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昆明市烟草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2013-09-28高福宏李忠环鞠福清
高福宏, 陈 静, 陶 琼, 徐 云,李忠环, 彭 云, 鞠福清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昆明 650205;2.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昆明 650051)
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炭疽病、白粉病、野火病是烟草优质适产的重要制约因子,对这些病害的治理,目前主要是采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等,化学防治以其高效、简便的特点,仍然是生产上采用的主要措施之一[1-3],但广泛、大量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烟叶中农药残留增加,病虫抗药性增强和再度猖獗,即“三R”(Residue,Resistance,Resurgence)问题。不仅如此,化学农药的施用还导致天敌被大量杀伤,农田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和环境污染。在病害防治方面,往往重视治而忽视防,重视对单个病虫的防治而忽视对整个烟田病虫群体的综合治理。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昆明市针对本地的烟草病虫发生情况及其特点,建立了烟草病虫重点测报对象为“六病四虫”(黑胫病、病毒病、炭疽病、野火病、白粉病、赤星病、地下害虫、金龟子、蚜虫、烟青虫(含斜纹夜蛾))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通过掌握这些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根据相关因子进行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制定防治方案,落实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达到经济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降低损失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及内容
1.1.1 烟草病害系统观测圃
分别在禄劝、安宁、寻甸、宜良设立4个系统测报观察点,开展定点系统观察调查工作,记载黑胫病、病毒病、炭疽病、野火病、白粉病、赤星病的发生率、病情指数,定点系统观察田不进行任何农药防治,让病害自然消长。
1.1.2 烟草病害普查测报
分别在禄劝、安宁、寻甸、宜良、嵩明、石林、富民和晋宁设立了32个烟草病虫害普查观察点,开展定点调查工作,分别记载黑胫病、病毒病、炭疽病、野火病、白粉病、赤星病的发生率、病情指数,定点普查观察田为病害综合示范区。
1.2 试验方法
1.2.1 烟草病害系统观测圃
选择当地主栽烤烟品种,根据试验品种数量设置相应的处理数,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置3次重复,试验田周围设保护行。每个试验小区面积60~80 m2,种烟60~100株。每5 d 1次对每株烟发生的病害进行观测记载。
1.2.2 烟草病虫害系统普查测报
每个系统普查点代表面积30 hm2以上。普查按轻、中、重3种类型田每5 d 1次,每类型田调查1~3块。采用梅花型5点取样法。
1.3 观测的烟草品种
病害系统观测圃的烟草品种为‘红大’、‘云烟87’、‘云 烟 97’、‘K326’、‘NC297’、‘NC102’、‘KRK26’。
病害普查测报的烟草品种为‘红大’、‘云烟87’、‘云烟97’、‘K326’、‘NC297’、‘NC102’。
1.4 调查方法
移栽后10~20 d统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3222-2008烟草病害分级及调查方法实施。
1.5 调查结果统计
烟草病害调查结果统一按烟草病虫害发生程度计算方法进行,本文病害发生程度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发生消长情况
2.1.1 烟草病毒病
迄今为止,我国已确定的烟草病毒病有16种[4],主要病毒病种类包括烟草普通花叶病(TMV)、烟草黄瓜花叶病(CMV)、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烟草蚀纹病毒病(TEV)、烟草马铃薯X病毒病(PVX)及烟草环斑病毒病(TRSV)等。在云南TMV的发生比例较高,CMV、PVY、TEV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他病毒病也有零星发生[5],因此,在调查时把烟叶出现典型花叶,叶片畸形扭曲,叶形不对称,叶缘下卷,重病株皱缩、矮化、花叶斑驳,明脉、叶尖细长,叶基拉长等症状[6]统归类为烟草病毒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图1和图2。
