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dams的3自由度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

2013-10-16范宇超魏永庚毕永利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运动学连杆并联

范宇超,李 强,魏永庚,毕永利

(黑龙江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80)

0 引言

3自由度并联机构在加工生产线上大量使用,并联机构与串联机构相比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如它具有机械结构简单、精确度高、响应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近些年,由于并联机构[1]的实用性非常强,正被国内外许多企业重视。而且并联机构运动学又是描述各关节与结构之间的运动关系,是设计过程中的基本环节。本文将以3UPU 型并联机构为例,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2]和仿真。

1 并联机构的位置分析

这里研究3UPU 的并联机构是由动平台、静平台和3 条腿组成的。U 代表胡克铰(universal pair),P 代表移动副(prismatic pair)。其运动形式是通过每条腿上的两个胡克铰和一个可伸缩的连杆(由两个连杆和一个移动副组成)协调配合的,使得动平台在规定的空间平动。而其中位置运动的正解和逆解又是运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1 运动学逆解

已知动平台的空间位置[3-4]和姿态,求解静平台的3个控制电机的旋转角度,也就是3个驱动臂相对于定平台的张角或连杆的长度这叫做位置逆解。通过解析法求出3UPU 并联机构位置逆解的解析解。

1.1.1 位置矢量方程的建立

如图1所示建立笛卡尔坐标系。基准坐标系为O-XYZ,O点为ΔA1A2A3的外接圆圆心,X轴与OA同方向,Z轴垂直于XOY面,方向向上。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纵坐标指向。运动坐标系以P点为原点并且在XOY的投影与点O重合,并且与Z轴方向一致,P为ΔB1B2B3的外接圆的圆心,X′轴与PB1同方向。动平台和静平台的相似比为t,Δr为动静平台的半径之差。

图1 3UPU 并联机构坐标系Fig.1 3UPU parallel mechanism coordinate system

由于动平台和静平台相似,所以有:

分别用n1,n2,n3表示单位向量;OA1、OA2、OA3表示静平台的3 个方向向量;PB1、PB2、PB3表示动平台的3个方向向量,则每个支链的向量图见图2。

由图2可得:

图2 分支向量图Fig.2 Vector diagram of branch

1.1.2 位置反解分析

位置反解定义:位置反解就是已知机构的执行器末端的位置和姿态,求解输入装置的位置和姿态的过程。

由式(2)可得:

将式(3)进行表量化可得:

将单位向量带入式(3),可得到各个杆件长度的计算式:

如果已知x、y、P的值,由式(3)、式(4)、式(5)直接求出每个连杆的长度,即可求出3UPU 并联机构位置逆解的解析解。所以,动平台中心坐标点P(x,y,z)的求解至关重要,如果它确定了,那么每个连杆的长度也就唯一确定了。

以半径为100mm 高为200mm 的运动空间为研究对象,且动平台的高度为800~1 200mm,利用Matlab[5]编写程序即可得出在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杆长的实际值。

1.2 运动学正解

已知3个驱动臂相对于定平台的张角或连杆的长度,求动平台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叫做位置正解。由于已确定工作空间的运动范围,所以不用再求解运动学正解。

2 运动学仿真研究

Adams是由Mechanical Dynamics Inc.公司开发的是集仿真建模、求解、可视化技术于一体的虚拟样机软件。使用这套软件可以产生机构繁琐的机械模型的建模仿真,真实地复现其运动过程,通过分析与计算可快速地提出方案的制定,缩短研制周期和节省经费。

2.1 模型的建立

由于Adams软件中内部Solver模块具有强大的功能,能通过其进行非常方便的位置求解。但是Adams[6-8]的建模功能在精度上稍差一些,尤其是越复杂的机构,其精度也就越差。本文中采用其他软件来进行弥补,最终实现无误差输入和仿真,达到最优控制。首先通过ProE 建立机构模型,再将其以Parasolid 文件格式导入到Adams/View 中,准确完成模型输入,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实体建模、准确模型分别见图3、图4。

图3 实体建模Fig.3 Solid modeling

模型导入后,在View 中对构件与构件之间添加运动约束关系。在Tools工具Model Verify中最后一页查看自由度是否为3,如果不是,说明运动副添加错误;反之,模型建立正确,进行下一步分析。

