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河北省创新型企业为例

2013-10-08郭玉明

关键词:创新型环境企业

郭玉明

(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驱动战略,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再次强调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型企业作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力量,既是承担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本单元,更是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在对创新型企业本质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产出这三个视角,探析影响创新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以河北省的108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一、创新型企业发展关键影响因素辨识

很多学者对创新型企业进行了描述,如Pak Tee Ng(2004)认为创新型企业是指那些能够将其成员系统地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并通过把创新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来不断更新、完善自我的组织[1];布鲁斯·努斯鲍姆认为,创新型企业是指那些拥有新的创新DNA,掌握了新的设计思维和衡量标准,能够创造出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能够建立一种迅速发展的企业文化的企业[2]。本研究认为创新型企业是指以创新战略为主导,具有持久的创新动机和创新能力,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为保障,通过创新实现驱动自身发展、引领行业进步和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企业。

(一)创新型企业发展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明确能够为识别创新型企业提供可遵循依据,并且也能够从对比的视角分析创新型企业具备的发展特征。本文在综合前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核心能力、发展过程和资源依赖三个方面进行关键要素比对。从表1可以看出,创新型企业较之常规企业,具有创新更主动、成长过程更复杂、对成功基础和融资的依赖性较低的主要特征,也即能够表现出更高的适应性和异质性。

(二)创新型企业发展关键影响因素

关于创新型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从企业总体视角解释的成果较多。本文为了更加客观和准确地描述创新型企业发展,从非线性创新过程角度入手,分为三大过程要素,即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产出,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表1 创新型企业与常规企业特征区别

首先,创新投入方面的特征,体现在较高的技术投入或新产品研发投入对创新型企业的驱动作用[3-4]、新的设计思维创意和衡量标准[5-6]、持续的创新能力[7]、风险投入水平[8]、人才资源的投资和储备能力等方面[9]。

其次,创新环境与文化方面,可以分为外部创新环境因素和内部创新环境因素,外部创新环境主要考虑资源环境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宏观经济因素、科技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内部创新环境包括组织因素(企业成员素质、企业文化、信息系统、决策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影响),组织文化的推动作用[10]、显著的行业带动能力[11]、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12]、学习机制和组织柔性机制的建立[13]、组织中各类人员对组织战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创新产出或绩效特征方面,体现在拥有较多或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14]、拥有自主知名品牌、能够获得较高的市场收益、具有新产出(新产品、专利)、新价值实现[13]、获得创新成果的综合效益等方面。

综合上述对创新型企业发展三大要素的辨析,创新型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有直接影响,决定了创新产出的实现,而创新环境与文化是对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并能够影响创新过程的重新开始,因此创新环境与文化具有间接创造产出的作用。由此,建立了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与文化与创新产出组成的创新过程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可以更加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图1 创新过程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研究

(一)指标设定

根据上述创新型企业发展过程影响因素的描述,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与文化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路径,可以称之为关键影响路径。为了实证需要,对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各阶段的因素,运用能够量化的指标代替,并根据创新投入量化指标(A1)和创新环境量化指标(A2)与创新产出量化指标(B1)之间进行因果分析,找到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因此,把三个层面因素进行指标描述如表2所示。

根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设定,选取样本,验证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效果。

(二)样本选取

选取河北省入选省级以上的108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调研,收集包含创新投入(A1)、创新环境与文化(A2)、创新产出(B1)的数据。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108份。经过部分不适用数据项剔除,最终得到95家企业的数据样本。

表2 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指标描述

本文对创新投入(A1)指标、创新环境与文化(A2)指标和创新产出(B1)指标进行了计量分析,采用95家企业的截面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考虑个体之间的异质性,估计时采用横截面加权,同时在计算方差协方差矩阵时采用了怀特横截面方法。

(三)数据分析

1.创新投入(A1)与B11、B12、B13之间的回归结果

建立创新投入(A1)与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B11)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一,创新投入(A1)与专利产出能力(B12)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二,创新投入(A1)与全员劳动生产率(B13)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三,估计结果如表3。

表3 模型一、二、三估计结果

可以看出,模型一和模型二拟合优度高,模型三拟合优度良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科技创新类项目、技术开发活动基地四个投入变量对主营业务收入均具有显著性,对专利产出能力具有显著性,但程度一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技术开发活动基地两个投入变量具有显著性,能够对全员劳动生产率(B13)有解释力;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和科技创新类项目两个变量不具有显著性,说明不能解释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F统计量检验表明,个体固定效应具有显著性,因此建立模型合理。

2.创新环境与文化(A2)与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B11)、专利产出能力(B12)以及全员劳动生产率(B13)之间的回归结果

