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化石蜡-70脱氯制备石蜡烯及性能表征

2013-10-13杜湖泽常群羚王胜杰李春喜

化工进展 2013年12期
关键词:双键锥形瓶石蜡

杜湖泽,常群羚,王胜杰,李春喜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

氯化石蜡−70(CP-70)是石蜡的氯化产品,其氯含量约70%,分子式可用C25H30Cl22近似表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00,不溶于水和乙醇,熔点约102 ℃[1]。CP-70主要用作阻燃剂、高压润滑油和金属加工切削的添加剂[2],将其混入天然橡胶中,可明显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3]。但其在较高温度下会分解产生大量氯化氢,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同时氯化石蜡进入空气、水体和土壤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4],因此CP-70阻燃剂的应用逐渐受到环保法规的限制。

氯化石蜡是一种重要的耗氯产品,也是氯碱行业平衡氯气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CP-70的含氯量高,易发生脱氯反应,而且所生成的石蜡烯材料在光电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5]。例如,石蜡烯可用于制备电子设备中的碳原子电缆,减小设备的体积[6];将其与直线型硼-氮键聚合,可提高静态电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聚合物的性能[7]。研究以氯化石蜡为原料的高值化学品对于延长氯化石蜡产品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氯化石蜡新用途具有重要意义。

Cataldo曾经报道了 CP-70脱氯化氢制备石蜡烯的研究[8-9],证明了该工艺路线的可行性。本文在此基础上,以CP-70为起始原料,研究其在碱性条件下借助脱氯反应生成石蜡烯的过程,进一步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溶剂以及碱用量等因素对CP-70脱氯速度和产品结构的影响,为这类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1 实验过程

1.1 实验原理

氯化石蜡属于含氯量较高的直链氯代烷烃,在NaOH醇溶液中会发生 β-H和氯原子的消除反应[10-11],其反应机理如式(1)。由于乙醇与 CP-70不互溶,因此该反应为非均相反应,需要通过搅拌加快反应速度。

1.2 原料及仪器

1.2.1 实验原料

CP-70,含氯量70±2%,软化点≥95 ℃,济南博盈阻燃材料有限公司;NaOH、KI、石油醚、三氯甲烷,分析纯,北京化工厂;乙醇、甲醇,分析纯,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液溴,分析纯,国际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定量滤纸,φ11 cm,杭州沃华滤纸有限公司;NaHCO3、Na2CO3,优级纯,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氯离子标准溶液,优级纯,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1.2.2 仪器设备

仪器:离子色谱,美国戴安 ICS-900;红外色谱仪,美国UL3101-1。

设备: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DF-101型,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真空干燥箱,DZF-6030A型,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天平,AR2130,Adventurer;锥形瓶,250 mL及500 mL;带玻璃钩的锥形瓶塞,定做;镍铬电炉丝;50 mL碱式滴定管。

1.3 石蜡烯制备

1.3.1 反应过程

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W1,g)CP-70,再加入乙醇(W2,g),放入磁子,在恒温水浴中进行搅拌,待氯化石蜡均匀分散在乙醇中时,再缓慢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搅拌。反应过程中脱除的氯原子全部与 NaOH反应生成 NaCl。

1.3.2 取样检测

反应结束后,迅速加一定量的(W3,g)水,使反应产生的氯化钠全部溶解于水-乙醇体系中,从中提取少量清液(W4,g),再加入一定量的水(W5,g)稀释,以便将稀释液中的氯含量控制在 ppm(1ppm=10−6)级别,供色谱分析。将此溶液用离子色谱进行检测,分析其中氯离子的浓度(CCl,ppm),从而计算出 CP-70的脱氯百分率(dCl%)[12-13],即脱掉氯元素质量与原CP-70质量之比,如式(2)。

离子色谱条件:流动相为4.5 mmol/L NaCO3-0.8 mmol/L NaHCO3缓冲溶液,流速为1.25 mL/min,进样量为10 μL,色谱柱型号为AS-22。

以质量浓度为纵坐标,峰面积为横坐标,绘制氯离子的标准曲线[14]。

1.3.3 过滤烘干

将上述过程中得到的醇水悬浊液过滤,滤渣置于50 ℃的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制得石蜡烯备用。

