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脊柱骨转移CT、MRI检查对比分析
2013-10-16张海波
张海波
(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中山 528400)
脊柱属于肺癌骨转移的常见部位,若能进行早期脊柱骨转移瘤的确诊,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1]。目前,肺癌脊柱骨转移采用的诊断方式主要有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磁共振 (MRI)、放射性同位素全身骨静态扫描(ECT)及常规X线平片等[2]。为了对比分析CT与MRI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效果,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6例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6~84岁,平均为52.3±3.7岁。
1.2 检查方法
(1)CT检查:本次研究采用德国西门子SOMOTAM Emotion16排螺旋 CT,轴位扫描层厚10mm,螺距为1.1,扫描范围自颈椎至骶椎连续扫描,分别采用软组织窗及骨窗观察图像。
(2)MRI检查:本次研究采用的MRI诊断仪为德国西门子公司Magnetom Essenza 1.5T MRI扫描机,进行矢状位T1W1、T2W1及脂肪抑制成像,层厚5.0mm,层间距1.8mm,矩阵256mm×256mm。扫描范围自颈椎至骶椎连续扫描,并采用图像自动拼接技术进行全脊柱重建,最后对两种检查结果仔细观察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行t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6例患者经过CT与MRI检查后,其骨质改变表现为41例溶骨性破坏,10例蜂窝状溶骨性骨破坏,4例小片状 (斑片状)成骨性改变及1例兼具溶骨性与成骨性的混合性骨转移;行CT检查时,检出阳性26例,敏感度46.43%,假阴性率为53.57%,而MRI检查时,检出阳性46例,敏感度82.14%,假阴性率为17.86%,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性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敏感度对比分析 (n=56)
3 讨论
骨骼属于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对于肺癌骨转移而言,脊柱当属最为常见的部位,必须加强重视。有研究文献报道,对于肺癌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可达82.2%[3,4]。为了让治疗更加有效,且预后更加理想,那么就应尽早做好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本次研究以CT与MRI诊断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显示行CT检查时,检出阳性26例,敏感度46.43%,假阴性率为53.57%,而MRI检查时,检出阳性46例,敏感度82.14%,假阴性率为17.86%,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因此,对于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临床采用MRI诊断效果更佳。
本次研究发现,肺癌脊柱骨转移主要的表现是溶骨性骨破坏 (有41例),其在CT诊断中的影像为:松质骨小梁破坏消失或者骨中正常脂肪密度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在肿块中还能见到斑状、点状或者条状的残留骨嵴,并且骨质破坏边缘显示并不清楚,呈现一种不规则虫蚀状;而其在MRI诊断中的影像则为:T1W1上呈现均匀 (或略微均匀)的长T1低信号,而T2W1上则呈现长T2高信号,形态则为不规则的片状或者斑点状。第二高的表现当属蜂窝状溶骨性骨破坏 (有10例),其在CT检查中的影像为:病变骨为轻度膨胀性改变,蜂窝囊腔大小不等,而且形态也不规则,囊肿的分隔厚度不均也不完整;而在MRI中的影像则为:T1W1呈现一种极不均匀低信号,而T2W1则呈现一种高低信号皆存的混杂影。
总之,对于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而言,采用MRI检查与诊断,其敏感度比CT要高,优势比较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杨永峰,徐瑜,张明慧,等.肺癌脊柱骨转移CT、MRI检查的比较分析 [J].西部医学,2010,22(4):627.
[2]温群.骨转移瘤CT、MRI的应用价值研究 [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0.24.
[3]彭婕,董爱生,左长京,等.肺癌脊椎骨转移18F-FDG PET/CT与MRI的对比分析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0):1477.
[4]徐睿,何诗跃,徐聆峰,等.核素骨扫描与MRI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瘤的检出比较 [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