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柏子仁的鉴别与应用

2013-10-21刘振启刘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23期
关键词:柏子仁黄白色种子

□文 刘振启 刘杰

(作者单位为北京人卫中药饮片厂)

柏子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柏子仁的别名又称柏子、柏仁、柏实、柏树子、柏麦仁、香柏子。其功效是养心安神,止汗,润肠。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

柏子仁的传说

柏子仁又称柏实,据说长期服用可以益寿延年。相传在汉武帝时,终南山中有一条便道,为往来客商马帮的必经之路。有一年,人们传说山中出了个长发黑毛怪,其跳坑跨涧,攀树越岭,灵如猿猴,快似羚羊。于是人心惶惶,商贾非结伙成群不敢过山。

消息传到了当地县令耳中,县令怀疑是强盗耍的花招,于是便命令猎户围剿怪物。谁知捕获的怪物竟然是一位中年毛女。据毛女说,她原来是秦王的宫女,秦王被灭后逃入终南山上,正当饥寒交迫,无以充饥时遇到一位白发老翁,教她食用柏子仁 、柏汁。初时只觉苦涩难咽,日久则觉得满口香甜,舌上生津,以至于不饥不渴,身轻体健,夏不觉热,冬无寒意,时逾百岁仍不见老。毛女服柏子仁长寿的消息一出,世人便开始争相服用,以期长命百岁。

柏子仁的来源与加工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冬季种子成熟时采收,先将柏树周围铺好布单或席,用竹杆将种子打下,收集后晒干,去净外壳杂质,再用石磨反复磨去外壳,簸去或扬去外壳,取净柏子仁,大量者可用机器加工去壳。

《史记》里称侧柏为百木之长,树耸直,皮薄,木质细腻。它的果实是球形,形状如小铃,霜后四下裂开,中有大小如麦粒的几颗子,芬香可爱。李时珍说,据《列仙传》记载,赤松子吃了柏实,牙齿落了又生,行如奔马。

柏子仁性状与鉴别

柏子仁呈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7mm,直径1.5~3mm,顶端略尖,有深棕色点,基部钝圆。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外有膜质内种皮包被,久储品色深,并有油渗出。横切面乳白色或黄白色,胚乳较厚,子叶2枚或更多,富含油质。微有香气,味淡而有油腻感。以子粒饱满,黄白色,油性大而不泛油,无皮壳杂质者为佳。

易混品为柏木种子充当柏子仁,其特征为种子呈椭圆形或略呈三角形,扁平,二侧有翅,长2.5~3mm。有的掺在柏子仁中,有的在储存中出现泛油,颜色为棕色,断面黄色,嚼之有哈喇味,在检验酸败度时,酸败度超标,属伪药,不能药用。在鉴别时应注意。

柏子仁古今应用

在中国,柏子仁入药尤早,其气微弱,味甘性平无毒。远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作上品,说它能治疗“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名医别录》还称其“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能令人肥健”。目前,中医界普遍认为柏子仁的功用是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可以治疗虚烦不眠、惊悸怔忡、自汗盗汗等症。近代药理证实,柏子仁确有镇静、催眠作用。

据试验表明,用柏子仁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无论白天或黑夜,均表现出良好的镇静及嗜眠效应,并认为柏子仁与炒柏子仁的镇静效果无明显区别,没有副作用;还有报道说,柏子仁有持续性降低血压的功能。因此,柏子仁煮粥食用,对长期失眠、心慌心悸,或自汗盗汗多汗的中老年人来说,极为合适。柏子仁粥在中国医药古籍中早有记载, 宋《太平圣惠方》中就说:“治骨蒸不眠,心烦:用柏子仁一两,水二盏,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 再煮匀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还称:“柏子仁粥治烦热,益胆气。”因此,只要能够坚持食用,一定会收到养心安神的效果。中医论证认为,柏子仁味甘,性平。能滋养心肝,对于失眠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上,采用柏子仁进行失眠治疗,有较理想的疗效。

▲柏子仁

猜你喜欢

柏子仁黄白色种子
IAC-HPLC-ESI-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柏子仁中4种黄曲霉毒素
桃种子
柏子仁化学成分和药理成分的发展研究
牛膝
泽泻
可怜的种子
我不知道的事(外一首)
月出
黄昏即景
22省市柏子仁饮片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