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分析
2013-10-08何华芬
何华芬
(四川省彭州市中医医院,彭州611930)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该病属于中医的 “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有甜味为特征。多因身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内郁、劳欲过度所致,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糖尿病的护理是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的、慢性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一种损及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致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可继发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致使患者截肢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科学、合理与否对其日后生活和身体恢复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长期疗效出发,西医治疗方法明显不如中医治疗、护理手段维续时间、效果长久,总体来讲,其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本文主要透过介绍中医护理方法和疗效进一步加强糖尿病患者的防御和延缓,提升中医治疗的痊愈指数,进而从根本之处对患者的潜在并发症加以及时的预防和控制,主要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调节和护理,加强患者的高度重视和节制:生活习惯、心理调节、饮食禁忌等,现报道具体方法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接受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人。A组患者为接受中医治疗方法,其中男性患者达到57例,女性患者达到43例,平均年龄为54岁;B组患者为接受西医治疗方法的患者,且本组患者均属于本地人,各自之间的生活水平状况和居住环境并无太大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别。
1.2 方法 在中医范畴里,糖尿病的治疗类似于为病人及时 “消暑解渴”的作用,在中医的药理中认为引发糖尿病的主要根源有以下几方面:基因遗传、饮食不规律、心里情性波动较大、劳累过度等等。本院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病方案概括如下:对于接受西药治疗的患者遵从医师的嘱咐,分别从物理治疗、饮食规律、强身健体这些方面进行常规化的训练并随时加强护理措施;而对于另外一百例糖尿病患者而言,即采用中医护理方法,现将具体方案加以具体性回顾[2]。
1.2.1 情志调护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想到长期注射胰岛素并伴随终身,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此种心态影响其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情志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优质服务,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客观地向病人介绍疾病有关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又是可防治的疾病。中医学中曾记载情绪的不稳定性也是极易引发糖尿病复发的病源之一,中医理学讲究望、闻、问、切,对于糖尿病而言,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利于护肝,所谓怒大伤肝,肝气郁结不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火气,火气灼烧、伤害肺部以及胃部就会引发所谓的消渴现象。所以,在进行中医治疗方法时,首先应该将患者的郁结心气加以疏通,时刻保持其心情的愉悦性和心态的放松性,进而做到气血通畅、心情怡和。病患并不是呆呆闷坐于病床上机械性地接受物理药物治疗,相反在医院设施和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要多多支持其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寻求另一番快乐,达到疏气调畅的目的。
1.2.2 生活习惯的科学合理性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居住地来讲也应有所要求,比如空气要时刻保持新鲜感,室内阳光的照射量要能够满足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室内陈列布局要显得温馨舒适、干净整齐为宜。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项目以及运动力度而言,以身体承受能力为最佳标准,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运动且不宜操之过急或运动量过大。在中医诊治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期间的各类临床症状,为随时掌握一手信息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打下良好基础[3]。皮肤护理,用非刺激性肥皂和温水洗澡,工作时戴手套。鞋袜要合脚、卫生、透气,防止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致足损伤,不用热水烫脚及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以免烫伤;保暖防裂,趾甲不可剪得过短。衣服选择棉质宽松的,并且经常换洗。中医认为,糖尿病多为虚损性疾病,病人体质下降,因此,日常生活工作中千万要注意避免劳累。
1.2.3 施针、按摩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原理,发现其与内分泌体液激素关系密切。对针刺影响糖及其他代谢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现象有可能是通过对胰腺内分泌双向调节机制而实现的。著名针灸学家陆瘦燕的 “烧山火”、“透天凉”可使血中葡萄糖与柠檬酸(糖代谢中间产物)含量发生双向调节结果外,经穴注射、神经于刺激、埋线疗法、艾段温针隔橘皮灸等均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推拿刺激脾俞、肝俞穴,通过经络传导于脏器可以直接发挥推拿对Ⅱ型糖尿病病人糖代谢的良性调整作用。推拿整脊治疗糖尿病与针灸的作用机制相似。通过跟踪调查显示,推拿整脊手法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病人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推拿整脊疗法治疗背痛,其作用为滑利椎间关节,松解僵挛的软组织,减少脊神经前根的间接刺激,影响内脏神经胰腺功能,表现为血糖降低,临床症状的改善。腹部血液循环流畅以及肠胃蠕动的良好运行对于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提升胰岛素的营养状况并且有利于胰腺血液的供应需求,改进糖耐量的工作运程,加强其胰岛性能的发挥与使用,对胰岛性能的使用状态具有有力的恢复功效。本院采用中医治疗方法表明,在对腹部实施按摩过程中,肠系膜血流量较普通时刻的6~8倍,将人体内的血糖量呈大量、不断地形式加以耗损,在腹部按摩的同一时段实行肾俞穴和胰俞穴等各穴位的相继按摩,值得注意的是所用力道要依据患者本身的承受力加以适当的调节,以时常为每次4~6分钟为宜,每日按摩一次。通过针灸与按摩相结合的方法,进而达到综合调息肾、胃、脾、脏等器官的目的。
1.3 诊断标准 对接受中医治疗方法患者采用我院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分,其中:(1)良好:100~95分;(2)较好:94~90分;(3)差:90分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例表分析、统计方法对接受中医治疗方法的患者情况加以跟踪、记录。
2 结果
经过以上一系列中医护理方法的治疗与调养,对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和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相继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报道,分别记录其血糖控制变动情况,调查统计情况如下图所示。从本图中可得出相关结论:接受中医治疗的100名患者,在其出院半年后,血糖控制情况良好状态的患者比例高达整体比例的80%左右,远超于接受西医治疗患者的良好比例[4]。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情况 (n,%)
3 讨论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进步,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预防工作一直都是院方较为重视的一点,据调查报告统计显示:糖尿病病程大于2年的患者,其出现病发症的几率约为45%;糖尿病病程超过4年的患者,其出现病发症的几率约为65%以上;病程超于10年的患者,引发并发症的几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使用有效的药物对身心加以治疗调息并加强中医药理的护理措施,做到从内舒缓患者的心理情绪,从外注意饮食规律和进行中医针灸、按摩,达到从根源上改善患者的内脏性能,从而将患者的血糖含量减少到可调控状态。
[1]伍秀梅,张晓娟,龙伟玲.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辩证施膳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2,(09):149-150.
[2]余咏梅.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32):123-124.
[3]吕晓莉,傅洁洁,李睿明.糖尿病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3):4.
[4]管奕婷.中医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刊),2011,(02):77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