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护在膝痹病临床路径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2013-11-12刘春玲
刘春玲 王 丰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
膝痹病即膝关节骨关节病,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膝关节病变。可导致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致残率高。中老年人患病率达50%以上。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本院骨科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膝痹病协作组成员,在膝痹病临床路径中应用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90例,参照《实用骨科学》第3 版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辨证施护组和常规护理组。辨证施护组45例,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45~85岁,平均(62.30±17.50)岁;病程1~30年,平均(5.10±3.20)年。常规护理组45例,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45~85岁,平均(61.50±16.40)岁;病程0.5~30年,平均(4.70±2.90)年。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辨证施护组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
2.1 一般护理(1)按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2)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时宜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可下床活动。(3)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活动是否受限,有无摩擦音,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2)观察膝部关节肿胀程度、是否怕凉、是否遇热痛增、皮温、肢冷情况。(3)遵医嘱为患者进行中药离子导入、敷贴疗法或物理疗法等治疗时,注意温度、频率的调节,观察局部症状缓解情况及皮肤状况(如皮肤过敏),避免烫伤。
2.3 给药护理(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3)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4)口服止痛类药应饭后服。(5)中药局部热敷,热敷时药包温度不可过高,以患者手背感觉为准,并用毛巾套包裹药包,敷予患部,观察皮肤情况,避免烫伤;如热敷处皮肤出现疼痛、瘙痒、红疹等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停止热敷,并报告医生。
2.4 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易于消化,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2.5 情志护理(1)因病程缠绵,行动不便,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劝说家属多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2.6 临证(症)施护(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热水袋或遵医嘱中药热敷,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2)热痹者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2.7 健康指导(1)注意膝部保暖,避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保持干燥。(2)均衡饮食,肥胖者指导患者降低体质量,以减轻关节负荷。(3)患病早期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游泳、以及轻松的舞蹈运动等,使膝关节得到充分屈伸、旋转,锻炼腿部力量,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4)避免长时间站立,减少如登山、奔跑等速度快、强度大的运动,减少膝关节损伤。常规护理组采用膝痹病常规护理方法。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项目 进入结果分析90例(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根据Lysholm 膝关节评分量表[2]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 周,膝关节骨关节炎评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项总积分之差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即差值≥30分为显效,介于11~29 分为有效,介于6~10 分为进步,≤5 分为无效。两组疗效行统计学处理,组内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2。结果示辨证施护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分,±s)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下同。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
4 讨论
膝痹病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关节疾患之一,关节软骨退变为主要病理变化。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僵硬为主要表现。膝痹病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功能,重者造成关节残疾。2011年4月,本院骨伤科作为国家级“十一五”重点专科膝痹病组协组织单位,进行膝痹病临床路径联合攻关项目。笔者所在护理团队,依据膝痹病辨证分型,制定辨证施护护理方法。做到护理个案化、精细化。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膝痹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肾亏损是其本,瘀血阻滞与外邪风寒湿邪、湿热痹阻为其标。外邪盛则发病年龄提前、病情加重。反之肾精充足则发病较晚、病情较轻。故治疗法则多以补养肝肾,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清热祛湿为法。
笔者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分型特点,配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病情观察及使用药物的指导,实施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防止了膝痹病的进一步发展,保护了患者的膝关节,避免了患者因膝痹病所致生活质量的下降。辨证施护既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1]胥少丁.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339.
[2]Lysholm J,Gillquist J.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use of a scoring scale[J].Am Jsports Med,198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