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农村学生习作素材的挖掘

2013-10-09徐宇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劳动事物习作

徐宇

所谓习作素材,是指在生活实践或调查研究中搜集,积累起来的原始生活材料,它是未经加工改造的原料,是形成习作的基础,宋代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所指的意思就是写作之前必先下功夫体验生活,积累材料。只有掌握丰富的素材,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来。那我们该如何从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去挖掘素材呢?总结近年来习作教学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素材。

一、广泛参与、具体了解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物勉强拉下来,那是必定失败的勾当。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生活,是习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学习生活越充实,体会越深刻,写作的基础也越扎实。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挖掘和充实生活,使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农村的孩子要去参与你身边生活,更要去了解你所参与的生活,要把它弄清、弄懂。这样你一定会有所认识、有所感悟。

农村的生活也一样多姿多彩,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你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走进田间地头,去体会自然之美

春天里小河开化了,小草吐出了新绿,辛苦的爸爸、妈妈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夏天里的狂风暴雨,空中那些欢快的小鸟,稻田里“呱呱”叫的青蛙,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秋天里水果、粮食获得大丰收,爸爸、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冬天里有鹅毛般的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一片银妆素裹,雪地中可爱的孩子们嬉戏着,小脸冻得通红……农村的四季各具风韵,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那些熟视无睹的情境中,去发掘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三、观察周围的人与事物,留心自己的生活

每个学生都被各色的人物与现象,以及自然事物、社会环境包围着。我们引导学生积累素材,要求他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和事物。通过细致、有序的观察,了解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发展的始末,熟悉人物的言行举止,将周围的环境视为素材的海洋,不断观察、撷取。这样无论是父母兄弟,还是亲朋好友,无论是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是风雨雷电、山川田野,无论是平凡小事,还是社会新风,这些素材都会在作文里具体而生动地体现。

然而,片面地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有一位作家这样说过:“写文章最要紧的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离开亲身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材料,获得‘感同身受的东西,是观察生活的第一要义。”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多接触,多了解,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同时引导学生留意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进而把自己参与创造生活的喜怒哀乐作为习作的主要反映对象。

四、广见博识,勤写多记

习作素材的获得,要靠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要靠广泛的观察与体验,因而要指导学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五彩缤纷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奇妙优美的具体景色可能只剩下一句“真美啊”的空洞感叹,平凡而有意义的事情将从学生的记忆力遁走。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养成多记的习惯,随手写下自己发现的感兴趣的事物,哪怕是三言两语。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一些新颖、生动的材料,待要写作时,便可信手拈来。还有一些人和事物当时也许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可是隔一段时间以后再看看,却能从中悟出它的“不平凡”之处,为某篇习作提供不可多得的材料。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写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及读书笔记,将生活、阅读、思考、练笔结合起来,是一条既能丰富知识,又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基于以上对素材的认识,我本人也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我经常组织学生去田间地头,欣赏怡人的田园风光,感受劳动人民的质朴与淳厚,田野里绿草如茵,油菜花芬芳扑鼻;池塘边,初绽新绿;山林中,杜鹃花绚烂多姿。学生目睹这些美丽景色,心旷神怡,一路欢歌笑语,追逐嬉闹。他们摘野花,采蘑菇,喝清泉,捉迷藏,陶醉在大自然美丽的怀抱之中。踏青归来,他们见到的那些优美的景象,感受到的那些欢快的情形,很想告诉更多的人。于是,我指导他们完成了一篇篇内容丰富而具体的习作。如《美丽的原野》、《勤劳的农民伯伯》……这些都是我们平时非常熟悉的东西,可在以前我们却不知道怎么去写它。

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参加各种有益的劳动,并特意布置一些劳动任务,如回家做饭、喂猪、收割等,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去劳动而是让他们留意劳动过程,体验自己劳动时的感受,再将他们描述出来。我还在学校里开辟了一块菜地,和学生们一起播种、栽苗到收获,这样,《我学会了做饭》、《我和妈妈学铲地》……等一篇篇以劳动生活素材的文章脱颖而出,充满了儿童天真的情趣。

留意那些写作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从身边去寻找素材,我以前有一个这样的学生,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去写,一天放学我说:你等我,我们一起走,我们从学校出发,走到村广场的时候我提议去坐一坐,我们一起进去了。我把手指向了广场的东面,让他说都有什么,依次南面、西面、北面,我又问:它们都是做什么呢?都是谁在用这些器材?为什么要建这个广场?你又想到了一些什么呢?……我告诉他说:你今天的作业不用写了,写一篇作文来回答我的问题。第二天,他给我递上一份五百字的作文,这篇作文不怎么样,可是对整个广场的描写却很准确,也遵循了方位描写的顺序,并在作文结尾处有自己的感受。这篇作文对他来说是个超越,对我来说是个成功。

所以我认为有些人说的“农村孩子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以写作素材少”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农村孩子更为熟悉的事物,城里的知识我们不懂,农村的知识城里的孩子也一样不懂,我们在寻找写作素材上一定要扬长避短,就在自己熟悉的农村里寻找挖掘写作素材,农村的同行们请相信我们农村一样可以有好的素材,农村的孩子一样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猜你喜欢

劳动事物习作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习作展示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