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田径训练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及预防研究

2013-10-16刘晓晨

关键词:练习者田径身体素质

刘晓晨

(河南教育学院 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46)

0 引言

运动损伤是指参与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而致使身体发生的各种损伤.在中学生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轻微的会使学生不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和训练,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严重的可能会给学生造成终身祸患,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在强调“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的今天,对中学田径训练中所产生的运动损伤进行科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防止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助于教师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中学生田径训练水平.

1 中学田径训练常见运动损伤的部位及类型

中学时期是个体由幼稚步入成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学生从身体形态以及心理特征方面都在发生着其一生中最为剧烈和迅速的变化,并对其未来的生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主要特征包括了脑和神经系统逐步完善,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肺功能增强,性发育成熟,身体素质提高等[1].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对处于各项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中学生进行田径训练,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致使在中学田径训练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和类型见表1.

表1 中学田径训练中常见的损伤部位和损伤类型Tab.1 The common positions of injury and the type of injury in m iddle school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2 中学田径训练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分析

田径运动具有剧烈性、技术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而训练的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所以,可将中学田径训练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多为可控因素,如教师为片面追求成绩的提升而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上不科学,忽视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训练量过大,轻视对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的常识性教育;学生本身缺乏对运动损伤预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训练计划肆意更改,不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客观因素多为不可控因素,如场地、器材、天气、服装等,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2.1 主观因素

2.1.1 训练计划制定不当

教师在训练或教学中没有遵守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的原则,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一些学生承受自身所不能承受之强度,使他们在完成复杂技术的过程中失去对自我身体的控制而造成损伤,如在初中田径训练中使用7.26 kg重的铅球;让一些身体仍处于患病、疲劳恢复期或情绪低潮期的学生继续从事高强度、技术难度大的练习,使得他们在自身机体的灵敏性、协调性、肌肉力量、精神注意力均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无法很好地控制身体和动作,致使技术动作变形,最终诱发运动损伤,如短跑、跳远等.

2.1.2 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缺乏重视

对于身体而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相当于预防疾病的意义.而在中学田径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多与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的不重视或不了解有关.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其学生身上”,“体育运动总要伴随伤病,成绩的提高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伤病是在所难免的”等[2].中学生本身就处于顽皮好动、性情易冲动、情绪急躁的阶段,在上述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忽视对其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教育,使得他们在平时的训练或学习中不能主动地、合理地实行他保或自我保护,从而致使损伤事故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在其发生损伤以后又不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致使损伤事故屡次发生.

2.1.3 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方法不合理

介于田径运动的特殊性,准备活动在田径教学和训练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种专门性、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克服人体机能惰性,缩短人体对剧烈的田径运动的适应时间.由于教师对准备活动的不重视,加上一些学生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够准确,而使得训练参与者在进行准备活动时,出现了准备活动草率敷衍、无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量过大等现象,致使训练参与者在没有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的情况下便投入到训练当中,造成了多种运动损伤.

2.1.4 身体素质差,技术要领掌握不当,动作不规范

田径项目对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比如跨栏,它的技术动作对练习者的腰腹力量、上肢力量、大腿肌肉的力量以及身体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练习者在这些素质方面表现为肌肉力量差、韧带弹性差、整个身体运动环节的协调性差,那么在练习过程中便会很容易造成大腿后群肌的肌肉拉伤或腰部扭伤[3];再比如铅球,如果练习者的肩关节肌肉群的力量不足且韧带柔韧性差,那么在练习过程中便会很容易引起肩关节韧带损伤或脱臼.此外,一些学生在运用技术动作时,由于教师在技术传授过程中存在错误性,致使学生错误地运用技术动作,从而在违反人体生理结构和各器官系统活动规律以及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的情况下,造成种种损伤.

2.1.5 运动后没有实施必要的恢复措施

田径运动对练习者的身体有着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或是对参与者整个身体的影响(如马拉松)或是对练习者某个身体部位的影响(如急行跳远).这些影响大都表现为肌肉中的乳酸堆积、神经系统的间歇性疲劳、关节滑膜囊中的衍生组织液等,这些物质会在人体内的某个部位残留一定的时间,而在这个时间段内,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运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田径练习之后,练习者一方面要通过一般性或专门性的整理活动,去放松机体,减少或缩短这些物质的产生或残留时间;另一方面则要通过一定时间的休息或营养补给来提高机体的恢复能力.而有一些学生在训练之后,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恢复手段,致使疲劳累积,从而为以后运动损伤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2.2 客观因素

练习场地条件恶劣、活动器材陈旧、保护用具损坏、天气情况恶劣、运动装备不得体等,这些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客观因素.具体来说,场地不平或有碎石杂物会使练习者步伐错乱,丢失节奏感,易造成练习者在高速行进过程中滑倒或脚踝扭伤;沙坑中的沙子过硬、沙坑的边缘过高、踏跳板与地面不齐平,会使练习者在落地时受到剧烈的撞击或碰触到沙坑边缘,易造成练习者受伤;运动装备不得体,运动鞋过大或过小,或穿牛仔裤等紧身衣物进行跑、跳、投活动也易引起损伤;恶劣的天气除会影响练习者的视力以外,还会影响其机体的肌肉兴奋度、情绪等,也易引起运动损伤.