昆明市4个系统观测圃在5月25日病毒病的发生率为3.7%,7月5日上升到7.12%,7月15日到达高峰期,发生率为7.36%,病情指数较低。32个普查调查点病毒病在5月25日的发生率为10.10%,7月10日到达高峰期,发生率为23.54%,病情指数为4.47。从两个观测系统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昆明市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在5月20日左右,6月初进入病毒病快速发展时期,7月初到达发生高峰,之后便逐渐呈下降和不发展蔓延的趋势,虽然昆明市烟草病毒病在32个普查点的最高发生率为23.54%,但病情指数不高,7月5日的病情指数最高为4.47,表明2011年昆明市烟草病毒病的发生为中度偏轻。
2.1.2 烟草黑胫病
昆明市4个系统观测圃5月25日黑胫病的发生率为1.84%,6月5日发生率上升到4.10%,6月25日发生率达15.91%,病情指数为9.41,之后黑胫病在不防治的情况下继续蔓延,但增长速度较慢(图3)。32个普查调查点黑胫病在5月25日的发生率为18.54%,6月20日到达高峰期,发生率为32.92%,病情指数为5.53,之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逐步回落(图4)。从两个观测系统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昆明市烟草黑胫病在5月初移栽后就开始发生,5月中旬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月中旬到达发生高峰,之后随着对田间病株的清除,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呈下降趋势。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nicotianaeBreda et de Haan)的侵染主要靠游动孢子,流水和雨水是侵染的必备条件,湿度是烟草黑胫病菌侵染的关键因素[7]。McCarter[8]报道,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无论寄主烟草是敏感品种还是抗性品种,都会严重发病。2011年5月至6月中旬之前昆明市天气虽然干旱,但在移栽后浇水保烟苗存活,水分湿度主要集中在根茎靠土壤位置,土壤中游动孢子可充分获得水分而侵染烟苗,加之空气湿度较小,烟苗长势较弱,烟草抵抗黑胫病的能力较弱。因此,2011年昆明市烟草黑胫病的发生为中度发生。
2.1.3 烟草炭疽病
昆明市4个系统观测圃炭疽病的发生较轻,7月10日发生率最高为3.51%,病情指数最高为0.39。32个普查调查点炭疽病在5月25日的发生率为1.98%,6月20日发生率为7.40%,7月10日发生率到达最高为13.65%,病情指数为1.80,之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逐步回落。从两个观测系统的调查数据(图5、图6)可以看出,烟草炭疽病在5月初移栽后有零星发生,6月中旬进入炭疽病快速发展时期,7月初到达发生高峰,之后随着对田间烟株底脚叶的清除,发生率和病情指数呈下降趋势。烟草炭疽刺盘孢(ColletotrichumnicotianaeAverna-Sacca)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1~35℃均可生长,发病最适温为25~30℃[9],环境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水分和湿度,特别是雨水,此病菌的分生孢子带有黏液,相互黏着,气流传播作用不大,土壤中的病菌主要靠雨水冲击土壤接触叶片,一般大雨后3~4 d可看到激烈发病[10]。2011年昆明市为干旱年份,5、6月雨水量较少,使得初侵染源少,故而烟草炭疽病的发生为轻度发生。
2.1.4 烟草赤星病
昆明市4个系统观测圃烟草赤星病的发生从7月15日开始,5 d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8月30日发生率最高为5.09%,病情指数最高为0.70。32个普查调查点赤星病的发生从6月25日开始,发生率为0.31%,7月10日发生率为4.79%,8月30日发生率到达最高为19.58%,病情指数为2.61。从两个观测系统的调查数据(图7、图8)可以看出,烟草赤星病在7月初开始发生,5 d后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8月中旬到达发生高峰,烟草赤星病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Fr.∶Fr.)Keissler]侵入适温为19~26℃,最适温度为22℃,在烟草赤星病发生流行季节内,温度条件可以满足该病害的发生与发展[11-12],田间叶面湿度是影响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13]。通常在大雾、连续阴雨天气及晚间重露以后,田间病情即有所发展。7月中旬以后,昆明的降雨增多,但降雨后随即转晴叶面保湿时间较短,加之烟叶的采收,病害的侵染源减少,流行蔓延较慢。因此,根据发生率和病情指数表明2011年昆明市烟草赤星病的发生为轻度发生。
图7 2011年昆明市4个烟草病虫害系统观测圃赤星病发生消长趋势Fig.7 Occurrence trend of tobacco brown spot in systematic observation in Kunming in 2011
图8 2011年昆明市32个病虫害普查点赤星病发生消长趋势Fig.8 Occurrence trend of tobacco brown spot in the Kunming 32 pest investigation sites in 2011
2.1.5 烟草白粉病
