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40例临床观察
2013-10-10黄婷婷
黄婷婷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浙江东阳322100)
突发性耳聋(suddensensorineumlhearinglossSD)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10/10万,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临床上多见为原因不明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常于发病后数分钟至3d内病情达到高峰[1]。患者主要以出现单侧耳聋入院,并在发病前后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该疾病可见于各年龄段,但以中老年患者居多[2]。目前关于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学界普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内耳供血不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情绪波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血压不稳、迷路水肿或迷路窗膜破裂等因素有关[3]。因此,临床上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法尚无统一的、明确的规范,主要采用改善症状治疗,包括西药物治疗、吸氧治疗、中医药等,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均不很理想。我院对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8±6.9)岁,26 ~74 岁,平均病程(4.7 ±1.9)年,1 ~36d,其中单侧耳聋27例,双侧耳聋13例。依据听阈分级:轻度6例,中度24例,重度7例,极重度3例。伴间断性耳鸣5例,持续性耳鸣11例,眩晕感6例。
1.2 诊断和入选标准: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4]的标准:① 突然发生的,即发生于数分钟、数小时或3d以内;②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③ 发病前无明确诱因;④伴耳鸣、眩晕或耳堵塞感;⑤ 除第8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排除有明确的外伤或肿瘤导致的耳聋,排除未按规定配合治疗者。
1.3 分组情况: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分为2组,单日为观察组,双日为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听阈分级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配合吸氧治疗。静脉静滴给予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0.29g+三磷酸腺苷40mg+乙酰辅酶A100u+肌苷0.4g+0.9%生理盐水,1次/d,同时给予口服维生素B1、B12以及维生素C,配合高压氧治疗,3次/d,15d为1个疗程。
1.4.2 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吸氧治疗。在西药常规治疗和吸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穴位选择:取患侧耳门、翳风、听官、听会、中渚、侠溪等六穴,主穴每次必取。随证选取配穴,取双侧治疗,如伴肝胆湿热者追加阳陵泉、至阳穴;伴风热侵袭者,加外关、大椎、合谷、曲池等穴;伴肝胆上扰者加太冲、丘墟、中渚;伴痰火郁结可加脾俞、丰隆、大椎;伴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血海;肾精亏损加肾俞、关元;伴肝肾亏虚加足三里、气海、脾俞。
1.4.3 针刺操作方法:耳门张口取穴,避开颞浅部静脉进针,翳风先以右手拇指尖按压患侧翳风,直刺0.5~1.2寸,必使各穴有得气感,以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min,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①'痊愈,0.25 ~0.40kHz听域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自觉症状消失;②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30dB以上,自觉症状基本改善;③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自觉症状有所改善;④ 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不足15dB,自觉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听力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听力功能无差别,治疗后听功能均显著好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功能比较 ( x±s)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痊愈7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显著好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从中医角度属于“暴聋”范畴,生物学、免疫血清学和病理组织学研究表明其发病与内耳供血不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情绪波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血压不稳、迷路水肿或迷路窗膜破裂等因素有关。
目前临床上主要西药和物理治疗为主,其中包括扩血管药物、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改善血液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组织水肿,防止耳毛细胞进一步变性、坏死,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促进炎症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不能有效改善耳鸣和眩晕症状[4]。研究表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发病基础之一中医学博大精深,尤其是针刺疗法,王长海等研究表明针刺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患侧听力水平,改变高粘血状态,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细胞的恢复,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后听力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综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安全,能显著改善耳鸣、眩晕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1]王荣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进展[J].医学信息,2011,1:354-355.
[2]冯光.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近况[J].吉林中医药,2007,27(2):60 -61.
[3]王春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学与治疗学[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杂志,2003,1l(1):50 -52.
[4]江枫.中西药不同组合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