3 中学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 加强对师生在运动损伤方面的预防教育,提高其防范意识

加强对师生在田径训练运动损伤方面的目的性、预防性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是避免和减少田径训练运动损伤的关键.教师必须首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意义,摒弃大运动量、大强度、一味求成绩的落后思想,坚持预防为主、安全训练的原则.教师要在学期初期或训练周期的初始时期,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要传授的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场地情况等因素,向学生详细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常识性知识,如在进行跑的练习时如果运动量过大或技术不正确就可能引起胫、腓骨的疲劳性骨膜炎,进而引起疲劳性骨折;投掷项目则容易造成肩、肘以及腕关节的肌肉和韧带拉伤等.

3.2 科学制订教学方案或训练计划,避免不合理的运动负荷安排

缺少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合理性,没有因人而异和区别对待,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周期中,教师一定要刻苦钻研教材、吃透技术要领,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以及精神状态等实际情况,遵循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制订教学方案或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而在实际的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在做好动作示范和技术要领讲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的同时,要向学生积极贯彻运动损伤预防知识,并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仔细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动作.练习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将出现的问题积极反馈到教学方案或训练计划中,并及时进行修正,避免问题重复出现.

3.3 充分做好练习前的准备活动,降低运动损伤的产生概率

练习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避免或者降低运动损伤产生的有效手段,科学有效充分完全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唤醒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提高肌肉的弹性和灵活性,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首先,教师要高度重视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安排,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身体状况、场地以及天气情况等,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准备活动方法.在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时,应由一般性活动逐步过渡到专项性活动.如先做一些静力性练习以及伸展性练习,然后再做一些与主要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专门性活动,准备活动的时间可短可长,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3.4 加强基本技术教学,辅以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

田径运动项目体系中,每一种技术动作的掌握,每一个技术层面的提升,都出自练习者对其基本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与运用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基本技术的教学,对一个新动作的传授必须经过详细讲解、正确示范、反复练习、不断纠错的过程,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最终形成动作定型.另外,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增强,可增大肌肉的力量以及弹性,使关节的灵活性以及稳定性都获得相应的提高,防止在运动中造成损伤.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田径项目以及不同的学生,注意对其易损伤部位的强化练习,如加强投掷项目的腕、肘关节训练;加强跳跃项目的踝、膝关节的力量以及柔韧训练等.通过整体机能水平的提高,避免或者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5 训练前认真检查场地和器材,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教师在组织教学与训练前认真检查场地器材是预防运动损伤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对训练的环境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在训练前,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技术动作的性质,全面考虑哪个环节哪个步骤可能存在事故隐患,然后对训练中必备的器材设施及时检查,查看器材是否陈旧,摆放是否符合规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观察学生与场地以及器材之间的磨合,随时对场地、器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争取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系数较大的教学与训练环境,把不必要的损伤控制在最低限度.

3.6 切实做好整理活动,建议实施相应的恢复手段

每次训练结束后,教师应根据训练的总强度与总负荷量,科学地选择整理放松方法,组织学生切实做好整理活动.如大强度的跑跳训练后,应逐渐转为慢跑和慢走,同时辅以呼吸的调节和上肢的自由摆动等;高负荷的负重练习后,可以在一些节奏平静、缓和的音乐伴奏下,采取闭目轻跳、失去重心走、气功、心理暗示、意念放松等方法,由心理紧张的消除诱导身体的放松,使机体获得更快的恢复.此外,教师可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在课下用不同形式的恢复手段,如同学之间的按摩、热敷与冷敷、足够的睡眠以及及时的营养摄入等,进一步增强机体的疲劳恢复能力.

4 结论

在中学田径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加强对中学生关于运动损伤方面的预防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遵循区别对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制定教学和训练计划,合理设置运动负荷.在加强对学生基本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和提高.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以及训练前运动场地器材的检查和平时的维修与保养,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产生,保证学生能够安全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水平,从而健康而快乐成长.

[1]曾芊.体育锻炼对中学生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6):38-42.

[2]冯国敏.田径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79-180.

[3]盛越铭,孙海平.对跨栏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探讨[J].体育科研,2010,31(1):55-56.

猜你喜欢

练习者田径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
冰上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