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看译语文本的读者满足

2013-10-13赵联斌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读者群显性原型

赵联斌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一、序言

任何一个原语文本都包含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两种信息。显性信息通常是原语文本作者首先要传递的内容,也是译者在翻译原语文本时必须要译出的内容。隐性信息则是原语文本作者在传递显性信息时附带的藏匿信息,这部分信息并不是作者蓄意而传之,而是为了服务于显性信息的传递而传之。译者在将原语文本翻译成译语文本时,究竟该如何处理这部分隐性信息,本文试图用原型—模型翻译理论来探讨这一问题。

二、读者满足

无论是原语文本还是译语文本都应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文本的产生本质上就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原型—模型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本质上是一种模拟行为,是译者站在译语文本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从原语文本中提取适合于译语文本读者阅读需求的部分,在忠实于原语文本的基础上,运用适合于译语文本读者阅读需求的译语模拟出来。(赵联斌,2012:21)因而,原型—模型翻译理论本质上也是一种读者满足的翻译理论,是一种站在读者需求立场审视译语文本多样性的翻译理论。译语文本的多样性部分原因是由于译者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制约,但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译语文本读者满足的需求多样性造成的。因为不同的译语文本有不同的读者群,因而也就有不同的阅读满足需求,多样的满足需求构成了译语文本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如图所示:

三、原语文本的信息

每一个文本的产生都是为了传递一定的信息给读者的。原语文本的产生首先是为了满足原语文本读者的阅读需求的,因此原语文本对于原语文本读者而言所包含的信息都是显性信息,都需要传递给原语文本读者,这样原语文本才真正起到了满足原语文本读者阅读需求的产生意义。但原语文本的读者群不只是原语文本读者,还会通过不同的译语被模拟成不同的译语文本从而满足不同的译语文本读者的需求。不同的译语文本读者需要从原语文本中获取的信息也会不同,这就导致原语文本为了满足某一部分译语文本读者的阅读需求,在模拟成译语文本时必须有一部分译语文本读者不需要的信息是隐性的,而只有译语文本读者需要的信息才是显性的。原语文本的隐性信息中仍然有适合自己的读者群阅读部分,因而原语文本的隐性信息中仍然有可以传递给自己读者群的显性信息。如图所示:

四、译语文本的信息

译者在将原语文本翻译成译语文本时,首先需要从原语文本中提取能满足译语文本读者阅读需求的部分,这个蕴含在原语文本中的部分被称为原语文本中的显性信息,只有这部分内容需要译者忠实地翻译为译语文本,因为只有这部分内容才能够适合译语文本读者的阅读需求。而对于同样的译语文本读者群,不适合其阅读需求的原语文本部分则被称为隐性信息,这部分内容译者不需要译出。但并不等于说原语文本中的这部分隐性信息就永远不用被翻译,而是这部分隐性信息仍然会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会被不同的译者以显性信息的身份被翻译给不同的译语文本读者。如图所示:

五、结论

原语文本中的信息被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这样可以更合理地解释原型-模型翻译理论中的“适合”与“忠实”的翻译标准。译者正是将原语文本中适合译语文本读者阅读需求的部分忠实地翻译给成了译语文本。译者在“适合”与“忠实”的翻译标准指导下,既能够不超越作者的主动性去被动地忠实于原语文本;又能够主观能动地从原语文本中选择适合译语文本读者阅读的部分,还能够主观能动地选择适合译语文本读者阅读需求的译入语。译者的权限莫过于此。

[1]程瑶池,郭睦庚.《关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的初探》[J].北京:科技创业月刊,2009,(5):18-20.

[2]赵联斌.《译者的模拟权限》[J].山西:长治学院学报,2009,(4):67-69.

[3]赵联斌.《译语文本的模拟类型》[J].山西:长治学院学报,2011,(1):81-83.

[4]赵联斌.《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上海:上海翻译,2012,(2):17-21.

猜你喜欢

读者群显性原型
包裹的一切
从《新晚社区报》看读者群顶层设计思路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
现阶段科技类报纸如何为农村读者服务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