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庚日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2013-10-10林艳霞张秋芳范丽英朱文姣张园园王立民

吉林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天灸变应性鼻炎

林艳霞,张秋芳,范丽英,朱文姣,杨 睿,张园园,王立民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67)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因机体接触变应原基础后由IgE介导的表现为鼻黏膜非感染性的炎症性疾病,也叫过敏性鼻炎。我国针对中心城市人群的初步研究表明,平均自报患病率约为11.1%[1],其患病率高且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国际关注的全球性疑难疾病。本病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是临床研究的焦点和难点。笔者从2009年开始采用庚日天灸对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本院耳鼻喉门诊诊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4例,女 16例;年龄19~64岁,平均(37.27±11.40)岁;病程18月~ 14年,平均病程(4.24±2.64)年。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7.20±10.81)岁;病程 18月~15年,平均病程为(4.26±2.87)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制定)[2]:1)临床上包含2项及以上的下列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且持续或累计在1 h/d以上,同时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表现;2)可有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等体征,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检测可作为本病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3]中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1)肺气虚弱、外感风寒致病,患者表现为面苍痰白,喷嚏连作,脉浮,苔薄舌淡;2)肾阳亏虚、肺失温煦,遇冷发病,可有鼻塞、鼻痒、畏寒肢冷、喷嚏连作、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鼻甲水肿、鼻黏膜淡白、舌苔淡白、脉细沉等症状体征;3)脾虚痰阻,鼻窍失润,四肢乏力,鼻痒,清涕量多,舌苔白腻,大便稀溏,鼻黏膜淡红,脉滑。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医及西医关于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分类属于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和中医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的患者;2)19岁≤年龄≤64岁;3)在研究开始2周内未服用过治疗变应性性鼻炎的药物。排除标准:1)神志意识不清,无法表达主观不适症状者;2)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消耗性疾病,容易合并感染及出血倾向者;3)合并精神障碍者;4)合并心血管、肝、肾、消化、血液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者;5)孕妇、年老体弱、发热、皮肤过敏者;6)有其他鼻患,如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1.1 药物配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丁香、白芷 、细辛,按2∶1∶1∶1∶1∶1的比例粉碎成粉末,再用生姜捣汁搅拌药粉成膏状,并制成大小为1 cm见方的药饼,将药饼用4.5 cm见方的胶布固定在所选穴位处。

1.3.1.2 穴位选取 第一组:肺俞、膏肓、肾俞;第二组:大椎、风门、脾俞、膻中;背部穴位均取双侧。

1.3.1.3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每逢庚日,将药饼贴敷于所选穴位上,每次1组穴位,2组交替。贴敷时间为2 h,10 d贴1次,治疗3个月,共9次。

1.3.2 对照组 空腹服用地氯雷他定片,每次1片(5 mg),每日1次,持续用药3个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过敏药物及影响鼻通气的有关药物。

1.4 疗效标准 本研究所有患者的疗效评价均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于2004年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进行。

1.4.1 症状评分 见表1。

表1 症状评分标准

1.4.2 体征评分 见表2。

表2 体征评分标准

1.4.3 疗效评定方法 本研究中患者的疗效评定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改善的百分率进行计算,计算方法:评分改善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评分改善率≥66%者认为显效 ,65%~26%者认为有效,≤25%认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均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计分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病情计分情况比较(±s)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病情计分情况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 30 11.60±2.24 7.40±1.99#Δ对照组 30 11.53±2.32 8.77±2.66#

2.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4。

表4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3 讨论

天灸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是指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4]。天灸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治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是对一些疑难顽症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如林艳霞等[5]用针刺加天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总有效率达88.2%。

天灸一般指三伏天天灸,其具体日期需严格根据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时法进行推算:一般将农历24节气中的“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作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作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作为末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机体阳气最充沛、最旺盛的时间。中医学认为,寒来暑往,时序变迁,对人体关系至大。《内经》提出“春夏养阳”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庚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第七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说文》曰“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史记》记载“秋,日庚、辛”。根据天干纪日的五行配属,庚日属金,与大肠相配,大肠与肺互为表里,根据“阳病引阴,阴病引阳”,肺系疾病可在庚日治疗。一般的天灸疗法仅在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进行,存在着治疗时间的局限性。庚日天灸源于三伏天天灸,两者一脉同源,每10天1庚日,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次数、方便了患者、提高了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1]程雷.ARIA2008修订版对变应性鼻炎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西安,2009:62-71.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2-97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07.

[4]孙国杰.针灸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9-180.

[5]林艳霞,刁利红,范丽英.针刺加天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3):122-123.

猜你喜欢

天灸变应性鼻炎
天灸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天灸
“天灸”溯源及潜在应用价值探析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古代文献中天灸疗法的选穴及用药规律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