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的力量

2013-10-16胡国兰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暗示习惯培养

胡国兰

摘 要: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

关键词:心理;暗示;培养;习惯

在对学生的心理暗示教育中,常常发挥作用的是他暗示。“望梅止渴”是古代心理暗示的典范。作为教师,运用暗示教育是采用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越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暗示方法,会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心理暗示最重要的规律叫做重复,因此,只有我们让那些鼓励的表情、语言、动作反复出现,才会使乐观的态度、坚定的情绪成为学生自我的主宰。行为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异常行为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果。既然人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就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或消除。因此采取一定的方法措施进行积极的矫治,可以消除少年儿童课内课外的许多不良行为,并代之以更有效的行为习惯。暗示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我在教学时一开始也是采取命令性语言,去要求学生做什么,不准做什么,经常是自己感觉很严肃了,学生却嘻嘻哈哈地不以为然。慢慢地,我发现只要学生课堂上说话,我就停下来,静静地看着他们,他们就会自觉地停下来认真听课了。还有一次,我感冒了,嗓子沙哑,我告诉学生:“孩子们,今天老师生病了,不能大声说话,我看今天谁最关心老师。”这一节课学生的纪律出奇得好。看来适时运用心理暗示中的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小小的示范动作、一句关切的话语、一次无意的攀谈……竟然比我苦口婆心的劝说、喋喋不休的强调,甚至“威逼利诱”能更快达到教育效果。同时,老师还应注意常对学生微笑,常把鼓励性的语言挂在嘴边,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通过这种暗示的方式找到自信,明白方向。

一句话、一幅图、一本书、一句格言、一首小诗、一个小品等,优秀文化的暗示力量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源泉,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也是最久远的。作为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懂得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也使榜样的暗示力量发挥出最大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暗示无痕。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教育暗示,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扬帆远航吧。

参考文献:

爱弥儿·柯尔.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04.

(作者单位 贵州省荔波县玉屏一小)

猜你喜欢

暗示习惯培养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体育课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探讨
巧妙暗示催生高效课堂
“每周一言”显奇效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