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行气滋阴增液法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2013-10-20刘晓周郭长学李书霞
刘晓周 郭长学 李书霞
补气行气滋阴增液法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刘晓周 郭长学 李书霞
习惯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不仅老年人多发,在青年人群中也易发生。主要表现为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硬而不畅的病证。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为11.5%,该病不但严重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且长期便秘会引起老年人食欲不振、失眠多梦、性格改变、左下腹有压胀感,严重时老年人会对排便产生恐惧心理或产生精神异常,甚至诱发或加重诸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等一系列疾病,因此,积极治疗本病仍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西医主要应用泻剂但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反而加重便秘的发生。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具有辨证论治的优势,笔者采用补气行气滋阴增液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疗效。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习惯性便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龄36~80岁,平均64.8岁,病程最短者6月,病程最长者10年,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7人,合并糖尿病患者10人。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0~78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者5 d,病程最长者11.5年,合并冠心病患者5人,合并糖尿病7人。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1)55岁以上的男女老年患者;(2)排便时间延长,3天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 ;(3)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粟,可伴有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4)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5)排除身体其他脏器病变引起者,如尿毒症、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3 治疗方法
中药组给予补气行气滋阴增液中药治疗,基本药物组成:当归10g、黄芪20g、玄参20g、生地20g、麦冬15g、百合15g、炒枳壳20g、人参10g、肉苁蓉15g、厚朴10g、熟地20g、甘草6g。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口服复方芦荟胶囊(河北万邦复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13020306),2粒,3次/d,两组均以十天为一疗程。一月后判定疗效。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治愈:2 d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15 d以内无复发;好转:3 d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停药后15 d以内复发;未愈:症状无改善。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结果
2组疗效对比,见表1。2组对比,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习惯性便秘的基本病变属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但肺脾肾等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一种局部表现。人至暮年,素体虚弱气血津液皆虚。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肠道失润,甚则致阴阳俱虚,阴亏则肠道失荣,导致大便干结,变下困难。另外五脏之中,以肾为本。肾气具有温煦推动、司二便的开合的作用,肾之阴精具有滋养全身脏腑的作用。老年人因其肾气亏虚,肠道津液不足,为其便秘的主要病机。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多强调从整体出发,针对病因,调节饮食、起居、情志,遵照“保胃气、存津液”原则,合理用药,反对滥用泻剂,伤气耗液。所以本病的治疗多采取补气行气,滋阴增液为主。方中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黄芪补肺脾之气,促进大肠的传导功能;玄参、生地、麦冬滋阴增液,使肠道津液充足,具有润肠通便之功;百合润肺养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阴充足,大肠津液充足;炒枳壳宽肠下气,而助通便;厚朴具有降气作用,促进胃肠蠕动;人参、肉苁蓉补气补阳,温肾益精;熟地养血润肠。诸药合用,既可补气滋阴增液治其本,又能行气降气润肠通便以治标。用药灵巧,补中有泻,降中有升,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的配伍特点。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习惯性便秘具有良好的疗效。除药物治疗之外,习惯性便秘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当的运动,多饮水,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
473415 河南省唐河县古城卫生院(刘晓周);河南省鹤煤总医院(郭长学 李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