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矿采选工程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控制
2013-10-08杨艳
杨 艳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劳动卫生科 河南郑州 450052)
为了解某铁矿采选工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分析职业病危害程度,本文对某项目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并对接触有害因素的502名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露天铁矿采矿和选矿生产岗位工人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调查,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1.2 方法
1.2.1 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调查采矿、选矿生产工艺流程、有害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作业工人接触有害因素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情况。
1.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布置采样点。粉尘和化学有害因素采样采用长时间个体(>4 h)采样和短时间(15 min)定点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噪声强度测量采用长时间个体测量和定点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的检测依据GBZ/T192.1~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系列规范进行,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依据GBZ/T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进行,噪声强度的测量依据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进行。
1.2.3 职业健康检查:根据 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接触粉尘、噪声的502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1.2.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粉尘和化学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和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的评价使用值选取检测结果的最高值,依据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噪声强度定点测量结果选取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将每个工作班接触的等效声级换算成每周(40 h)接触噪声的等效声级作为评价使用值,依据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该工程采矿年生产能力为240万吨,采取公路-汽车运输矿石到选矿厂。选矿厂规模240万吨/年,日处理原矿8 000吨。采矿厂岗位人员317人,选矿厂岗位人员189人。采矿厂年工作270 d、选矿厂年工作300 d,每天3班,每班8 h工作制。
2.2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采矿工艺采用露天开采,汽车运输至选矿工业场地。经破碎、磨矿、磁选、过滤后得到最终铁精矿,尾矿经浓缩后泵扬至尾矿库。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 在采矿工段矿山的凿岩、爆破、铲装、运输等作业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潜孔钻配套的空压机、推土机、炮锤机、挖掘机、翻斗汽车作业产生噪声。爆破作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毒物。夏季的露天开采,工作场所存在高温和热辐射。
图1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
在选矿工段从矿石的破碎、筛分到矿石经皮带运输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的粉尘,球磨机、磁选机、过滤机、循环水泵和矿浆泵等运行时产生机械性噪声。
选矿工业场地内机修任务较多,在检修时接触生产现场存在的粉尘和噪声,进行电焊作业时产生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紫外线、臭氧等。
2.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2.4.1 防尘措施:工作场所降尘采用湿式作业、密闭收尘、隔离操作等综合防尘措施。对穿孔凿岩的作业点采取收尘措施;对爆破、装载、运输、排土场等产尘面源,采取喷雾洒水等降尘措施;粗碎厂房、中细碎厂房、筛分厂房、粉矿仓、转运站设置通风除尘系统;产尘点密闭排风;矿仓采用干式脉冲布袋除尘器除尘。
2.4.2 防噪措施:在设备选型时选用质量好的低噪声设备。空气动力产生噪声的设备,如真空泵,鼓风机的进、出口设置消声器;在破碎、球磨机房设隔声值班室;岗位操作人员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防护用具;对于强噪声设备如:破碎机、球磨机、油隔离泵等大型机械转动设备均安装在单层建筑物的底层,且有减振措施。
2.4.3 通风排毒措施:在通风巷道设置2台通风机向外抽排平硐空气,保持平硐内空气的流动;对选矿厂粗中细破碎、筛分、中间矿仓、磨矿仓、转运站的地面以下部分作业场所进行机械送风,送风次数≥6次/h。
2.5 职业健康监护 共体检502人,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99%,各项检查异常检出率见表1。其中疑似与接触粉尘、噪声有关的异常结果有:X胸片异常15例,肺功能异常18例,听力异常35例。经职业病诊断,1人诊断为Ⅰ期矽肺,2人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
2.6 职业卫生管理 设置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了职业健康检查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等职业卫生管理文件,并建立健全了职业卫生档案。
表1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n,%)
制定有《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办法》,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及时、完备的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为作业工人发放过滤式防尘口罩、防噪耳塞、防护眼镜等。
制定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有救护队、保健急救站,配有急救器材和急救药品,并与距离较近的医院签订有救护协议,保证事故受害者能得到及时救治。
2.7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7.1 粉尘:①游离 SiO2含量:采矿场、破碎(粗、中、细破 )、锅炉房分别为 25.0%、18.5%、33.4%,均为矽尘。②粉尘浓度:检测16个接尘工种,其中铲车司机等12个工种的岗位C-TWA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超标率为75.0%,见表2。
表2 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检测结果(mg/m3)
2.7.2 噪声:检测23个接噪工种,其中钻机操作手等13个工种的岗位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超标率为52.2%,见表3。
表3 作业工人接触噪声强度测量结果[dB(A)]
2.7.3 毒物:电焊工在中破底层设备焊接,电焊烟尘中 MnO2浓度为0.06 ~0.16 mg/m3,C -STEL 为0.16 mg/m3,C -TWA 为0.11 mg/m3,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采场爆破过程中NO2浓度为1.82~4.56 mg/m3,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2.7.4 工频电场:110 kV总降压变电所、6 kV主厂房、6 kV尾矿回水变电所的仪器间和操作室电场强度0.5 ~1.5 kV/m,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3 讨论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测结果分析,该工程在设计施工中,遵循了《职业病防治法》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但由于受生产工艺限制,该工程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效果尚不能达到《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的岗位超标率分别为 75.0%、52.2%,高于阮凤鸣等[1]的调查结果,与赵相云[2]的调查结果相似。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X胸片异常率、肺功能异常率、听力异常率分别为 3.3%、4.0%、9.1%,与李艳[3]的调查结果相似。调查结果表明,该工程职业病危害程度较重,已使部分作业人员健康受到影响,急需加强防护。
粉尘浓度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开采和运输风化岩层矿车辆驾驶岗位,其原因:一是开采呈粉状风化岩层量较大,其游离SiO2含量较高,且依靠车辆运输;二是采矿场作业面洒水量和洒水次数不够,车辆驾驶室窗户敞开。噪声强度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打钻及破碎环节,其原因:一是钻机、破碎机本身噪声强度较大,且无法控制;二是作业工人劳动班制为三班三运转,每周工作时间远远超过40 h,暴露在噪声环境的时间较长。
该工程粉尘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采矿场挖掘尤其是开采风化岩层、破碎、筛分及皮带运输;噪声是破碎、筛分、磁选及爆破。针对这些岗位,建设单位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岗位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同时为这些岗位的作业人员,配备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加强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1]阮凤鸣,徐箐璐,唐莲.某露天铁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4):282-284.
[2]赵相云.某铁矿矿业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J].职业与健康,2007,23(22):2031-2032.
[3]李艳.某铁矿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31-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