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无线模块的发射装置外场测试仪设计
2013-10-17张洪彬
庞 潇,张洪彬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主机配套部,河南洛阳 471002)
发射装置外场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是空空导弹发射装置的专用外场检测设备。在载机挂弹前,测试仪可模拟导弹部分的信号、负载和时序,完成对空空导弹发射装置及飞机有关线路、信号和工作时序的定性检查[1]。
载机挂弹前,使用测试仪检测发射装置是一个飞机座舱与测试仪间的互动过程:座舱要向测试仪下发命令,告知测试仪发射装置的某个状态;测试仪完成该状态的测试后,需上报测试结果或故障信息。传统的测试仪由一体化的工程机箱构成,附带按钮、指示灯和显示屏等实现人机交互,无法直接与座舱传输信息。测试中,上述交互过程是由座舱和地面的地勤人员通过对讲机而实现的。由于每个发射装置要测试多个状态,多个挂点的发射装置均要测试,因此耗时过长。
文中在传统测试仪上添加了无线通信模块,设计了一种带无线通信功能的测试仪。该测试仪可通过无线方式接收飞机座舱下发的测试命令,上报发射装置的测试结果,多个挂点的测试仪可并列上传数据,从而提高了发射装置的外场测试效率。
1 系统设计方案
TMS320LF2407A是TI公司推出的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16位嵌入式处理器,可寻址192 kB×16位的外部存储空间,有高达41个通用I/O引脚、5个外部中断,并带有串行通信接口模块(SCI)和10位ADC转换器等模块[2]。该款DSP功能较强,是传统测试仪的核心芯片[3]。在配合适当的外围芯片后,可对发射装置下发的总线数据、离散信号等进行准确测试。
AT89S52单片机是51系列单片机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芯片之一,具有低功耗、高速和抗干扰性强的优点[4]。
nRF905单片无线收发器是挪威Nordic公司推出的射频发射器芯片,可工作于433/868/915 MHz共3个ISM频段,由频率合成器、接收解调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组成,使用SPI接口与微控制器通信,具有配置方便、功耗低等优点。
文中采用TMS320LF2407A作为主处理芯片,使用AD、I/O、429等接口功能模块完成信号转换。测试仪通过电缆连接至发射装置的下接口后,可接收并测试发射装置下发的各种信号。采用AT89S52单片机与nRF905射频芯片组成无线收发模块,完成测试仪与座舱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传统测试仪上按键和显示器的功能。由于测试仪所测发射装置挂装的挂点不同,飞机座舱可根据接收信息中的挂点号区分各测试仪,从而实现多个挂点发射装置的并列测试。整个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发射装置外场测试系统示意图
2 硬件设计与实现
2.1 测试仪总体设计
测试仪主要分为两个模块,一是以DSP为核心的发射装置数据测试模块;二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无线收发模块。
数据测试模块通过电缆与发射装置的下接口相连,接收并检测数据。发射装置下发的信号主要为429总线数据和电压、电流等离散量。文中使用429协议芯片HIS-3282转换429总线数据,使用RS232、通用I/O、AD/DA等转换离散的模拟信号,接口部件将转换好的数据统一交由DSP处理。另外,测试仪面板上装有设置挂点号的波段开关,所设的挂点信息由数据测试模块采集并处理。该开关由地勤人员根据所测发射装置在载机下的挂点号设置。
数据无线收发模块有两个数据传输通道:一是通过串口与DSP进行数据传输;二是通过nRF905与座舱实现无线数据交联。单片机完成对nRF905的控制、传输信息的转换和打包等。另有频点选择电路为无线模块设置通讯频点。
此外,测试仪内有独立的电源模块为各部分供电。测试仪内各模块如图2所示。
图2 测试仪内部各模块示意图
2.2 DSP与AT89S52接口设计
DSP与单片机通过RS232串口通信。由于测试仪串口需接收发射装置下发的串口码,故DSP要将串口在发射装置和无线模块两路之间切换。这里使用DSP的一个通用I/O口位控制某固体继电器,根据测试时序恰当切换继电器的公共端,从而保证DSP可适时从发射装置或无线模块接收数据。
2.3 AT89S52与nRF905接口设计
单片机与nRF905配合使用作为无线模块的应用较多[5]。nRF905使用SPI接口与单片机通信,具有发送模式、接收模式和两种省电模式。单片机使用I/O口控制TX_EN等几个引脚,可方便地配置芯片和控制数据收发。
单片机的P3.1~P3.3口连接至面板上的频点选择波段开关,单片机可根据使用者的设置切换nRF905在不同的频点工作。RXD与TXD连接DSP2407的串口,部分原理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AT89S52与nRF905接口电路
2.4 挂点和频点选择电路
面板上有挂点选择和频点选择两个波段开关,开关内部包括一个公共端子和若干个选择端子。公共端子一端与系统地相连,另一端随旋钮的转动与某一选择端选通,从而将地信号传递至该选择端子对应的I/O口位。
