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依葫画瓢”与“信手涂鸦”——例谈在模仿与随意的夹缝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想象力

2013-10-10盛贤良

中小学电教 2013年4期
关键词:魔棒想象力工具

☆ 盛贤良

(慈溪中学,浙江慈溪 315300)

“依葫画瓢”[1]是一种简单的“模仿”,而“信手涂鸦”[2]是一种无章的“随意”。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却是两种较为常见的教学现象。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其各自的优势与局限。这两种教学主张似乎表面毫无相关,但隐约存在着一条夹缝。

一、教学再现

【教学片段1】

师:今天我们学习Photoshop中选择工具的使用,老师提供了3张图片素材(如图1所示,一幅小狗图片、一幅女士图片,还有一幅背景图片),老师先演示一下怎么使用选择工具从已有的图片中选取部分元素,进而通过合成创作一张新的图形。

图1 教学片段1的3张素材图片

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师:看了老师的操作后,大家自己进行制作有问题吗?

生:没有问题。

师:好,大家现在根据老师的演示进行制作。

学生回忆教师刚才演示的过程,进行模仿操作。

15-20分钟以后,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操作任务,并上交作品。仔细观察学生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教师作品的一个翻版:一位女士在背景图片下牵着一条绳子(用笔画的)在遛狗(如图2)。

图2 大部分学生类似的“遛狗”作品

【教学片段2】

师:今天我们学习Photoshop中的选择工具的使用,通过这些工具的使用对图片中的部分元素进行选取,然后进行合成,创作自己想象中的图片,首先老师示范一下。

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从百度图片搜索中随机搜索出若干张图片,然后通过选择工具对图片进行选取后合成、创作(教师在挑选百度上的图片时由于考虑到教学目标刻意选了几张需要使用多种选择工具才能完成操作任务的图片来示范)。

师:这是老师根据搜索到的图片而创作的作品(屏幕上展示),你准备好创作充满自己想象力的图片了吗?

生:准备好了。

15-20分钟后,学生根据自己搜索到的图片,结合Photoshop中选择工具对图片进行了再创作,并上交作品,发现学生创作的作品是丰富多彩的,当然,有些效果很好,有些视觉效果也很一般。

二、内容解析

根据浙江省2012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Photoshop中的魔棒、套索等选择工具是高中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3.3节“图片素材”基本加工方法和工具中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工具之一。要求学生能根据图片特征,合理选用选择工具对图片的元素选取后进行图片的再创作。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对魔棒、套索及快速蒙版等的操作和使用。

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图片素材特征合理使用选择工具进行图片元素的选取。

上述两个教学片段,教师都通过演示的方式告诉了学生这些选择工具的具体操作方法,并让学生实践体验了这些工具的使用。

教学片段1中的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在准备操作素材时肯定考虑了尽量让学生结合使用多种选择工具。在教师的示范操作下,学生的操作可谓水到渠成,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

教学片段2中的教师为留给学生更多创作的余地,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探究性学习,故让学生自行搜索图片,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创作作品,可谓用心良苦。但有时事与愿违,可能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些选择工具学生根本是不需要用到的,也有可能由于过于开放式的实践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而教师无法驾驭的情况。

三、疑难问题

上述两个教学片段在教学重点的落实上基本没有问题,尤其是第一个教学片段,由于教师将使用的工具通过素材的精心准备进行了隐性限制,学生基本上只能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没有过多的发挥余地。但教学难点的突破,笔者认为没有很到位。学生目前只停留在模仿阶段,基本上没有理解为什么要用套索而不用魔棒,在什么样的图片中选取元素可以用魔棒,什么样的图片中只能用套索结合快速蒙版来进行,这些都是未解的谜。

第二个教学片段笔者称其为“伪探究式”的教学法,在突破教学难点上会有很大的可能性。学生会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尝试用各种选择工具来取出图片元素进行创作,结合教师对各种选择工具特征的描述,尤其是通过自己的摸索与体验,自然而然会总结出各种选择工具的使用场合,进而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用魔棒而不用套索等难点问题。但第二个教学片段的难点突破是有其一定的偶然性的,有可能有些选择工具学生根本没用上就可以创作出他想象中的图片作品出来。

