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溶结晶法生产七水硫酸镁工艺实验研究
2013-10-17高文远汤建良郑贤福
高文远,谢 超,季 荣,汤建良,郑贤福
(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湖南省钾及伴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 410116)
硫酸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主要应用范围包括化工原料、医药用品、建筑材料、精细化工等[1]。中国有丰富的硫酸盐型盐湖,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某大型含钾卤水矿床,赋存钾、镁、钠、硫酸盐等成分,品位均超过工业品位,具有单独开发的价值[2],通过盐田卤水自然蒸发和老卤的循环富集,可加工成品位较高的硫酸钾和硫酸钾镁肥。从钾镁肥车间排放的尾矿中富含镁和硫酸根,如不回收利用,不仅造成盐湖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产生“盐湖镁害”等环境污染问题。采用浮选法工艺只能获得七水硫酸镁粗产品。为更好地回收和利用盐湖镁资源,笔者对钾镁肥车间浮选尾矿进行了热溶结晶工艺研究,获得了最佳工艺路线,并得到了符合国标一等品要求的工业七水硫酸镁产品。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浮选尾矿取自中国西北地区某硫酸盐型盐湖硫酸钾镁肥车间,溶矿母液Ⅰ和溶矿母液Ⅱ分别取自泻利盐田母液和盐田老卤,其化学组成见表1。
表1 实验原料主要化学组成
1.2 相图理论基础
根据钾镁肥车间浮选尾矿成分,原料中主要含有 Na+、Cl-、Mg2+、K+和等,故该体系可视为 K+、Na+、Mg2+//、Cl--H2O 五元水盐体系。 试验采用K+、Na+、Mg2+//SO42-、Cl--H2O 五元水盐相图[3-4]作为理论指导,K+、Na+、Mg2+//、Cl--H2O 五元水盐体系多温相图如图1所示。图1中M0为浮选尾矿,A为溶矿母液Ⅰ,B为溶矿母液Ⅱ。
图1中M为浮选尾矿(M0)与溶矿母液Ⅰ(A)兑卤后的料浆点,将M料浆加热至75℃,这时出现固相 Z[主要为钠镁矾(7Mg5H2O)和NaCl固体]以及75℃母液,通过保温过滤分离得到固体钠镁矾和NaCl固体以及75℃清亮母液(L1)。将该母液从75℃冷却至25℃,让其充分冷却结晶,通过固液分离得到M7(七水硫酸镁)晶体以及25℃母液L2。
1.3 实验方法
根据七水硫酸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采用高温热溶、低温结晶工艺提取七水硫酸镁产品。分别采用溶矿母液Ⅰ(A)和溶矿母液Ⅱ(B)为溶矿母液,与尾矿、淡水以不同比例、不同温度加热溶解,考察尾矿中七水硫酸镁的溶解情况;再通过结晶温度与结晶时间的条件实验,考察七水硫酸镁产品的析出情况及品位。
1.4 分析方法
K+测定采用四苯硼钠容量法;Cl-测定采用硝酸银容量法;测定采用容量法;测定采用氯化钡容量法;Mg2+测定采用EDTA容量法;Na+测定采用阴阳离子差减法[5]。
2 结果与讨论
2.1 溶矿母液的选择
分别采用溶矿母液Ⅰ(A)和溶矿母液Ⅱ(B)为溶矿母液,称取尾矿 400 g,以 m(尾矿)∶m(母液)∶m(淡水)=1∶1.4∶0.3 的溶矿配比,在 75 ℃搅拌热溶3 h,之后保温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尾渣及溶矿热卤,其化学组成见表2。表2结果显示,分别采用A、B为溶矿母液所得尾渣及热卤质量相当,但采用B为溶矿母液较A母液所得尾渣中Mg2+含量更低、热卤中Mg2+更高,表明尾矿中Mg2+溶解更完全,因此选用B作为溶矿母液。
表2 固体尾渣及溶矿热卤化学组成
2.2 溶矿配比的确定
采用B为溶矿母液,称取尾矿400 g,将尾矿、母液、淡水采用不同的质量比,在75℃搅拌热溶3 h,之后保温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尾渣及溶矿热卤,其化学组成见表3。由表3可知,在溶矿比例分别为1∶1.4∶0.0、1∶2.0∶0.0、1∶1.4∶0.3 和 1∶2.0∶0.3 条件下,Mg2+溶解率(以热卤中的镁含量与尾矿和母液中的镁合量的质量比计)分别为65.90%、81.77%、89.91%和95.90%,可以看出淡水和老卤均有一定的助溶作用,随着淡水和老卤量的增加,Mg2+溶解率也不断增加,更有利于Mg2+的回收和七水硫酸镁产品的结晶析出,因此选择最佳溶矿比例为 1∶2.0∶0.3。
表3 固体尾渣及溶矿热卤化学组成
2.3 结晶温度的确定
采用B为溶矿母液,称取尾矿400 g,以m(尾矿)∶m(母液)∶m(淡水)=1∶1.4∶0.3 的溶矿配比,在75℃搅拌热溶3 h,之后保温离心分离得到溶矿热卤,热卤分别冷却至45、35、25℃后保温沉降2 h,称量结晶产品质量并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见表4。从表4看出,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七水硫酸镁产品析出质量不断增加,低温有利于热卤中七水硫酸镁的冷却结晶,从能量的循环利用和工业成本考虑,最适宜的结晶温度应为25℃。
表4 结晶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4 结晶时间的确定
采用B为溶矿母液,称取尾矿400g,以m(尾矿)∶m(母液)∶m(淡水)=1∶1.4∶0.3 的溶矿配比,在 75 ℃搅拌热溶3 h,之后保温离心分离得到溶矿热卤,热卤冷却至25℃后保温沉降,考察不同结晶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看出,当结晶时间超过60 min后,结晶质量曲线基本趋于平稳,表明最佳结晶时间应为60 min。
2.5 产品的再浆、淋洗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即采用B作为溶矿母液,以 m(尾矿)∶m(母液)∶m(淡水)=1∶2.0∶0.3 的溶矿配比,在75℃搅拌热溶3 h,之后保温离心分离,得到的溶矿热卤经自然冷却降温至25℃后保温沉降1 h,对析出的结晶盐采用30%~35%的再浆水量再浆离心,然后采用5%的水量用清水淋洗,即可得到产品质量符合HG/T 2680—2009《七水硫酸镁》一等品要求的工业七水硫酸镁产品。产品质量检测结果(质量分数):主含量,99.1%;氯化物,0.15%;水不溶物,0.008%;铁,0.0005%。
3 结论
以中国西北地区某硫酸盐型盐湖硫酸钾镁肥车间浮选尾矿为原料,研究了热溶结晶法生产七水硫酸镁工艺,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得到产品质量符合HG/T 2680—2009《七水硫酸镁》一等品要求的工业七水硫酸镁产品。
[1]李刚.利用盐湖卤水制取七水硫酸镁的研究[J].海盐湖与化工,2000,29(3):27-29.
[2]乜贞,卜令忠,刘建华,等.我国盐湖钾盐资源现状及提钾工艺技术进展[J].地球学报,2012,31(6):869-874.
[3]牛自得,程芳琴.水盐体系相图及其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4]金作美,周惠南,王励生.Na+,K+,Mg2+//Cl-,SO42--H2O 五元体系15 ℃介稳相图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3(4):690-694.
[5]翟宗玺.卤水和盐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