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2013-10-08邱石羡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防范措施儿科家属

邱石羡心

(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厦门361022)

分析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加以防范,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儿科护理相关内容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200例,男115例,女85例,年龄0~3岁,其中呼吸道感染伴热惊厥21例,肺炎86例,腹泻病33例,肾炎15例,新生儿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均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儿科护理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危险因素分析 ①社会因素: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媒体导向多从患者出发,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和复杂性常被忽略,加之公众缺乏疾病基础知识,社会各阶层对医护质量要求不断升高,信任度却呈下降表现[1]。②护患关系特殊:患儿需家属照顾,故为患儿、医护人员、家属间的三角医患关系。儿科护理技术性较强,工作繁重,护理人员压力较大,而部分家属医学常识缺乏,爱子心切,对护理人员过分苛求,不配合或过多干涉,诱发纠纷。③护理人员: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工作不严谨,三查七对流于机械化、形式化,技术操作不娴熟,护理文书未规范书写,对病情变化不能如实反映,或感染干预意识淡薄,均能导致风险事件发生[2]。④患儿因素:患儿依从性与入院次数、家庭环境、年龄等因素均相关,年龄越小、首次住院的患儿依从性越差,另外,儿童认知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故护患沟通欠佳。⑤法律观念淡薄:患儿家属法律及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加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护理人员未掌握法律法规,易存在护理缺陷,增加医护风险。⑥基础设施:如用热设备未明确标识,易出现患儿烫伤事件,或床栏空隙太大,导致婴幼儿坠床等。

1.2.2 防范措施分析 ①媒体正面引导:应给予医护人员充分的理解和鼓励,认识到医疗卫生的高压力、高风险性,利于医护规范操作、医疗质量的加强及提高。②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采用换位思考原则,与家属沟通,减轻家属焦虑,增强其信任感,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以规避风险事件。③强化职业素养:认真遵守科室规章制度,培养慎独精神和严谨的作风,按程序完成各项操作。④规范化培训:加强新上岗护理人员培训,如留置针技术、头皮静脉穿刺等,由专职带教考核,提高实践能力、观察能力,配合抢救的水平。规范病案书写,从法律角度出法,遵照及时性、科学性、完整性,避免主观臆造,以作为法律依据。⑤严控感染:按病种对病房加以安排,未确诊的发热患儿需适当隔离,加强化疗患儿的保护性隔离,加强环境空气消毒,降低交叉感染率。⑥健康宣教:就疾病知识向患儿家属讲解,提高遵医依从性。⑦法律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谨慎从事技术操作,避免意外发生。⑧改善环境:保持设备设施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危险设施设警示标志,保证性能完好,以备应急使用[3]。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跌倒、感染、坠床等危险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情况比较 [n(%)]

3 讨论

医疗及护理安全是检验医院整体水平的指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防范和降低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及宗旨。儿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儿认知能力及依从性差、病情变化快、对症状不能正常诉说、风险大、陪护多,极易引发护患纠纷。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分析危险因素并行针对性防范措施,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危险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加强儿科危险因素防范,并行针对性防范措施,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率,确保护理安全。

[1]祝福分,兰志建.影响学龄前儿童临床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4,4(2):86-88.

[2]张玲,吴月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84-485.

[3]何连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11,8(31):70-71.

猜你喜欢

防范措施儿科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儿科专栏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