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活塞连杆压装模设计
2013-09-29高立义
高立义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广东广州510550)
图1是公司大批量生产的汽油发动机活塞连杆组件图。产品试制初期,经对压装后的活塞连杆组件检测,发现活塞径向变形很大,圆度误差最大达到0.20 mm,严重影响活塞连杆的装配质量。
1 技术分析
1.1 活塞的结构分析
如图1示,活塞的整体结构类似于圆筒体,材料为铝合金。工作时在燃烧室内作往复直线运动。为了减小活塞质量,并在其内腔给连杆小头提供一定的运动空间,活塞被设计成薄壁筒件。
1.2 压装过程及工艺力分析
由图1知,活塞销与活塞a、b两销孔为过盈配合,与连杆孔为间隙配合。压装时活塞销先压入a孔,再穿过连杆孔,最后压入b孔。在产品试制时,压装的全过程都是以活塞B面为支承面;当活塞销压入活塞a孔时,因连杆两侧面与活塞内腔两凸台端面存在较大间隙,薄壁活塞在压装力F和支承力f的作用下产生径向变形。因此要消除活塞在压装过程中的径向变形,就是在活塞销压入a孔的过程中,要将支承面设置在活塞内腔凸台的A端面上。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设计新的压装模具。
2 压装模设计
2.1 支承元件设计
根据前述,在活塞销压入活塞a、b两孔过程中需要2个支承面;为此在压装模内设计如下2个支承元件:
如图2所示,设计一个U形支承3,用作活塞销压人a孔时对活塞A端面的支承元件。又如图3所示,活塞内腔存在两个凸台,再去除连杆小头所占空间,U形支承有效工作空间在高度方向仅4 mm。为提高该结构抗弯强度,综合利用活塞内腔凸台两侧空间,将其截面也设计成U形结构,具体形状和尺寸见图2和图3中的K向视图。
U形支承是模具的重要零件,焊接在支座5的上部。为提高其抗弯强度,采用40Gr制造,调质处理硬度为200~220 HB。
设计一个气动支承装置,其中活动顶杆7用作活塞销压入b孔时对活塞B平面的支承元件。顶杆的下端为斜面,用于传递柱塞11的运动及其支承力;侧面开一腰形槽,在导向销钉9的作用下对自身定位。活动顶杆为空腔结构,内部装有弹簧6和钢球8;受限于活塞B平面结构,活动顶杆的直径尺寸设计为φ16 mm(图3)。
2.2 活塞销定位导向元件设计
为方便压装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又考虑到活塞连杆属于大批量压装,生产节拍短,设计定位块1,装在模具的最上方。压装前将活塞销插入定位块的定位孔内,可实现对活塞销的4点定位及导向(图4)。
2.3 活塞定位元件设计
在气动装置中设置一钢球。压装开始前,钢球和已插入定位块中的活塞销构成组合定位元件,对活塞实行完全定位(图4)。其中钢球定3点,活塞销定2点。
钢球8装在活动顶杆7内,由弹簧6支承(图2)。设计活塞销孔倒角锥面为活塞的定位面,锥面与其中位面的交线为钢球的接触线;钢球直径以此为设计条件用CAD作图求出。
2.4 气动装置结构设计
如图2所示,气动支承装置由活动顶杆7、堵头14、导向销13、气缸体12和柱塞11等组成。装置的a腔和b腔通过管路与换向阀(装在气动压床上)相连接。压装开始时,a腔为出气低压腔,柱塞左端顶在堵头端面上,活动顶杆7处在最低位置。当活塞销压进连杆小头孔时,行程开关驱动换向阀动作,此时a腔变为高压腔,柱塞右行,其右端面顶住孔底,活动顶杆处在最高支承位置。
3 压装模的使用
生产中压装模安装在气动压床上。压装开始前,模具的气动支承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活动顶杆处于最低位置。
首先将连杆小头装入活塞内腔两凸台平面间,再将它们同时插入模具的U形悬臂支承中。左手将活塞的b销孔倒角锥面压在定位钢球上;右手将活塞销插进定位块的定位孔中,并将销下端的倒角锥面压在活塞的a销孔倒角锥面上,此时活塞在模具中获得了相对于活塞销的定位(图4)。
右脚踩下气动开关,装在气动压床上的压杆缓慢地将活塞销压入活塞的a孔,活塞立即垂直下行,其A平面压在U形悬臂支承的D面上(图4);迅即用右手调整连杆小头位置,使活塞销穿过连杆销孔。此时装在压床上的换向阀换向(图5),活动顶杆在柱塞推动下到达最高位置,其上端面顶住活塞的B平面。压杆继续下行,将活塞销压入活塞b孔中;销的轴向位置由行程开关确定。
4 结语
活塞连杆压装模设计,设计悬壁U形结构和气动顶杆元件,在活塞压装过程的两个时段依次对其合理部位进行支承,极大地减小了活塞的径向变形;设计钢球及活塞销为活塞的组合定位元件,设计活塞销的定位导向元件,方便了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结果表明:压装模完全能保证活塞连杆压装质量和生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