有文化的发展、繁荣;文化体现了人类所共有的思维方式,跨文化交流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同时,文化也反应了语言使用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难以在其它语言符合中找到对应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现象称之为文化空缺。在文化空缺下翻译过程很难做到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的和谐统一。
1 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许多独有的文化现象,它们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物,因而形成了许多独有的文化现象,它们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物,因而形成了词汇空缺。这些词汇空缺给汉英翻译带来了特殊困难。造成这些词汇空缺的原因主要有:
1.1 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不同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世界的名称深深受到周边生活环境和人们生活经验的影响。英汉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体现的物质文化也各有特色。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事物,有事在英语中不存在对等词,这给汉英翻译带来困难。汉语历史悠久,“炕”、“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内容丰富的词汇在英语中不存在这样的词汇,因为在讲英语的国家没有这些概念。
1.2 宗教信仰不同
欧美国家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而我国深受佛教、道教等的影响。久而久之,宗教已经超出了信仰的范围,已经成为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不信仰佛教、道教的中国人,“玉皇大帝” 、“王母娘娘” 、“观音菩萨” 、“四海龙王” 及“阎王爷”等至少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些名称在欧美文化中是一片空白。
1.3 社会发展史不同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保留了许多封建社会的事物。与之相反,欧美国家封建社会时间短,资本主义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汉语文化中许多封建制度下的事物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
2 归化和异化
美籍意大利学者Lawrence Venuti 提出了歸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之说,把不同文化的融合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多更广阔的领域。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的归化和异化为汉英文化的交流搭了一座桥梁,是汉英词汇空缺的互译成为可能。
Venuti 对归化的定义是,遵守译入语言文化和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潮流。采用归化方法就是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归化翻译法的目的在于想读者传递原作的基本精神和语义内容,不在于语言形式或个别细节的一一再现。其优点在于她可以是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不能再现源语想象而造成的损失;缺点是译作往往仅停留在内容、情节或主要精神意旨方面,而无法进入沉淀在语言内核的文化本质深处。
Venuti 对异化的定义是,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也就是在翻译过程中以承认并能客观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为前提,译者更多地考虑从原文出发,以原文作者为中心,要求译者向原文作者靠拢,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使得读者想作者靠拢,力争采取相应于源语的表达方式,再现原作的风格特点与文化气息。异化翻译作为缓和文化冲突的手段之一,不仅有益于向外国介绍本国历史文化,也让本国读者有机会熟悉了解异域风情,有利于吸收外语中的新元素,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3 存在词汇空缺的词如何翻译
鉴于以上所述,“异化”和“归化”是处于一种矛盾对立,辩证统一的状态,翻译时既不可一味以异化翻译为主,也不能“夜郎自大”,统统以归化翻译为先。应在比较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归化和异化翻译方法,尽可能准确地翻译汉英两种语言中出现的词汇空缺。基于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和汉英词汇的特点,词汇空缺翻译可采用一下方法:
3.1 音译法
即在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目标语中又找不到对应词来表示的情况下,通过保留原语的语音来翻译。词汇空缺翻译中很多词存在概念意义空缺,这是在目标语语文化中概念不存在的情况下采取的方法,是基于异化的翻译手法。如:汉语中的磕头(kowtow),功夫(kongfu),豆腐(tofu)和英语中的engine(引擎),motor(马达), sofa(沙发)等均采用了音译法。
3.2 音译加释义法
人名、地名和新概念词所蕴含的原语的文化信息并不为译语读者所熟知时,采用音译加释义法,这是把归化和异化结合起来的翻译手法,把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汉语中的诸葛亮(Chukeh Liang, the mastermind),气功(qigong, a system of deep breathing exercises believed by practitioners to be effective to many diseases and discomforts);英语词如chocolate(巧克力糖),opium(鸦片烟),golf(高尔夫球)等都采用音译加类别词来释义。
3.3 直译法
即在译语读者很容易理解原语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情况下,依照原语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的方法。这来自于归化的翻译手法。汉语里的纸老虎(paper tiger),丢脸(lose face),一国两制(one country with two systems)和英语里的test-tube(试管婴儿),motel(汽车旅馆),takeout(外卖),hardware(硬件)等等都是按字面意思翻译的。
3.4 直译加释义法
直译后译語读者对其文化意义仍不知晓时进行文化意义补充的一种翻译方法。而这也是归化和异化的巧妙结合。汉语中的铁饭碗(iron rice bowl, a job that is stable, reliable, and guaranteed for life),桃符(peach wood charms against evil, hung on the gate on the lunar New Years Eve in ancient times)。
3.5 纯粹释义法
即在原语旨在反映译语的文化背景、民俗或典故,无需用音译和直译的情况下,只译出涵义不译出译语本身的一种翻译方法,这源于异化的翻译方法。如“笏”和“华表”都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所以可采用此方法,可分别译为“a tablet held before the breast by officials when received in audience by the emperor”, “ornamental columns erected in front of palaces, toms, etc”即可。
3.6 意译法
即在受到译语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语的概念意义或指称意义,以求译语与原语的文化意义和语用意义相符的方法。这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手法。如“亚洲四小龙”中的“龙”的翻译就可借用英文化中内涵意义与中文化相似的动物“虎(tiger)”来意义。
3.7 音译法与意译法结合法
这是一种既保留源语的语音或部分语音又兼顾到译语语义的翻译方法。它是音译法和意译法的结合,也是归化和异化的结合。如,汉语里的丝(silk),瓷器(china),孔夫子(Confucius);英语里的copy(拷贝),typhoon(台风),model(模特),shampoo(香波),Vitamin(维他命)等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空缺,但是归化和异化给两种语言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和桥梁,使跨文化交际成为了可能。因此,要填补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译者要在“信、达、雅”的准则下,遵循语言系统的普遍规律,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准确的把握词义,运用归化和异化相互结合的方法,准确的传递原语信息。
参考文献
[1] 蒋菁华.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汉英词汇空缺 [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 杨敏. 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大观 [Z].
[3] 马菊玲. 浅谈跨文化翻译问题 固原师专学报, 1998 (1).
[4] 王克非. 关于翻译本质的认识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 (4).
[5] 徐丹. 文化融合中的语言翻译问题 [J]. 中国翻译, 1998 (3).
[6] 周玉忠. 英汉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 文化与交际,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