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课前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2013-10-09戴爱国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学案原子概念

戴爱国

(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 江苏 泰州 225325)

所谓学情分析,指的就是要了解分析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也要分析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等。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在面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耐烦的神情中,注重学情的分析,及时调整自己预设的方案,恰当地选取教学环节,顺“学”而导,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那么,在备课之前我们应该进行哪些学情分析呢?

一、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化学学科作为具有其独特性的一门学科,其领域涉及到工、农、医、科,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现代性都很强。学生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在经历了九年制的小学、初中的自然、科学、生物等学科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因此,在备课时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来选取和建构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导学案。

案例1:这是一个“水的净化”的情景导入片段。

教师:(出示一张鲁滨逊流浪荒岛,捧着一钵浑浊的河水发愁的图片)你能帮助他将这一钵浑浊的河水净化吗?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了静置、过滤、消毒、煮沸等方法。

教师:生活中这些净水的方法同学们都曾接触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方法的应用原理。

情景导入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将要学习的科学知识落在了学生可能的 “最近发展区”,一下子将学生学习兴趣、有意注意提高了上来,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感知到获得新知识的乐趣。

二、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了什么程度?

让学生开展课前的自主预习,高港区实行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这个学习习惯。导学案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学生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预习笔记,让学生学有所向,让教师教有所依。

案例2:这是一个“元素的概念”的教学片段。

教师: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下面请看导学案上的几个氢原子的构成。(“氕、氘、氚”的原子构成)同学们能从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上找出它们的构成规律吗?

学生:质子数、电子数都是1;中子数不同。

教师:由于这几个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都为1,所以我们把这一类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因此,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

对于这种“元素概念”的引入我有几个疑问:1.由氢的同位素引出元素的概念,冲淡了“元素概念”这个重难点的讲解,到底是要学生掌握氢的同位素概念还是元素概念呢?2.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人为的加大了新概念的引入难度,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怎样从特殊到一般地让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呢?其实前面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确定的基准时,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碳的一个同位素C-12。而由碳的几种同位素引入“元素概念”,不但让学生轻车熟路地由碳元素的这种特征联系到其他元素的一般特征,而且复习了旧知。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如下:

【复习旧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_______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

【探究新知】确定相对原子质量时的 “一种碳原子”是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一种碳原子,通常称为“C-12”。观察下列几种碳原子的构成:

碳原子的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C-12 6 6 6 C-13 6 7 6 C-14 6 8 6

思考:1.这几种碳原子中____________相同,所以统称为碳元素。

2.以此类推,元素是_________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

课堂教学的开始,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并把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转化为教学的重点或生长点;同时又把重点、难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常听到一些老师说:“为了上一堂公开课,已经试教了七八次了。”为了一堂公开课煞费苦心,教案改了一遍又一遍,课件改得越来越复杂。虽然整个课堂呈现得眼花缭乱,热火朝天,但是这节课最后到底解决了几个重点、难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卖力的表演,学生不知训练多少遍的配合演出!在这个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纷呈的时代,如何摈弃浮躁,摈弃花俏,摈弃一窝照搬,还原教育的本质,是不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静下心来思考的问题呢?

案例3:笔者曾多次听到“燃烧与灭火”的这一节课,对于燃烧条件的讲解,大多数化学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设计出燃烧三个条件的学生探究实验:1.酒精和水,谁能够被点燃?2.在燃着的蜡烛上罩一只烧杯,蜡烛会熄灭吗?3.点燃一块煤块和一块小木条,谁更容易被点燃?其实上述实验结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前的知识储备很容易得出,难道需要通过实验探究才能解决吗?这种为探究而探究,没有一点知识、技能形成的探究教学片段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何尝不是经常呈现?燃烧的三个条件虽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是只需要教师进行简单的点拨和引导就可以解决。其实燃烧的三个条件的“同时具备”,如何利用灭火的原理进行灭火,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的内容,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和探究下去学习、掌握。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做科学”的探究中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一节好课,应该使人听起来愉悦而舒服,学生学起来紧张而轻松,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师生的感情投入充分,兴趣高涨,思维的碰撞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对所授对象的个性、特征要有所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到最佳状态,这些都应该是我们课前备课要思索的问题。

案例4:笔者曾经参与一节《神奇的碳酸钙》的市级观摩课的摩课活动,在讨论到如何让这节课出彩,怎样出彩时,我提出了几个方案:如碳酸钙的性质探究可以课内外相结合,课外探究(家庭小实验:醋浸鸡蛋;参观或观看视频“生石灰的烧制”等)课内分组探究相结合。在碳酸钙的用途环节,能否将碳酸钙的用途换一种呈现方式,即学生合作探究“用化学方法在鸡蛋壳上刻图案”等等。事实证明,这些课前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备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兴趣与思维一下子得到了提高,他们在动手中感受了化学变化之美,化学应用之美,知识、技能一下子得到了升华。

总之,教师在备课上应多为学生考虑,以人为本,设计出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 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3] 余文森,黄国才,陈敬文等.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4

猜你喜欢

学案原子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幾樣概念店
乡愁导学案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