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干预在精神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2013-10-08王艳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精神病康复病人

王艳红

(吉林省吉林市精神病医院,吉林 132011)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家庭结构和价值观的改变,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原因,导致很多人心理及精神变得非常脆弱,这导致了精神病的上升。精神病患者康复期,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科经过系统的抗精神病治疗和心理疏导及其他特殊的治疗,大脑机能活动与思维已经逐渐趋于正常,自知力恢复,即将出院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精神病病人。为了帮助病人尽早康复并回归家庭与社会,精神病科的医护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友爱精神,以及更专业的精神医学知识,包括康复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运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精神病患者安全快速的度过康复期[2]。现将笔者多年来对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均为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其中男108例,女70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精神分裂症96例,占56.2%,心境障碍36例,占18.4%,焦虑症11例,占16.3%,其他35例。所有患者诊断符合CCMD-3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进行BPRS评定,运用心理干预措施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分析,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1.3 统计处理 采用量表各个维度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1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0.01为样本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心理干预

2.1 认知行为干预 心理治疗时应注意不要过分关心患者的症状,而应重点关注触发症状的心理因素[3]。有报道认为认知行为干预可减少精神分裂症状的残留症状,促进自知力的康复,减少不良情绪。认知行为治疗适用于所有精神病康复期的病人。

对患者热情真诚,处处关心体贴,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要善于捕捉病人语言和非语言的暗示信息,警惕可能发生的意外迹象,掌握与精神病人接触的技巧,利用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向患者传授精神病知识,讲解疾病的病因、预防和转归,以及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如何早期发现复发先兆并及时控制病情等。同时帮助其分析认知上的错误,以消除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使患者冲突的心理实现良性转化[4]

支持和鼓励患者参与工娱疗法和康复训练,调整人际关系,矫正其不良行为,学会适应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和境遇,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对刺激的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2.2 做好家庭支持系统的工作 家属要了解精神疾病的性质和特点,对病员必须进行解释、疏导、启发等。要以平等的态度,关怀鼓励病人,不埋怨、不刺激,同时督促病员维持用药,使病人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得到照顾而不会增加精神压力,同时让病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及人际交往,以利于健康的恢复。

2.3 做好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 搞好科普宣传工作,纠正人们对精神病人贬低、轻视等的错误观念。帮助病人克服困难,重建社交能力。病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要积极、尽力帮助病人解决这些问题,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情感,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使病人感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或减少因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各种精神压力,从而减少复发的诱因。

3 结果

患者在经过一系列的抗精神病治疗后,精神症状基本消失。但是在进入康复期患者心理问题也会随之产生,主要有:(1)患者缺乏应有心理准备,悲观地认为得了精神病,被别人看不起,亲人、朋友、同事都会另眼相看和受到社会歧视,而出现悲观、失望、消极、抑郁等情绪,甚至产生轻生的观念和自杀的行为。(2)患者在出院回归社会前,出现焦虑、恐惧情绪,焦虑出院后能否适应社会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焦虑自己出院后的升学、就业、工作、婚姻等是否会因为患有精神疾病而受到影响,焦虑家属和亲人对自己疏远,家庭不能接纳自己。因此心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观察组在经过系统的心理干预后BPRS评分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的BPRS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 (±S)

项目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0.05 <0.01 78 27.13±4.87 21.63±4.06 <0.01对照组 78 25.80±4.58 23.95±5.12 <0.05 P值观察组

4 讨论

综上所述,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干预工作是艰巨复杂的。医护人员可采取个别心理干预方式给病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同时中肯地指出病人性格方面的缺点与弱点,鼓励其加强自身锻炼,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总的干预原则是使病人认识到恢复期是病人恢复自主生活的阶段,要将其剩余的力量发挥出来,调整身心平衡,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精神病康复期,患者的自知力大部分恢复,对发病时的情况大多有所回忆,思想上有顾虑,也知道自己今后道路的艰难,所以他们的心理活动是复杂而矛盾的,既有疾病康复后即将与家人团聚,走向社会所带来的喜悦、欢乐、欣慰,也有担心社会偏见、恋爱失败、工作问题、家庭社会对其的看法、疾病复发等造成心理压抑、烦恼和忧虑。因此,精神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是艰巨而复杂的。康复期的心理干预对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使患者逐渐适应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在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干预中,心理干预对病人的康复及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病人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精神科干预人员,除了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友爱精神外,还要掌握医学心理学知识,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使病人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5],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达到治疗的目的。

[1]陈丽.首发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保健,2010,(4):56-57.

[2]邴兰英.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干预[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1,(1):42-43.

[3]王焕春,王桂花.心理干预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学,2005,(4):308-309.

[4]Mulhall A.Nursing research and the evidince[J].Evidence – based Nursing,1998,(1):4-6.

[5]JACK B.Taking steps towards evidence-based practice:a model forimplementation issues in research[J].Nurse Researcher,1997,5(1):65-71.

猜你喜欢

精神病康复病人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谁是病人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