频点选择开关为无线模块通信设置频点,使用时要确保各模块选择同一频点。设计可选择3个频点,单片机通过P3.1~P3.3口采集后,设置nRF905按选择的频点通讯。
挂点信息是区别各无线模块的唯一信息,可作为无线模块的识别地址,飞机座舱默认为0挂点。使用时,操作人员要根据发射装置在载机的挂点设置波段开关。挂点信息通过光耦传送至DSP的I/O口位,由DSP采集并发送至单片机中,控制无线信号发送或接收的地址。
3 软件设计
3.1 DSP程序设计
3.1.1 DSP程序流程
DSP2407的程序主要分为初始化、接收座舱指令、测试发射装置及上报测试结果4个阶段:初始化时,DSP要为无线模块设置通信地址,设置好则表示DSP与单片机正常握手。接收指令和上报结果阶段,DSP通过串口接收和发送数据。在上述阶段,DSP通过I/O口切换继电器,保证DSP串口与单片机串口保持连通。软件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DSP软件流程图
3.1.2 无线数据格式设置
DSP通过串口读写无线通讯的数据,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制定了以下规则:(1)数据以打包形式传输,每个数据包有同步头、数据包头和包数据3部分。(2)数据按照主机字节序(小端模式)存放。(3)数据传输采用流方式,通过同步字查找数据包头。(4)在数据包中添加2 Byte的校验和,通过校验和判断数据包是否有效。数据包格式如表1所示。
表1 无线传输数据包格式
(1)包类型。包类型代表该数据包的状态,共分为4类:单片机与DSP握手时,DSP发给单片机数据的包类型为01,单片机返回数据的包类型为02;无线模块间通讯时,控制命令和测试结果等数据的包类型为05,测试仪查出发射装置故障时,需向座舱传输故障的总线数据,该数据的包类型定义为06。
(2)校验和。校验和占2 Byte,采用二进制反码求和算法计算[6]。该算法广泛应用于IP/TCP/UDP等校验和的计算中,具体步骤为:(1)将数据包的校验和字段置为0。(2)将数据看作以16位为单位的字组成,依次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3)将得到的结果存入校验和字段中。
接收时按步骤(2)计算数据包,若得出校验和为0,则数据包是正确的。反之,数据包发生错误。
(3)包数据。是传输的测试数据,长度是包长度减去包头的4 Byte,格式为:挂点号(1 Byte)+数据。其中,DSP在初始化中为无线模块设置地址时,包数据只含挂点号,后面就无数据。
3.2 单片机程序设计
3.2.1 nRF905芯片配置
nRF905内部有多个配置寄存器,单片机可在待机模式下通过SPI对寄存器进行配置。其重要参数设置如下:
(1)频点。根据频点选择电路采集结果,单片机设置寄存器中的参数 CH_NO和 HFREQ_PLL,在902.2、902.7或927.8 MHz 3者中选择通讯频点。
(2)功率。参数PA_PWR设为00,代表输出功率为10 dBm。
(3)接收和发送的地址及数据。本设计使用挂点号作为通讯地址,因挂点号可用1 Byte表示,故设置参数RX_AFW和TX_AFW为001,即接收和发送地址宽度为1 Byte。就接收而言,单片机与DSP握手时,DSP将测试仪所在挂点号发送至单片机,此为接收地址,单片机将其写入RX_ADDRESS参数。因飞机下达的指令码只占1 Byte,故接收数据宽度参数RX_PW设为000001,即1 Byte。发送时,测试仪要向座舱返回测试信息,发送地址TX_ADDRESS设为0挂点。发送数据的宽度TX_PW根据每次发送数据包的长度进行设置。
3.2.2 单片机程序流程
单片机程序实现配置nRF905芯片和控制数据收发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
(1)单片机与DSP握手,通过串口接收挂点号。(2)单片机通过SPI接口对nRF905进行器件配置。设置频点、输出功率及接收发送地址等信息。(3)设置nRF905为接收模式。接收座舱指令后,校验数据包并传至DSP。(4)接收DSP的测试结果,打包后经无线传递给座舱。
4 结束语
发射装置外场测试仪装有无线模块后,飞机座舱可远距离控制外场测试仪,省去了座舱和地面地勤人员配合操作测试仪的过程,简化了测试程序;多个发射装置可并行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另外,无线模块的使用省去了显示屏和多个开关,同时测试仪体积变小、重量减轻,方便了运输和使用。
[1]奚国权,赵月琴,张洪彬.发射装置通用外场测试平台设计[J].航空兵器,2006(3):53-55.
[2]江思敏.TMS320LF240xDSP硬件开发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宋洋.发射装置外场测试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J].航空兵器,2007(5):30-32.
[4]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崔政委,汪焰恩,魏生民,等.基于单片机和nRF905SE的无线射频收发模块的系统设计[J].机械与电子,2011(6):19-22.
[6]刘派.IP首部校验算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7):5194-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