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电子文件专题学位论文定量分析

2013-10-10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新世纪图书馆 2013年12期
关键词:学位论文研究

薛 辰(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1 引言

学位论文作为一种记载人类知识信息的特殊文献信息源,近几年已逐渐成为与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技术报告、专利说明书等同样重要的查询热点。其中,博士和硕士论文因其新颖、独创、系统、专一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利用美国UMI公司出版的博硕士论文文摘库——PQDT(ProQuest Dissertations&Theses),统计了 1992—2012年国际电子文件专题的博士、硕士论文,从论文量、国别、授予学位机构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本文的检索策略是选择“标题”为检索途径,在PQDT数据库的BASIC SEARCH中,输入检索式ti(electronic)AND ti((records OR record OR archive OR archives))进行检索,删除不相关的结果后得到样本文献共计185篇。去了,却鲜有档案机构为这些特殊文件开发保存和管理的系统。该作者想要通过重新审视档案职业中两大主要方面:档案机构的设置和形式、档案的基础教育,达到挖掘出电子文件管理和保存系统迟迟未被开发的深层原因。

表1 按照年度统计的学位论文量(单位:篇)

2 学位论文载文分析

2.1 年度统计

将在数据库中检索得到的学位论文按照年度进行归类,其结果见表1和图1。

最早关于电子文件的学位论文是1992年Cox,Richard James撰写的《档案人员,电子文件和现代信息时代:对美国档案机构和档案教育的重新审视,尤其关注国有档案和国家档案人员》。该文章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档案人员就开始处理由电子信息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但30年过

图1 按照年度统计的学位论文折线图(单位:篇)

从图1可以看出电子文件学位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越来越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92—2004年,是萌芽期。该时期除1999年以外其他年份均在5篇以下,维持在2篇左右。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出现电子文件,但电子文件专题论文之所以会在90年代初才开始萌芽,是因为直到这一时期“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的称谓才开始取代之前的“机读档案”。随着电子文件概念的普遍采用,“电子文件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成为中外档案界普遍接受的一个概念,颇有些约定俗成的意味。电子文件时代来临的标志就是“电子文件”取代了“机读文件”并得到广泛采用。这种取代并非一种简单的称谓改变,相反表明西方档案界认识到电子文件与机读文件已有显著区别,因而电子文件带给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比机读文件更加全面和深刻。但是这一时期对于电子文件的研究还不成系统,相关论文数量少,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文件的概念、真实性、可靠性等基础理论方面。第二阶段是2005—2009年,是电子文件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学位论文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2006年更是高达28篇,是上一阶段最高年份(1999年)的5倍。这一时期电子文件的研究逐渐从理论向技术和应用层面深入,如Shi,Ke在2006年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电子文件和归档管理》。该论文阐述了电子政务的含义和相关概念,介绍了电子文件在电子政务系统的类型、生成、捕获与保存,讨论了在电子政务环境中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问题。第三阶段是2010年至今,是稳步增长阶段。这一时期的论文数每年保持在20篇以上,电子文件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尤其是在电子医疗文件(档案)方面。如2012年Pope,Benita I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关于在家庭医疗保健中实施电子医疗文件是否具有经济价值的定量研究》。该文通过对基于三家医院的三个家庭保健机构的调查,从三个经济指标的角度探讨电子医疗文件的经济价值。其中2012年的数据因为统计时间的原因,暂时未到20篇,但可以预计最终将会达到30篇左右。

2.2 国别统计

将在数据库中检索得到的学位论文按照国别进行归类,其结果如表2和图2所示。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电子文件专题的学位论文呈现高度集中化:一方面涉及的国家数量很少,只有美、加、中、英四国;另一方面学位论文又高度集中在美国,其以77%的论文量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加拿大,而中国和英国分别只有16篇和1篇。毋庸置疑,美国是电子文件研究的核心地区,其电子文件理论与实践研究均居于世界一流水平。美国强大的科研实力和经济水平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这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加快推动电子文件管理科学化进程,逐步实施具有本国特色的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也是密切相关的。在2002年,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启动了“电子政府的电子文件管理动议”。2005年,美国NARA(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基于联邦机构架构,制定了“联邦机构文件管理框架”,该框架将文件管理活动与业务管理活动集成,对电子文件管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拿大通过建立国家图书与档案馆,将电子文件与其他电子信息一同纳入数字文化遗产管理体系,同时开展了加拿大数字信息战略、“可信数字仓储”等典型项目,很好地推动了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国家层面的战略项目的推进,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电子文件领域,从而在学位论文的数量上表现出领先优势。

