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
2013-10-09邓军
【摘要】军训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担负着国防教育的功能,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以《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生军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要求,不断推进学生军训工作的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是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国防教育又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学生军训工作、学校国防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这三者之间,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对学生军训工作的内涵就不能看得太窄,作用就不能看得太小,地位就不能看得太低。太窄、太小、太低,会影响学生军训工作的健康开展。
【关键词】高校;军训;国防;教育
众所周知,“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这就是说,学生军训工作既要按照《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又要为军队培养后备兵员和指挥员。学生军训任务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国家和国防的未来安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军训工作开始遇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军训工作已成为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军训观念存在偏颇。近年来由于受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影响,一些高校和学生对大学生军训的内涵、战略意义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导致了军训目的上的偏颇,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军训质量的提高。部分学校仅仅把军训当做加强学生管理的手段而忽视了军训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部分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态度不够端正,或以体验军营为目的参训,或认为军训过于重视形式,“军训无用论”、自由散漫等现象普遍存在。
大学生军训资源相对匮乏。大学生资源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建立健全学生军训工作长效机制。部分高校对军训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相应规章制度保障军训开展,组织、物力、人力投入不够;二是校内资源难以满足规模日益扩大的学生军训。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军训时间和地点又相对集中,军训后勤保障难度大的现象日益凸显。
大学生军训成果难以保持。目前大学生军训多集中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完成规定训练课目,严格按照军队的条令化要求进行活动,取得的成果十分明显,但短期化现象比较严重。随着军训结束,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干扰。军训过程中养成的良好品质在大学生活的磨合过程中开始停滞、甚至倒退。学生在军训期间发掘出的各类特长、爱好往往也缺乏持续的关注和培养。
二、根据《大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共七章48条,明确了学生军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区分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对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军事理论教学、军事技能训练、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安全管理、训练基地建设、训练保障、训练枪支管理、奖励与惩处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规定》是规范和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军事机关、高等学校承训部队组织实施学生军训工作的基本依据。《规定》的颁发,必将有力促进学生军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学生军训工作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我国大学生军训工作开展多年以来,走过了一段从自发到组织、从试点到普及、从各自为战到统一规范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与大学生军训工作应有的作用、地位和影响相比,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抓好深化和落实。
1、提高对学生军训工作的认识。要站在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高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从国家大局出发,摆正学生军训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开展好学生军训工作。
2、周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军训前期工作筹备大学生军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军训内容计划、安排、保障及最终汇报演出环环相扣,需要涉及到学校武装部、学生处、团委、后勤、医院及各院系的密切配合。因此必须做到周密规划,统筹安排,协调一致,才能保障军训工作的顺利展开。
近两年,我校学生军训模式由过去到军队基地训练改为校内军训,学生辅导员担任连队指导员配合部队开展工作。军训团成立由承训部队和学校各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军训指挥部,部队领导任军训团团长,学校武装部部长任军训团政委,形成了部队和学校相互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指挥部例会,及时发现并解决军训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军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军训内容也不只是单一的队列、内务训练,而是把军事理论、入学教育、安全教育、汇报表演等融入其中,使军训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参与的兴趣得到提高。技能训练前,对参训学生进行既往病史调查和体检,身体有问题的学生,推迟或减免训练。训练期间,学校派出医护人员,负责疾病防治,制定应对医疗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学校对口医院派出医生和护士;训练场地设置独立的卫生室,配备救护车或固定紧急救护车辆。
3、把握学生特点,科学实施军训。多数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参加过军训,但诸多限制,他们只进行了以队列为主的部分军事训练,缺少系统性和后继性,对军事训练内容、方法、意义等了解不深。为了提高军训效果,在大学阶段的军事训练层次应该更高一些。因此,不但要对其进行队列训练,还要加强他们学习军事理论和现代科技的力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军事素质。此外,在训练过程中,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施训的方式方法。同时,教官、带队教师和学生骨干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置,不提倡学生带病坚持训练。
4、完善宣传阵地,鼓舞学生士气。军训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新闻网、军训简报、总结会、标语口号等宣传阵地,成立军训宣传报道小组,不断挖掘感人亮点,大力宣传优秀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我校在学生军训中坚持每日表彰优秀营、连、班,学生日出记者团认真拍摄学生刻苦训练的每一瞬间,对于优秀典型及时在校园新闻网宣传报道,使学生军训士气得到了鼓舞,保持了高涨情绪。
5、关注学生心理,开展针对辅导。科学分析和把握军训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是确保学生军训圆满完成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军训阶段心理变化基本上分为“新奇期”、“疲倦期”、“适应期”和“留恋期”四个阶段。军训初始,大学生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因此要做好训前动员及宣传工作,让他们明确军训的目的和要求,在思想上真正做好吃苦的准备,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艰苦的军训之中。经过一段时间,随着训练难度的加大,开始出现厌倦期,学生会感到各种不适应,学生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个别同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同时指挥部适当安排一些文体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厌倦期后,学生逐步适应军训生活节奏,训练质量和组织纪律性都得了加强,这时士气可鼓不可泄,要不断鼓励学生坚持训练,克服困难,取得军训的最终胜利。军训后期,学生开始留恋军训生活,这个时期要引导学生巩固军训成果,使他们把军训的收获、体验加以提炼升华,从而从思想上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6、建立长效机制,抓住学生军训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要保证大学生军训工作的持续发展,就要建立工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机制。规范是工作落实的基础。学生军训工作是一项细致、繁杂的工作,没有规范,就没有对细节的把握,工作就可能出问题,就无法保证学生军训工作的持续发展。逐步完善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对于实现军训成果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经过军训中,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身体素质都得到增强,借此制定和完善早操早读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对于学生增强体魄、健康成长终身有益;军训之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借此制定完善评奖评优表彰制度,能增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等。因此,我们要将整理内务、身体锻炼、组织纪律、心理素质等军训内容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军训成果转为长效机制,发挥军训教育的最大效应。
7、重视军训成果转化,建立长效育人体系。高校应把学生军训纳入学校的整个人才培养体系,采用多种途径确保军训成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效用。持续关注学生素质拓展。在军训期间,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在丰富军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社会工程。学校应大力推进国防教育的改革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教育内容,继续普及国防基本知识,把国防教育作为学生军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国防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开展军民共建,增强认同感。
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不仅仅是军事技能和思想品质的训练和提升,还是关系学生人生发展、良好校风形成和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探索和健全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体制,需要周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军训前期准备工作;加强过程管理,采取有效激励,抓好军训期间工作成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搞好军训后期成果提炼,促进军训成果转化。军训工作的创新思考与研究,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者简介:邓军(1977-),四川成都人,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武装部,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