1.4 石蜡烯分析

1.4.1 燃烧法测氯含量

在500 mL锥形瓶中加入0.025 mol/L的NaOH溶液(W6)200 g,以50 mL/min的速度通入O2约3 min,盖上瓶塞备用;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约0.02 g(精确至0.0002 g)样品(m样品),用自制的旗状无灰定量滤纸(尺寸如图1所示,单位mm)包好,滴加几滴石油醚助燃剂[11-12,15],夹在镍铬电炉丝扭成的螺旋形支架上,留出小尾,并将电炉丝挂在带玻璃钩的玻璃瓶塞上,点燃至小尾快燃尽时,迅速插入到上述500 mL锥形瓶中,旋紧带钩的玻璃瓶塞,静置1 h。将溶液摇匀,并用离子色谱测定其中氯离子的含量[16],计算出石蜡烯的氯含量,如式(3)。

图1 自制旗状定量滤纸形状及尺寸(单位mm)

1.4.2 滴定法测量石蜡烯的双键值

称取约 0.1 g(称准至 0.0002 g)石蜡烯样品(m样品1),置于250 mL磨口锥形瓶中,加入50 mL三氯甲烷,搅拌至样品完全溶解,用移液管加入10 mL 0.1 mol/L三溴化合物甲醇溶液,然后加入10 mL 10%碘化钾溶液,再加100 mL水,用黑色塑料完全包住,并在磁子搅拌器上反应1 h后,以浓度(CB)为0.05 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滴至溶液呈黄色时加入适量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记录硫代硫酸钠的消耗量(V1,mL)。同时做空白试验[17-18],记录硫代硫酸钠的消耗量(V0,mL)。

把100 g石蜡烯中含有双键的物质的量定义为双键值,双键值按式(4)计算。

理论上双键值与脱掉的氯成正比,计算式如式(5)。

1.4.3 红外光谱

用红外色谱仪对 CP-70及石蜡烯进行红外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CP-70脱氯的影响因素

2.1.1 物料比例

当反应温度为25 ℃,反应时间为5 h,CP-70为3.000 g,乙醇为50.00 g,CP-70脱氯的情况如图2所示。随着NaOH用量的逐渐增加,脱氯率迅速提高,当碱的浓度超过一定值之后,其影响越来越小,直至不再影响脱氯的效果。

图2 NaOH浓度对脱氯效果的影响

2.1.2 温度

在CP-70质量为3.000 g,乙醇的质量为50.00 g,NaOH的质量为3.000 g,反应时间为5 h的条件下,温度对于CP-70脱氯的影响如图3所示。随着反应温度逐渐升高,脱氯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2.1.3 时间

在CP-70的质量为3.000 g,乙醇的质量为50.00 g,NaOH的质量为3.000 g,反应温度为25 ℃的条件下,反应时间对于脱氯的影响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前0.5 h反应速度较快,之后反应逐渐变缓,最终趋于平衡。

2.1 石蜡烯的组成、结构变化

2.2.1 氯含量测定

用燃烧法分别对 2.1.1节条件下制备的石蜡烯进行氯含量的测定,并与相应反应中CP-70脱氯百分率进行比较,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石蜡烯中的含氯量与其反应过程中CP-70的脱氯百分率之和约为70%,与CP-70原料中的含氯量吻合。

2.2.2 双键值测定

图3 温度对CP-70的脱氯影响

图4 反应时间对CP-70的脱氯影响

图5 石蜡烯的含氯量与反应脱掉的氯的关系

用滴定法对 2.1.2节所制备的含氯量不同的石蜡烯的双键值进行测定,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石蜡烯中测得的双键值并没有升高,尽管CP-70的脱氯量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的,见图3。这是因为CP-70中氯含量大,它的每个碳原子上几乎都接有氯原子(分子式为C25H30Cl22),即使在脱氯量较少的情况下,也会形成—C≡C—或—C=C—C=C—键,而该实验方法只能测出其中的一个双键[19]。随着温度升高,脱氯量增加,石蜡烯中会形成更多的—C≡C—或—C=C—C=C—键,而实际所测双键值却并不会发生变化。

2.2.3 红外光谱分析

CP-70及石蜡烯样品的红外谱图如图7所示。其中,石蜡烯的制备条件是2.500 g NaOH,3.000 g氯化石蜡及50.00 g乙醇混合,在15 ℃和85 ℃下反应5 h后所得的产物。

图6 温度与双键值的关系

图7 CP-70与石蜡烯红外谱图比较

由图7可知,与CP-70相比,15 ℃条件下所得的石蜡烯谱图上多出一个1620 cm−1吸收峰,证明—C=C—的存在;同时多出3056 cm−1吸收峰,这是—C=C—H的伸缩振动峰;在2176 cm−1处出现一个小峰,证明有少量的—C≡C—产生;在3681cm−1和1259 cm−1处出现吸收峰,证明其中含有羟基,而在CP-70以及85 ℃条件下所得石蜡烯中均未出现此吸收峰,说明没有羟基。85 ℃条件下所得石蜡烯除了证明双键存在 1620 cm−1和 3056 cm−1吸收峰之外,在2176 cm−1处出现一个明显的吸收峰,证明产生了较多的—C≡C—键[20]。在CP-70中,700 cm−1处存在明显的吸收峰,但在石蜡烯上却并不明显,证明石蜡烯中的—C—Cl有所减少。尤其在85 ℃条件下所得的石蜡烯,700 cm−1处几乎无吸收峰存在,此时—C—Cl很少,导致它在氯仿中的溶解度降低,与实验现象一致。

