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内外合治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65例疗效观察

2013-10-02郝永敏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3期
关键词:体征肺部小儿

郝永敏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山东 济宁 272025)

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气喘、鼻煽为主要特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小儿肺炎,好发于婴幼儿,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1]。痰热闭肺证是肺炎喘嗽常见证型之一,也是本病的极期阶段,易出现心阳虚衰等危及小儿生命的变证。中医药在小儿肺炎的防治中,体现了整体综合疗效优势,不但能减轻患儿痛苦,还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笔者采用中医药内外合治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济宁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儿110例,西医诊断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肺炎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肺炎喘嗽的痰热闭肺证候分类标准[3]。年龄1~7岁;患儿家长同意接受中医内外合治并能坚持到治疗结束。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者;合并有胸背皮肤湿疹、疱疹、破损者。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男性42例,女性 23 例;年龄 1~7 岁,平均 2.30 岁;病程 3~8 d,平均4.1 d。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 1~7岁,平均 2.50岁;病程 2~7 d,平均 3.8 d。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氨溴索注射液15 mg入液静滴,每日2次;支原体肺炎给予阿奇霉素 10 mg/(kg·d)入液静滴,每日 1 次,非支原体肺炎给予头孢哌酮钠100 mg/(kg·d)入液静滴,每日1次;常规雾化吸入、吸痰、护理。观察组加中药内服、穴位拔罐。中药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减:麻黄、甘草、枳实各 3~7 g,杏仁、制半夏、虎杖、地龙各 2~8 g,石膏、鱼腥草各9~35 g,黄芩、瓜蒌、浙贝母、竹茹、葶苈子各5~12 g。发热甚者加栀子3~6 g;咳重者加白屈菜2~5 g;肺部啰音明显者加丹参3~8 g;大便秘结者加莱菔子4~9 g。每日 1 剂,煎水取汁 150~300 mL,少量频服,防止呛咳。7 d为1疗程。拔罐疗法:大椎、檀中、双侧肺俞、定喘及肩胛局部。拔火罐,每罐留1~2 min,每穴2~3次,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7 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每日体温、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等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1.4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咳嗽、咯痰及肺部阳性体征消失或偶有咳嗽,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显效:咳嗽、咯痰、肺部阳性体征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好转:咳嗽、咯痰及肺部阳性体征好转,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无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阳性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其他临床症状也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χ2检验或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在退热、止咳、平喘、肺部阳性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或 0.01)。

表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 别 n 止喘时间 啰音消失时间观察组 65 3.67±1.12△△ 6.01±0.80△△对照组 45 5.24±0.61 6.82±0.75 X线片吸收时间 住院时间6.25±0.12△△ 7.08±0.71△△7.13±1.14 9.02±0.49退热时间 止咳时间1.59±0.48△ 4.92±0.81△△1.74±0.45 5.94±0.80

3 讨论

小儿肺炎喘嗽主要由于外邪侵犯于肺,使肺气郁阻,日久生热,肺热熏蒸,炼津为痰,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因而上逆所致。病机主要是肺气郁闭之演变,痰热是主要病理产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多食肥甘,脾虚痰盛,胃失和降,浊气停聚,故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者多见咳逆痰壅,胸满腹胀,口渴便秘等肺胃同病之证。“外邪宜辛胜,里邪宜苦胜”,“郁非辛不开,火非苦不降”。临床采用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合小陷胸汤辛开苦降、清热化痰。

麻黄宣肺而泄热,属“火郁发之”。石膏入肺胃二经,清泄肺胃之火。石膏用量5倍于麻黄,宣肺清热,相制为用。杏仁苦降,与麻黄相配,宣降协同,使肺热清、咳喘平。瓜蒌清热化痰、理气宽胸,黄芩苦寒、善清上焦湿热,半夏辛温、化痰降逆。诸药合用辛开苦降,令痰热清、气机畅。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协以上诸药调理气机、泻肺平喘。枳实破滞气,行痰湿。地龙性寒降泄,能清肺平喘,其性走窜,《本草求真》称其为“肺气药必须此物为使”、“本有钻土之能,化血之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利于炎症渗出物的吸收[4]。肺气壅滞则血脉瘀阻,故酌用活血化瘀药。虎杖能清热解毒,有良好的抗菌、镇咳平喘及活血化瘀功效[5]。桑白皮、鱼腥草、浙贝母、竹茹清热化痰,以上诸药苦辛并用,清热豁痰,使闭郁之肺气宣降调达畅通,喘嗽自止。

拔火罐疗法刺激轻快柔和,对皮肤损伤较小,易于操作,小儿容易接受。现代研究认为火罐内形成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随即产生一种组胺类物质,刺激有关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机械性刺激可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加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和管理功能,使局部组织代谢旺盛,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局部耐受性及机体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6]。大椎为督脉清热之要穴;檀中位于任脉,为八会之一的气会,为宽胸理气要穴;肺俞及肩胛部局部取穴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拔罐时医生态度应和蔼可亲,手法轻柔,注意勿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太长。

本观察表明,对肺炎喘嗽痰热闭肺患儿应用西医基础治疗,配合中药内服和拔罐疗法,可较快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了患儿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9.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4]庞俊忠.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297-298.

[5]巩祥成.虎杖合剂对MP肺炎患儿血清NO、TXBZ及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2,42(23):40.

[6]张力.浅谈拔火罐疗法[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8):49-50.

猜你喜欢

体征肺部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小儿涵之三事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