表2 按照国家统计的学位论文量(单位:篇)

图2 按照国家统计的学位论文比例图(单位:篇)

2.3 授予学位的机构统计

将在数据库中检索得到的学位论文按照授予学位的机构进行归类,185篇学位论文共涉及103个机构,平均每个机构授予学位论文1.8篇。因篇幅有限,本文选取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15个机构进行排名,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发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3篇以上的机构

由表4可以看出,在这15个机构中,美国占有10个名额,比例高达66.7%,再次印证了美国电子文件研究的领先地位。其中有多所美国的老牌名校,如哥伦比亚大学、匹斯堡大学。发文量位于第一的是美国的凯佩拉大学。作为全美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学科网络学院,凯佩拉大学开设的专业主要为信息技术、护士教育、健康护理管理等,因此其所发表的学位论文大多和电子健康档案相关。中国武汉大学被PQDT收录了6篇学位论文,排名第四,显示了武汉大学档案学专业的科研实力和对电子文件的研究热情之高。武汉大学的6篇学位论文,内容涉及电子文件的多个方面,既有技术应用方面的,如研究基于XML语言的电子医疗文件研究,也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如电子文件管理中版权和个人隐私法律保护探究。除武汉大学一枝独秀以外,上海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也分别发表了2篇学位论文。上海大学发表的两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是讨论基于WEB的临床信息系统与电子医疗文件的开发和建立保护电子文件的法律制度。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电子文件研究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学位论文被收录进PQDT数据库中。

2.4 学位类型统计

将在数据库中检索得到的学位论文按照学位类型进行归类,发现该专题授予的学位类型十分广泛,共有16种,在文学、医疗卫生、教育、法律、图书情报等多学科领域都有所渗透。因篇幅有限,本文选取发文量大于2篇的学位类型进行排名,其结果见表5。

表5 按照学位类型统计的论文量(单位:篇)

根据统计数据和表5可知,在电子文件专题学位论文的学位类型中,博士学位论文共有107篇,占论文总量的57.8%。其中又以Ph.D为主,比例接近所有学位类型的一半。硕士学位论文共计68篇,其中以理学硕士为主,占全部硕士论文的44%,文学硕士在硕士学位类型中排名第二。可见电子文件专题在美国的硕士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既有理科硕士进行研究,如Wu,Ruoyu所撰写的《在云计算中电子医疗文件的安全共享》,又有文学硕士发文,如Nanouris,Elizabeth所撰写的《在泛加拿大电子医疗文件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6篇国外教育学博士也关注了电子文件这一主题。Reynolds,Rebecca Barron在其2008年撰写的博士论文《关于测定医学院大一学生使用电子健康文件的意图的研究》中,通过研究第一学年的医学院学生对电子健康文件的接受和使用情况,以期为教育界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信息与建议,以使电子健康文件能更好地被医学院学生所接受。相比之下,国内有关电子文件的研究领域过窄,集中在档案学和相关图书情报学科,几乎没有教育学、法学的学者进行有关研究。

2.5 导师情况统计

将在数据库中检索得到的学位论文按照导师进行归类,在185篇学位论文中,著录“导师”一项的共有162篇,指导老师共计177位,平均每篇学位论文有1.1位导师指导,其中有两篇学位论文由三位导师指导。这一现象不同于国内一篇学位论文只有一个指导老师的现象,学术的团队合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从表6可以看出,一共有8位导师指导了两篇以上的学位论文,他们构成了电子文件学位论文的核心导师群。他们所属的机构中,如亚利桑那大学等同时也是发文量靠前的机构。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武汉大学的两名导师也分别指导了2篇学位论文。其中武汉大学的刘家真教授是我国档案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她是武大电子政务研究所所长,国家精品课《电子文件管理》课程负责人。她指导的硕士生研究方向是电子政务与文件管理,博士生研究方向是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文件管理。这8位核心导师今后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表6 指导两篇以上学位论文的导师

3 学位论文主题词分析

PQDT数据库为每一篇论文都提供了若干个主题词,用以表示该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按十年间隔将所有主题词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统计出高频的主题词,见表7、8、9。

