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 进行有效德育
2013-10-21谢英王建军
谢英 王建军
一、通过说话能力培养,进行国学渗透
1. 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
2. 要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一幅简单的图片,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就是一幅不同的图画。
3. 训练有层次地进行。让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先说,再大面积展开。对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话,那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4. 再次放飞想象的翅膀,结合社会一些现象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通过写话能力培养,对国学进行解读
1. 造句训练能使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认识更多的语言文字,熟悉各种句式,为写话打好基础。我们采用多样的形式,把造句训练与说话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在国学经典小故事的引导下让学生写话,进而加深对国学内容的了解。
2. 重视阅读国学经典,积累词句。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此,我们重视阅读国学经典书籍,读书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能奠定学生良好的写作基础。在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去摘抄、说(写)读后感、写心得等。利用课上或课余时间把自己读的书、写的后记讲给同学听,经过多次练习,学生基本上懂得该摘抄些什么,写一些什么。通过大量语言积累,使学生的写话能力得以提高。
3. 创设情景,练习写法。国学经典读本中有很多图片,情景图中别具匠心,充满童趣。结合这些图片进行德育大大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它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好帮手,同时我们还发觉它也是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好材料。我们要求学生们给每一幅画写一个提示语,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从一句话写到两句话,两句话写到五句话。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写三句话,只要句子通顺,重点能体现即可。如果时间允许,对好的段落进行范读,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三、通过习作能力培養,践行国学经典
1. 打开学生写作的源泉——生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国学看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他们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作文素材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自己写的作文来约束自身行为达到德育的目的。
2.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通过阅读国学经典进行德育的同时搜集写作的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阅读对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国学书籍,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