2.2 仿真分析

图4 准确模型Fig.4 Accurate model

通过位置逆解可知,只要知道动平台中心位置P点的运动轨迹[9-10],通过式(5)即可得出每个连杆的长度。但是在工作空间给定的前提下,如果通过手工计算,则计算量非常大,而且不准确,这样直接导致后续工作实物加工及控制不准确。这时可以考虑利用Adams软件进行非常快速而简便的求解。具体步骤如下:①对机构定义材料:若选用钢材,这样系统就会自动在每个构件上出现质心坐标;②分别对动静平台的质心坐标进行参数化设计,这样有利于后续的测量和捕捉;③对动平台的中心位置P加上一般点运动,由于已知工作空间为直径200mm 高200mm 的圆柱体,工作平台的加速度为2m/s2。分别对点P的3个方向进行定义一般点的驱动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XOY面,工作平台做的是半径是100mm 的圆周运动,而Z轴方向做的是加速度为2m/s2的加速运动,其驱动是通过绘制样条曲线给出的。

通过Adams后处理模块得出的点P位置轨迹见图5,通过点P的X、Y、Z轴的坐标与逆解式(5)联立,即可得到3个杆的长度变化曲线,这部分可由Matlab软件来完成。其作用是通过软件求解在仿真状态下的杆长,与实际范围内的杆长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实际计算的杆长相符合。

上下连杆间移动副的速度、加速度变化曲线见图6,通过其值可以算出电机的输出扭矩。

图7表示整个3自由度并联机构搭接完成后,通过设置仿真时间为20s和步长500而运行出来的轨迹截图,其中上面的螺旋线为动平台中心P点的运动轨迹。

图7 动平台整体运行轨迹图Fig.7 Moving platform overall trajectory diagram

根据以上信息和运动轨迹曲线,可以通过前面得出的实际杆长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查找原因并继续修改参数。反之,符合标准即达到所期望的轨迹曲线。

3 结语

通过对3UPU 并联机构的分析,可由建立笛卡尔坐标系和坐标变换来建立矢量方程,求出符合要求的位置逆解方程组。再利用Matlab进行求解实际杆长,通过Adams仿真建立仿真模型,最终验证并联机构与理论是否一致。此方法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该机构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1]黄秀琴,辛秀梅,沈惠平,等.一种新型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设计和运动学分析[J].机械设计,2010,7(27):4-9.

[2]Arrouk K A,Bouzgarrou B C,Gogu G.CAD based techniques for workspace analysis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3CRS parallel manipulator[J].Robotics in Alpe-Adria-Danube Region(RAAD),2010,23-25:155-160.

[3]李宁宁,赵铁石.并联式四自由度定位平台性能优化[J].机器人,2008,30(2):130-137.

[4]曹永刚,张玉茹,马运忠.6-RSS型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与参数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08,44(1):20-25.

[5]宋志安,朱绪力,谷青松,等.MATLAB/Simulink与机电控制系统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6]陈 军.MSC.ADAMS技术与工程分析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7]赵武云.ADAMS 基础与应用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8]冯志友,张 燕,杨延力,等.基于牛顿欧拉法的2UPS-2PS并联机构逆动力学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4):193-197.

[9]张 纹,施 琴.3-RUC 并联机构的运动分析[J].机械传动,2011,35(2):57-59.

[10]郝秀清,孙 磊,郭宗和,等.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分析[J].机床与液压,2008,36(9):17-19.

[11]Bergmann A,Huebne A,Loeser T.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earch on the aerodynamics of unsteady moving aircraft[J].Aerospace Sciences,2008,44(2):121-137.

[12]HAN Dong,WANG Haowen,GAO Zheng.Influences of pitch or roll of ship on transient areoelastic response of rotor blade[J].Helicopyer Technique,2007,(3):34-38.

[13]WU Yunjie,LIU Xiaodong,TIAN Dapeng.Research of compound controller for flight simulator with isturbance observer[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11,(24):613-621.

猜你喜欢

运动学连杆并联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某发动机连杆螺栓拧紧工艺开发
基于MATLAB的6R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分析
基于D-H法的5-DOF串并联机床运动学分析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并联型APF中SVPWM的零矢量分配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基于运动学原理的LBI解模糊算法
连杆的运动及有限元分析
一种连杆、杠杆撬断浇口的新型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