表4 模型四估计结果

建立创新环境与文化(A2)与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B11)、专利产出能力(B12)以及全员劳动生产率(B13)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四,模型四估计结果如表4。可以看出,由于考虑了个体间的异质性,拟合优度分别为0.70、0.68、0.75。创新环境与文化(A2)与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B11)和专利产出能力(B12)之间具有显著影响,对全员劳动生产率解释力较差。F统计量检验表明,个体固定效应具有显著性,因此建立模型合理。

(四)主要结论

1.良好的创新战略、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以及鼓励创新的培训活动是保证创新型企业绩效获得的基础条件,没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作为支撑,创新型企业难以为继。

2.新产品的产出能力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科技创新类项目承担、技术开发活动基地的形成具有直接关系,也即通过四个因素推动新产品产出能力提升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科技创新类项目承担、技术开发活动基地对专利产出能力的解释力较弱,一方面说明专利产出的依赖路径还没有出现,另一方面说明河北省创新型企业专利产出的动力不足。

4.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技术开发活动基地建设能力对全员劳动生产率改善具有正向作用,研发人员投入和创新类项目呈现出负面作用,说明全员劳动生产率依托经费投入和技术开发活动基地的路径已经显现,依赖人员和创新类项目的路径还未显现。

5.创新环境与文化对表现为新产品和专利的创新产出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推动力还未显现。说明创新环境与文化是不容忽视的支持因素,但需要不断提升水平。

三、创新型企业培育与发展对策

(一)基于企业视角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对策

一是实施消化吸收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的战略。创新型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中,应以消化吸收与集成创新相结合为主,实施创造性模仿战略,发掘市场中新产品或新服务存在的不足,以改进完善后的产品或服务获取市场和竞争优势,并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集成创新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二是建立研发机构,夯实创新基础。创新型企业在自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设计中心或创意中心等研发机构的基础上,应积极申请建立省级、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在有条件时到中心城市乃至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同时积极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整合创新资源,攻关本产业领域的新课题,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三是多渠道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型企业要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科研任务,充分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等激励企业创新的重点优惠政策,加大研发投入。企业自身更要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加大在研发人员、研发设施、研发项目、研发平台等各个方面的投入,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态势。

四是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养和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战略规划,鼓励和支持发明创造活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

五是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引进和培养创新领军人才、研发骨干,探索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探索建立首席专家和技术带头人制度,制订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与企业自主创新相适应的研发和管理团队,建立支撑创新发展的高技能职工队伍。

(二)基于政府视角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与发展对策

一是建立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长效机制。积极支持并协助创新型企业申请高层次科技计划,优先支持科技计划中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以建立和完善自有研发机构及共建研发平台促进科技项目攻关,以科技计划项目促进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发展,并提升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二是建立创新型企业发展梯队机制。重点支持具有行业带动性的创新型企业,优选一批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和原始创新能力的企业,重点扶持这些企业成为所在行业领域的领军者。扶持现有创新型企业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加强部门指导和监督并继续给予政策、资金和项目等的支持,在领先的技术领域建立较强的发展潜力,从而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

三是建立创新型企业长期评价机制。制订较为完善的创新型企业监测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完善方法,对创新型企业进行动态监测管理,既针对企业发展需求给予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也淘汰创新能力连续下降的企业。

四是建立创新型企业动态跟踪机制。创新型企业建设是一个持久的动态过程,建立创新型企业数据库有助于政府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态势,明确各个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五是建立创新型企业金融支持机制。创新过程的特殊性需要相应的金融创新机制与之相配合,应鼓励和引导专业投资机构担当创新型企业的资金和管理经验提供者的角色;引导商业银行制定相关信贷政策,加强对创新型企业拓展新的信贷品种;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发行融资债券,进一步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

[1]PAK TEE NG.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Innovative Organization[J].Human Systems Management,2004(23):93-100.

[2]何建洪,贺昌政基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2):6-10,19.

[3]官建成等.创新型组织的界定[J].科学学研究,2002,20(3):319-322.

[4]张赤东.建设创新型企业:战略意义、内涵、特点与着力点[J].中国科技论坛,2010(5):47-51,69.

[5]刘耀,金恩焘.企业模式的发展及创新型企业模式述评[J].深圳大学学报,2008,25(2):86-91.

[6]刘立.创新型企业及其成长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7]向刚,倪标,李晨,傅寒韵.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和应对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1-5.

[8]刘耀.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持续创新机制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09:6.

[9]蔡凡.创新型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10]韩中和.创新型企业的活力机制——日本企业研发组织的案例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4(6):69-73.

[11]郭韬,史竹青.创新型企业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9):155-160.

[12]刘吉.论创新型企业[J].中国软科学,2007(2):4-7.

[13]史竹青.创新型企业成长路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14]AGHION P,BOND S,KLERNNN A.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Structure:Are Innovative Firms Different[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4,2(2):277-285.

猜你喜欢

创新型环境企业
企业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
企业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