四、解决之道

针对上述教学片段1和教学片段2在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上的优势与局限,笔者认为折衷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根据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既要学生掌握对基本选择工具的使用,又要能根据不同的图片特征合理使用不同的选择工具。教学片段1的优势在于准备的素材能够让学生对几种选择工具都进行尝试与体验。教学片段2的优势在于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结合不同图片的特征,合理地使用选择工具,并且整个创作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取教学片段1和教学片段2的精华所在,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了“聚核心,散主题”的教学思路。所谓“聚核心”是指不管教学方式如何,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始终不变,而“散主题”则为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实践的主题和内容可以有所不同,故对教学设计作如下调整。

第一,提供给学生的素材是多主题的,一般是3-4个左右,甚至更多,尽量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如图3所示的3组不同风格的图片素材。

图3

第二,每个主题的一组图片素材尽可能多(图3三组素材中的其余图片由于篇幅的问题没有全部列出),但不滥,是精选的。让学生在使用这组图片的过程中,用到各种选择工具的可能性很大。

第三,教师演示的一组素材尽量不出现在学生实践的素材中,给学生的直接模仿不留余地,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留足空间。

图4 学生通过魔棒和套索工具进行的图片合成创作

图4这件学生上交的作品就是对第三组素材进行的再创作。在学生充分了解选择工具使用方法与特征的同时,一定程度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手”可以使用魔棒工具选取,而手心的“嘴巴”则需要学生通过套索工具选取才能完成。

五、方法总结

在对Photoshop选择工具(魔棒、套索、快速蒙版)的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深刻领会几种基本选择工具的使用场合,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舍单一的教师演示与学生实践素材,弃海量而无明确实践要求的随机性素材,转采用经过教师精心提炼的多组不同风格的素材,做到“聚核心,散主题”。经过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无论是在Photoshop图片加工,还是Flash动画制作、Excel电子表格处理等的教学中,“聚核心,散主题”的教学思路与方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极大地避免了目前学生操作实践环节热衷模仿教师演示的情况。另一方面,分散主题,多组精选素材让学生有了挑选的余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操作兴趣,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设了环境,从而能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制作。

六、策略启示

爱因斯坦说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一份教育评估组织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在全球21个接受调查的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3]众所周知,国人的“山寨”水平很高,而创新能力不强,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与学生从小接受模仿式的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等工具加以解决实际问题,而非死搬硬套教师的方法去解决多变的现实问题。

“依葫画瓢”与“信手涂鸦”都有其各自的优势所在,是能够和谐统一的。想象力的培养、模仿往往是第一步[4]。古今中外有许多有成就的人物,在开始时都是从模仿中获益的,然后再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走出自己的新路。反过来,如果一开始就走创新之路,拒绝任何形式的模仿,要想出现有价值的创新也是很困难的,因为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为此,笔者推崇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适当的模仿,如教师的操作演示,但应该尽量避免学生对教师示范无思考的简单模仿,因为此类模仿的同时预示着学生缺乏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什么样的情况应该这样做?”的深刻思考。如果一个学生只会模仿而无自己任何想象地参与信息技术的课程学习,那信息素养的培养从何谈起,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更是如汤泼蚁,收效甚微。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条件,设置情境,尤其是信息技术这样具有强实践性的课程,更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在教师精心准备素材的前提下,紧扣知识重点与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进行饱含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实践,提效课堂。

[1] 百度百科.照葫芦画瓢[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4314.htm,2013-01-06/2013-01-22.

[2] 百度百科.信手涂鸦[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56383.htm,2010-09-13//2013-01-22.

[3]新浪教育.深度解析:谁扼杀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DB/OL].http://edu.sina.com.cn/zxx/2010-08-19/1111263865.shtml,2010-08 -19/2013-01-22.

[4] 百度百科.想象力[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39394.htm,2013-01-02/2013-01-22.

猜你喜欢

魔棒想象力工具
看见你的想象力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打开新的想象力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雪姑娘的魔棒
巧用“魔棒” 智能调控进程
“魔棒”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妙用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