表7 1992—1999年高频主题词

表8 2000—2009年高频主题词

表9 2010—2012年高频主题词

表7~9中所列的高频主题词,体现了电子文件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其中每个时间段都出现的高频词,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健康文件”自始至终都是电子文件研究的重要内容。电子文件是由计算机生成和处理的,与计算机科学有着天然的联系,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科学成为热点不足为奇。国外档案学者对电子健康文件的热情持续不减,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2000年以后一直居于主题词首位。加拿大在2001年推出研发覆盖全国人口的电子健康档案解决方案“蓝图”。美国在2004年众议院的年度国情咨文中,提出在十年内确保绝大部分美国人拥有个人的健康档案。这些国家战略层面的措施,促进了美加电子健康文件的发展。

对比表7~9可以看出,对电子文件的研究逐渐从基本理论过渡到管理和应用,并在最近几年突破原有的健康、护理和信息技术研究领域,渗透到教育、公共政策、工业工程、生物信息学等新的领域,体现了电子文件研究跨学科的特点和学科交叉的趋势。

4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检索得到的学位论文的文摘进行选读,初步得到了电子文件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法、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访谈或随机抽样)、历史研究法(传记法或文献法)、模型方法、案例分析法等。

大多数学位论文都会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或发放问卷,很少单纯依靠历史研究法进行研究。在有关电子健康文件的学位论文中,定量研究的方法占了很大的比重,如Hines,Denise Williams撰写的博士论文《定量探析病人的健康状况与个人电子健康文件的关系》,文章运用大量的调查分析,测量了北富尔顿地区病人的健康状况和电子健康文件的关系,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得出了使用电子健康文件确实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身体状况的结论。这一结论相比于纯理论的定性分析,更加客观和令人信服。

5 结论

5.1 空间分布集中,中外差距较大

国外电子文件学位论文国家分布呈现集中化,我国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美国等差距较大。我国应借鉴美加国家层面电子文件管理战略,通过典型项目推进等措施推动电子文件的研究。

5.2 研究主题广泛,学科交叉融合

国外电子文件学位论文研究主题广泛,体现了学科交叉的趋势。学位论文的作者大多不是档案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研究方向涉及医学、教育学、法学、文学等不同领域。他们的研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衔接,关注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发展,并结合了自己的学科背景。电子文件的研究重点从基础理论扩展到国民的健康医疗问题,最大限度开发电子文件的社会价值。而目前国内的电子文件研究大多拘泥于理论探讨,不能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而且研究队伍构成单一,以档案专业为主。

5.3 研究方法多样,定量研究居多

国外电子文件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多样,以调查研究和定量分析为主,通过科学的调查过程获得准确的数据,进而得出客观的结论。国内论文则相对依赖文献调研法,定性研究所占比例过大,研究成果带有较多主观倾向。

笔者相信,通过对国外电子文件研究的了解与借鉴,会给我国电子文件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视角,开辟新的天地。

1 王丹,华薇娜.国外咨询研究方向学位论文的定量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6(6):6~9

2 Cox R J.Archivists,electronic records,and the modern information age:Re-examining archival institutions and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state archives and state archivists[D].United States 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Pittsburgh,1992.

3 黄霄羽.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修正与发展[J].档案学研究,2003(1):6~9

4 Shi K.Electronic Records and Archiving Management in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Environment[D].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uhan University,2006.

5 Belcher K L I.A Qualitative Study of Social Barriers to Digitizing Medical Records[D].United States-Arizona:Northcentral University,2012.

6 Xu C.Research of XML_based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 development technology[D].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u 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6.

7 Wang H S.The Study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and Privacy in the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D].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uhan University,2006.

8 Jiang H Y.Development of Clin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 Based on WEB[D].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hanghai University,2008.

9 Zhu M.The Research of Legal System For ProtectingElectronic Records[D].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hanghai University,2007.

10 Wu R.Secure Sharing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in Cloud Computing[D].United States-Arizona:Arizona State University,2012.

11 Nanouris E.The ethical and legal complications surroun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an-Canadia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system[D].Canada:McGill University,2011.

12 Reynolds R B.A study to determine first year medical students'intention to u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D].United States-Tennessee:The University of Memphis,2008.

13 王萍,张帅,张诗敏.国外近十年电子档案研究述评[J].档案学通讯,2011(3):58~62

14 Hines D W.A quantit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 health and electronic personal health records[D].United States-Arizona:University of Phoenix,2009.

猜你喜欢

学位论文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