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康塔塔的音乐风格
2013-10-08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0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兰州大学艺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1750年左右,意大利热爱旅游的总督夏尔.德.布罗西因抱怨罗马新建的潘菲利宫的具有与当时的建筑风格不相符的带有花纹以及金丝饰品 的建筑风格,他把这种不对称、不规整的建筑风格成为“巴洛克”。至此,巴洛克一词就成为欧洲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上半页艺术特点的代名词,巴洛克一词也用来形容16世纪末到1750年前后的音乐风格。文艺复兴后期的声乐体裁主要以具有代表性的反映世俗复调音乐的意大利“牧歌”体裁以及猎歌、巴托塔,在宗教音乐方面,主要以德国的马丁·路德为代表的新教赞美歌,用德文歌词,采用多声部,高音声部为主旋律,可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体裁主要以复调为主。
巴洛克时期的欧洲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意大利国土四分五裂,德国音乐文化由于“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灾难而萎靡不振,政治上也支离破碎,法国启蒙运动崛起,资本主义思潮盛行,旧的封建宗教制度面临危险,无论从政治制度还是从欧洲人们的主流思潮来看,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即将展开,在音乐文化上也是如此,文艺复兴时期强调的“人文主义,崇尚自然”的创作理念在巴洛克时期得到前所未有发挥,作曲家们正是基于这样理念的创作,所以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以康塔塔为例,都是以及其强调人们复杂而细腻的人文情感的旋律性和“不规则、不对称”的形式出现的,在当时等级森严的守旧派宗教信徒们看来(主要是针对与马丁·路德的新教对立的信教徒们)简直就是“怪胎”。当时,另外一件在音乐史上的大事就是歌剧的诞生,巴洛克时期,人们对于音乐的喜好从复调音乐转向了单声部旋律的歌曲中来。其次在当时,无论在宗教中还是世俗中,教会本身当然还在继续赞助音乐,除了贵族的城市的和教会的赞助外,许多城市内的“学院”(私人组织)也支持音乐活动,付钱可以入内聆听音乐的公开音乐会也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形直到18世纪开始广泛流传。
所以说,首先基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人文主义的崇尚,其次,人们对单声部声乐歌曲的喜好,在加上歌剧这一音乐与戏剧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的诞生,康塔塔的声乐艺术形式就应运而生,康塔塔脱胎于17世纪的单声部分节歌变体,可以分为世俗康塔塔和宗教康塔塔两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由许多短小对比组成的形式,至17世纪后半叶最后定型为轮廓分明的模式,即有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宣叙调和咏叹调,结构通常为两或三首同时出现或交替出现,世俗康塔塔台本的内容一般为爱情体裁,采用戏剧性叙事体或独白的形式,全曲演出约10至15分钟,无论从文学或者音乐的角度去看,康塔塔都好像是从歌剧中分割出来的独立场景,它与歌剧的主要差别在于歌词比较亲切,适合在小范围或小的场地演出,没有舞台布景以及服装,听众人数也比歌剧院少得多,但是,观众的鉴赏水平比较高,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也很高,歌唱家常常为了炫耀自己的歌唱技巧而全然不顾作品本身所反映的内容,如果这样的演唱放到歌剧中是格格不入的,这也为18世纪的美声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17世纪的意大利作曲家几乎全部都作有大量的康塔塔,在1650至1720年间从事创作的最著名的康塔塔作曲家有卡里西米、L·罗西、切斯蒂、莱格伦齐、斯特拉代拉和亚历山大·斯卡拉蒂,斯卡拉蒂一生一共创作了600多首大部分为世俗康塔塔声乐作品,标志着意大利康塔塔创作顶峰,他的《别再,啊,别再》具有了这一时期康塔塔典型代表,作品以一个短小的咏叹调段落开始,速度较缓慢,曲式上不是很严密,节奏也不是很均匀,表情特点介乎于咏叹调和宣叙调之间(见例1)
例1
接着的咏叹调,和声幅度很广,足以代表斯卡拉蒂的成熟风格,请注意在歌词“inganni mortali(“凡人生活中的幻想”)处到远关系小调降e小调的转换(见例2)
例2 然后作品是一首完整的返始咏叹调,流畅的旋律乐句凌驾于庄重的八分音符节奏的低声部之上,部分地借助摸进而组织起来,也包括一些不常见的和声进行和变化音,用来表达“tormentar”(折磨)的含义(见例3)。
例3
如果说斯卡拉蒂是世俗康塔塔的代表,而德国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则是教堂康塔塔的代表作曲家,直到17世纪末路德派乐曲的歌词主要都是采用圣经或教堂礼仪的经文,外加一些取自众赞歌或模仿众赞歌的诗句,巴赫增加了一些阐述所读经文的主观诗句,通过作曲家本人的反思使宗教崇拜者领悟经文的意义,所增加的诗体唱词是作为咏叹调而用的, 一般用返始咏叹调,并带有一首序引性的宣叙调。当时的作曲家鼓励创作上进行充分的发挥想象力,使得宗教的康塔塔带有了几分戏剧的色彩,固而把诗歌写成一些长短不一,韵脚不齐的诗行,巴赫的许多教堂康塔塔都是这样的风格。
康塔塔声乐艺术作为欧洲巴洛克时期的一种艺术形式,为后期室内声乐作品的发展,以及对欧洲美声演唱技巧步入辉煌时期的发展起到了标尺性的作用,直到今天,无论是从学习美声演唱的初学者还是到已经成为美声演唱登峰造极的歌唱家来说,完整的演绎一首康塔塔咏叹调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建立传统美声概念的一个“规格”,对于歌唱家来说是一块很好的“磨刀石”,可见,康塔塔声乐艺术在今天的美声教学和舞台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1.蔡良玉著:《西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2.[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克斯卡著:《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三版
3.黄腾鹏著:《西方音乐史》,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