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冶石榴河带状地形测量方案
2013-10-11陈志磊
□陈志磊
石榴河系陡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古冶区北部的丘陵山地。流经古冶区的水峪乡、大庄坨乡、习家套乡、开平区洼里镇、开平镇、越河镇等6个乡(镇),河流全长35.8km,流域面积185km2。由于流域内降水量年内年际分配不均,表现为有时河水来水量大、流速急、水位变幅大,从而引起河道排水不畅,造成河堤漫溢决口,发生沥涝灾害。多年来流域内伏涝为最常见形式,一般10年中发生3~4次,并呈现“5年 1小涝,10年1大涝”的周期演变规律。
1.测区基本情况
此次“古冶区石榴河综合治理工程”(见图1)的起点位于古冶区东南侧,全程4.6km,其中横断面6km,纵断总长4.6 km。测区地势平坦,GPS信号良好,交通较为便利,建筑物比较复杂,需要测量人员更加耐心细致地工作。
图1 古冶区石榴河带状地形图
测区内具有由甲方提供的2008年施测的1:1000电子版地形图,据了解测区内的地形、地物、地貌基本无变化,可作为此次工程测量的参考用图。5个控制点,分别为:gy2`、GI-390、GI-391、GI393、NM4。经唐山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外业GPS仪器校核,上述点位保存完整,成果数据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此次测量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起算数据。以上已知点成果数据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8°30′。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2.控制测量
甲方提供的5个控制点均匀分布在测区的起点、中点和终点,外业测量时用上述控制点求转换参数,就得到了控制整个测区的四参。此后每次测量时均套用解算出来的参数然后单点校正仪器,成功地保证了测量成果准确可靠。
3.纵横断面测量
3.1 外业数据采集
一是根据设计要求,测量之前,把每条横断面线的坐标输入仪器,外业数据采集时在河道两侧由两台移动站进行线放样以保证垂直河道中心线方向施测横断面。
二是此次“古冶区石榴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断面宽度100m,断面间隔100m。局部地形变化较大时加测断面,遇重要桥梁、闸涵必须加绘横断面。
三是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横断测量时注意水边线、中泓河底线、左右堤(河岸)顶线、险工护砌、滩地等重要地物的标注,以确保准确反应河道横断面的现状。横断面距离按照前进方向以设计河道中心线为零点,左侧为负右侧为正注记间距。横断面点的精度,对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0.15 m;对邻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0.17m。
四是根据设计要求,隔50m施测一个河道纵断点,对于明显的断面变化处适当加密,重点绘制中泓河底线,水边线,左右堤(河岸)顶线,左右地面线,险工护砌段,道桥,村庄交叉建筑物等位置及相应桩号。现状河底纵断面点大部分位于河道中心,采用花杆量取水深最深处通过水边高程减去水深获得。
五是地形图上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邻近地物点点间的距离中误差不应该超过下表要求。
地区分类比例尺点位中误差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河道 1:1000 ±0.50 ±0.40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该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1/3,施测困难的地方可放宽0.5倍。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一般不超过50m。其他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执行。
3.2 内业成图
一是内业处理时,利用“横断面软件”提取外业采集的横断数据,根据SV300成图软件要求的数据格式整理成果。对于河道中心线、水边线、滩地、左右堤顶线等重点标注。
二是纵断数据主要是在横断面的基础上提取而成,将“横断面成果数据”文件通过 “SV300纵横断面成图软件”提取现状河底纵断数据、左岸堤顶纵断数据和右岸堤顶纵断数据(数据格式为*.zd),生成纵断面成果数据文件。同时根据外业测量的实际情况对现状河底纵断数据进行加密,重点对桥涵、公路、重要建筑物的穿越等做详细标注,其余两条纵断不再加密。
三是根据纵横断面成果数据利用“SV300断面CAD”软件成图。横断面成图:纵向比例尺 1∶100、横向比例尺 1∶100;纵断面成图:纵向比例尺1∶100、横向比例尺 1∶1000。
4.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唐山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质量检查规定和测量规范要求执行。检查平面控制、高程控制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点位选定、密度、成图方法,是否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要求。各种仪器、设备检查项目及精度、各类控制点四参数的计算及各项误差,是否符合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