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对配伍研究*
2013-10-10梁永林
柳 春,梁永林
(甘肃中医学院,兰州 730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1]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反复发作性关节炎,以关节滑膜结构和功能异常为其主要特征,致残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故现代医学对其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RA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中医药在RA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为给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思路和依据,我们收集了近30年中医药刊物所涉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复方,统计高频药对,分析药对功效配伍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中药数据的标引
规范药名,对不同方中出现药同名异的现象进行统一规范,标引研究的中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2]所收录的中药,并以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3]为补充,其中同一种中药的提取成分、入药部位及炮制方法不同但功能相同者,计为1种中药。
1.2 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
计算机检索近3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80~2011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1978~2011年12月)、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1989~2011年12月)。有效文献确认标准为:(1)收录公开正式发表的有关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应的临床疗效研究的一次文献,而经验介绍、理论探讨、综述性文献不计;(2)单味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或配合其他西药或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中成药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均不收录;(3)将同一作者、同一方剂和同一治法的文献合并归一;(4)观察病例数必须在30例以上,并进行系统性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在70%以上。
1.3 建立数据库
将所有收集到满足上述评价要求文献的方名、证型、用药等资料录入计算机,建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复方数据库。以Visual FoxPro为开发平台,编制用药频数统计程序,自动完成相关信息统计。
2 统计结果
药对由2味药组成,它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4]。明析2味药配伍的机理、作用及临床功用,对于探讨药物配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1 高频药对
统计每首方中2味药配伍,376首复方中药对共5698对,总频次32942次,药对使用平均频次5.78次,配伍频次居前20位的药对及其频次列于表1,其中,甘草+桂枝、当归+甘草、白芍+甘草、当归+黄芪分别是频次最高的4组药对。
2.2 功效配伍
统计得到的药对组合繁多,其中的高频药对代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配伍特色,高频药对频次的确定是将配伍频次与平均频次(5.78次)进行χ2检验,得到当频次大于33次时较平均频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统计学差异的高频药对在治疗中起关键作用,故此对其功效配伍进行研究。频次大于33次的药对共147对,累积配伍频次7401次。为更精准地分析功效配伍特点,对高频药对的功效又进行细分,统计结果按配伍频次高低列于表2,表2中仅列出频次较高的功效配伍。在147对药对中,补虚药与祛风湿药配伍的药对数最多为29对,配伍频次1496次,补血药+补气药配伍的平均频次最高为86.3次。
表1 药对频次
表2 高频药对功效配伍
3 分析与讨论
药对配伍学是运用中药“七情”理论来研究两味药物的搭配规律的学问[5]。通过药对的研究可以开拓中药的临床用途,加深中药的临床意义。
376首复方中,与平均使用频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147组高频药对的配伍代表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配伍特色。通过分析表2,发现补虚药主要来源于补气药和补血药,祛风湿药主要来源于祛风寒湿药和祛风湿热药,解表药全部来源于发散风寒药,活血化瘀药来源于活血调经药和活血止痛药。据此总结药对配伍规律如下。
3.1 补虚药与袪风湿药相配伍
补虚药与祛风湿药的配伍是所有功效配伍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补虚药又以补气、补血药为主,表现出祛风湿兼补气血的治疗思想。对素体正虚而又复感风寒湿邪气者,或因风湿痹阻而兼正气不足者,适当配伍益气养血药,既可补虚扶正又能加强祛风湿之效,使祛邪而不伤正,正旺则病邪自除。药对配伍以补气药黄芪、甘草、白术,补血药当归、白芍与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草乌、乌梢蛇,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相互配伍为代表。
3.2 袪风湿药与解表药相配伍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为百病之长,为外感病之先聘通使。风邪不能独伤人,风送寒来,寒借风势;湿性黏腻,风湿相杂;寒性凝滞,寒与湿同属阴邪,同气相感,最易相合。外邪表入里,可内舍于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的各种证候表现,故治疗以疏风散寒除湿法祛邪。药对配伍以祛风寒湿药独活、川乌、威灵仙、乌梢蛇、木瓜、草乌,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与发散风寒药桂枝、羌活、防风、细辛、麻黄相互配伍为代表。
3.3 补虚药与解表药相配伍
本病既有外来之风寒湿邪,又有内生之湿浊、痰瘀,皆非人体本来之物,盘踞于内,蕴酿成“毒”,成为发病的根源。邪为异物,不利于机体,当消散清除,而祛邪之品必然伤正,若过用则正伤更甚,致使虚体愈虚,邪气在体内反复发作。邪郁日久,机体正气日趋虚损,抗病能力不断下降,正虚邪恋,病邪亦稽留不去。故治疗用药以补气血药配伍发散风寒药,药对配伍以补气药甘草、黄芪、白术,补血药当归、白芍与发散风寒药桂枝、羌活、防风、麻黄、细辛相互配伍为代表。
3.4 补虚药与补虚药相配伍
补虚药包含益气、补血药。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亦即阳生阴长,故补血药常配伍补气药,以奏补气生血之功。黄宫绣《本草求真》强调:“血属有形,凡有形之物,必赖无形之气以为之宰。”补气药与补血药配伍的平均频次是所有功效配伍中最高的,说明其配伍用药相当集中。药对以补气药黄芪、甘草与补血药当归、白芍相互配伍为代表。同类功效药物间的配伍运用药对相须、相使的协同作用,能相互增强疗效,有利于治疗,故《本草经》说:“当用相须、相使者良。”补气药与补气药的相须配伍以黄芪、甘草、白术之间的配伍为代表,补血药与补血药的相须配伍以白芍配伍当归为代表。
3.5 祛风湿药与祛风湿药相配伍
祛风湿药能祛除留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其中,祛风寒湿药的相须配伍能增强疗效,达到祛风寒除湿邪的目的,药对配伍以祛风寒湿药草乌、川乌、独活、威灵仙、乌梢蛇、木瓜、海风藤之间相须配伍为代表。祛风寒湿药与祛风湿热药配伍药对以祛风寒湿药独活、川乌、木瓜、威灵仙与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相配伍为代表。
3.6 补虚药与活血化瘀药相配伍
盖血虚之证,血行每每不能畅达,易于凝滞而成瘀,瘀血的形成又影响新血的生长,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所以补血药与活血化瘀药同用,既能生新又能祛瘀。药对配伍以补气药甘草、黄芪,补血药当归、白芍与活血调经药鸡血藤、牛膝,活血止痛药川芎相互配伍为代表。
3.7 袪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相配伍
血贵流通,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故对寒邪外袭或阳气不足、寒从内生致血液凝滞而成瘀者,多选用辛温活血化瘀药,并配以祛除风湿之邪的药物。药对配伍以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祛风湿热药秦艽与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调经药鸡血藤、牛膝相互配伍为代表。
[1]于静,金明秀.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4):234-235.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胥庆华.中药药对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5]刘家骅.药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