3 结 论

CP-70在NaOH乙醇溶液中可以发生脱氯消除反应,生成石蜡烯,同时也伴随取代反应生成一定量的羟基。CP-70的脱氯率随着NaOH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以及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但当超过一定值时,其影响逐渐减小。升高温度有助于卤代烃发生消除反应生成不饱和双键。通过碘量法与红外光谱分析可知,石蜡烯中含有一定量—C≡C—和—C=C—键。

[1]田光. 氯化石蜡-70生产现状及工艺简述[J]. 中国氯碱,2004(10):17-19.

[2]孙亚君,王旭光,李健,等. 氯化石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氯碱工业,2005(6):26-29.

[3]廖小雪,谭海生,陈鹰. 氯化石蜡共混改性天然胶乳的研究[J].特种橡胶制品,2007,28(3):6-10.

[4]Fridén Ulrika E,Mc Lachlan Michael S,Berger Urs. Chlorinated paraffins in indoor air and dust:Concentrations,congener patterns,and human exposure[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11,37(7):1169-1174.

[5]Xie Liqing,Yan Liuming,Sun Chao,et al. Force field model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polyynes[J].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Chemistry,2012,997(2012):14-18.

[6]Felix Börrnert,Carina Börrnert,Sandeep Gorantla. Single-wallcarbon-nanotube/single-carbon-chain molecular junctions[J]. Phys.Rev. B,2010,81:085439.

[7]Miroslav Medveď,Šimon Budzák,Denis Jacquemin,et al.Enhancement of the second-order NLO responses of boron-nitrogen oligomers by copolymerization with polyyne[J].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THEOCHEM,2009,901(1-3):194-201.

[8]Cataldo F. Synthesis of polyynes by dehydrohalogenation of chlorinated paraffins[J]. Die Angewandte Makromolekulare Chemie,1998,264:65-72.

[9]Wang Xiangyu,Chen Chao,Chang Ying,et al. Dechlorination of chlorinated methanes by Pd/Fe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1(2-3):815-823.

[10]鲁崇贤,杜洪光. 有机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38-350.

[11]Zhang Zhiyong,Lu Mang,Zhang Zhongzhi,et al. Dechlorination of short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by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2,243:105-111.

[12]Noguchi Yasunari,Zhang Liang,Maruta Toshihisa,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luorine,chlorine and bromine in cement with ion chromatography after pyrolysi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9,640(1-2):106-109.

[13]Chen Liang,Charles A Lucy. Characterization of ion chromatography columns based on hydrophobicity and hydroxide eluent strength[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10,1217(52):8154-8160.

[14]刘欣,郭斌. ICS-900型离子色谱仪测定水样中的8种阴离子[J].辽宁化工,2010,39(9): 996-998.

[15]Geng Wenhua,Furuzono Takuya,Nakajima Tsunenori,et al.Determination of total arsenic in coal and wood using oxygen flask combustion method followed by hydride generation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76(1-3):356-360.

[16]张凡,林瑛. 离子色谱法测定氯化石蜡中的总氯量[J]. 广州化学,2009,34(1):42-45.

[17]荣泽明,郭方,郭文革,等. 溴值法测定加氢石油树脂不饱和度局限性分析[J].分析试验室,2007,26(1): 109-111.

[18]潘序武,王爱军. 碘量法中标准溶液配置与标定应注意的问题[J].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30-2031.

[19]窦琳,王玲,赵婷婷,等. 合成聚羧酸减水剂不饱和聚醚双键保留率的测定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2011,34(1):110-113.

[20]曾泳淮. 分析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6-157.

猜你喜欢

双键锥形瓶石蜡
体积占比不同的组合式石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复杂断块调剖提效研究
利用“手持技术”和“注射器-锥形瓶”装置探究酶的作用特点
《有机化学》课程中不对称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教学研究
隔空灭火
二元低共熔相变石蜡的制备及热性能研究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新方法*—锥形瓶法
世界石蜡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
光化学反应—串联质谱法鉴定细胞中不饱和卵磷脂双键的位置
空间大载荷石蜡驱动器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