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裕翔:天再黑也要“逆光飞翔”
2013-10-21王勇
王勇
今年2月10日,中国台湾电影《逆光飞翔》作为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入围影片在柏林展映。这部由台湾导演张荣吉执导,以台湾盲人钢琴家黄裕翔的真实经历为蓝本的电影,讲述一名盲人钢琴少年与一名怀揣舞蹈梦想的女孩相互鼓励,打破心理顾忌,直面挑战,各自实现梦想的故事。
23岁的黄裕翔,是这部电影的原型,他一出生双眼就罹患先天性视网膜病变,却因对音乐的天赋成为台湾知名音乐家。他参演的《逆光飞翔》入围第45届“金马奖”,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位盲人音乐家。
3岁时,黄裕翔“听”表姐练琴,之后就可以凭着音感,自己在琴键上摸索弹出类似的音符,甚至熟练了以后可以完整彈出一段旋律。为了栽培他,母亲投入了所有资源,竭尽所能,帮他找钢琴老师。不过大多数老师一听说他是盲人,不是当场婉拒,就是刻意抬高价钱,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愿意尝试教他的韩老师。
不过对盲生而言,就算有天分,学音乐的过程仍然比别人艰辛许多。从小到大,母亲只要打听到哪所学校的音乐班好,就设法帮黄裕翔报考。可没有哪个音乐班愿意收盲生,认为盲生不能视奏,一定无法胜任。无奈之下,他只能念普通班或启明学校,再省吃俭用,母亲另外聘请钢琴老师到家里教。
到了大学阶段想要报考音乐系时又遇到瓶颈,当时台湾绝大多数大专院校的音乐科系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接受盲生主修钢琴,所幸一路上提携贵人很多。几经波折,黄裕翔终于进了台湾艺术大学音乐系,成为台湾第一位主修钢琴的盲生。
入学那年刚好学校大兴土木,导盲砖都掀了,母亲不放心,陪黄裕翔去学校,还为他特意去拜托老师,安排同学带他上下课。可几位同学可能觉得被黄裕翔“绑着”,有些不情愿。从小到大,黄裕翔一直被保护得很好,没碰到过“坏人”,突然被丢到一个充满敌意的陌生环境,既害怕又无助,甚至在母亲面前委屈得掉泪,说不想念书了,但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傻孩子,要忍耐,继续熬下去。”
有一次,黄裕翔和好友阿吉一起吃晚餐,聊到他失意的大学生活。阿吉花了一整晚的时间,鼓励他,劝他不能轻言放弃:“你要走出来,难道你希望一辈子都困在家里吗?不要把心思都黏在那些对你不好的人身上,多想想那些对你友善的人。就算人家没来理你,你也可以主动出击,去跟人家交朋友啊。”
阿吉的话点醒了黄裕翔——对啊,我为什么一定只能被动等待救援、等待友谊呢?我为什么不试试看主动创造友谊呢?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黄裕翔试着融入团体生活,主动与人交往,了解对方,他慢慢领悟了“境随心转”的道理,当他愿意用开朗、诚恳的态度拥抱这个世界时,自然吸引更多人来亲近自己。毕业那年,母亲来参加毕业典礼,师长还在妈妈面前夸奖:“裕翔的人缘真好!上至校长,下至工友,大家都好喜欢他。”
2005年,《逆光飞翔》的导演张荣吉接下为本年度教育奖得奖学生拍摄纪录片的案子。在教育奖的颁奖会场,张荣吉第一次见到黄裕翔母子,看见黄妈妈告诉黄裕翔会场里有一架钢琴,原本害羞内向的黄裕翔忽然来了精神,要求妈妈带他过去碰碰看。指尖碰到琴键时,黄裕翔拿着手杖、害羞踌躇的模样瞬间随着琴声退下,神采飞扬起来。
这一幕让张荣吉印象深刻,决定以黄裕翔作为主角,拍摄纪录片《序曲》,后来他将黄裕翔的故事改编成短片《天黑》以及电影《逆光飞翔》。作为非职业演员,黄裕翔的表演完全不让人感到跳戏,也许跟扮演自己有关,本色出演即可。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当初欣赏完电影《逆光飞翔》后,大赞:“直到走出影厅,我才从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和冲击中回神。”他表示,透过镜头,所有的观众就和主角黄裕翔一起徒步摸索校园的路,敞开心胸交朋友,克服登台恐惧的心障,勇敢追逐自己的梦。
“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逆光,或者就是在完全的黑暗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点亮光芒,展翅飞翔,向整个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也正如黄裕翔所说:“我从不知道事情会如此发展,我只是像电影里说的——想试着不靠别人,看自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我现在明白了,原来,只要勇敢踏出去,就有无限多种可能。”
(图/周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