昆明市4个系统观测圃白粉病的发生从7月15日开始,5 d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7月20日发生率最高为6.06%,病情指数最高为0.67。32个普查调查点白粉病的发生从6月10日开始有零星发生,15 d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7月25日发生率到达最高为9.90%,病情指数最高为1.33。烟草白粉病菊科白粉菌(ErysiphecichoracearumDC)侵入的最适温度是16~27℃,相对湿度60%~75%。温度22~25℃,湿度低于60%~63%时,粉孢子不能萌发侵入致病[14]。从两个观测系统的调查数据(图9、图10)可以看出,烟草白粉病在6月底开始发生,5~10 d后进入白粉病快速发展时期,7月中旬到达发生高峰,在这一时期由于昆明近两年干旱,加之对田间烟株底脚叶的清除,烟草白粉病并未形成有效的蔓延,因此,2011年昆明市烟草白粉病的发生为轻度发生。
2.1.6 烟草野火病
昆明市4个系统观测圃烟草野火病为零星发生。32个普查调查点烟草移栽后野火病在全市有零星发生,7月初发展速度加快,8月底到达发生高峰。8月25日发生率到达最高为10.63%,病情指数最高为1.46。2011年昆明市烟草野火病的发生为轻度发生。烟草野火病是一种由Pseudomonassyringaepv.tabaci(Wolf et Foster)Young,Dye et Wilkie引起的细菌性叶部病害,当田间病原存在时,任何能够使大面积叶片湿润的气候条件都有利于田间病害的迅速蔓延。暴风雨、降温后的暴晴天气更有利于野火病的暴发[15]。昆明近两年的干旱,致使烟草野火病发生条件欠缺,田间烟草野火病的病原减少,因此,烟草野火病发生较为轻微。
3 讨论
通过两种田间监测系统对烟草病毒病、黑胫病、炭疽病、赤星病、白粉病、野火病发生消长的观测,应用作物病害评价指标—发生普遍程度(发病率)和严重度(病情指数)对2011年昆明市烟草6种病害分析表明:烟草病毒病在发生最高峰时,发生率23.54%,病情指数4.47,虽然发生率超过20%,但病情指数低于5,发生严重度低,故确定为中度偏轻;根据烟草黑胫病的危害特点,发生率直接影响烟草产量,普查调查点黑胫病在发生高峰时,发生率达32.92%,病情指数为5.53,故确定为中度发生;烟草炭疽病、赤星病、白粉病、野火病对烟草的危害将直接影响烟叶品质,综合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评价几种病害对烟叶产值的影响,在发生最高峰时,烟草炭疽病、赤星病、白粉病、野火病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3.65%、19.58%、9.90%、10.63%,病情指数最高为 1.80、2.61、1.33、1.46,发生普遍程度低于20%,严重度小于3,故确定为轻度发生。
烟草病害预测预报是烟草病害防治的基础,通过田间监测系统结合各种病害的防治指标可对烟草病害进行及时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尤其是烟草病毒病,病害发生后往往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通过田间监测系统对病毒病发生种类、发生程度等进行实时监测,采取预防为主,减少病毒传染或切断传染途径和提高烟草本身的抗病性等一系列防病措施,可有效控制烟草病毒病。而针对烟草黑胫病、炭疽病、赤星病、白粉病、野火病等病害,进行长期的实时田间监控,摸清发生规律,建立预测预报模型,准确做出短期预报,可及时有效进行药剂防治,并确定最佳施药时期和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从而达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目的,切实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污染,达到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
[1]王静,孔凡玉.烟草黑胫病综合防治技术[J].烟草科技,2002,181(8):45-47.
[2]李宏光,周志成,钟权,等.七种药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2012(8):28-29.
[3]董贤春,张志强,刘兰明,等.6种杀菌剂对烟草后期主要病害防治效果比较 [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9032-9033,9037.
[4]朱贤朝,王彦亭,王智发.中国烟草病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彭曙光.我国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15-117.
[6]赵二红,杨智锋,贾惠文,等.烟叶主要病害识别诊断要点和综防技术[J].植物医生,2010,23(5):25-27.
[7]陈瑞泰.烟草病虫害防治[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10.
[8]McCarter S M.Effect of soil mois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on black shank disease development in tobacco[J].Phytopatholo-gy,1967,57:691-695.
[9]杨洋川.云南烟草炭疽病形态生理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7(4):199-204.
[10]曾士迈.烟草炭疽病[J].农业科学通讯,1957(5):292-294.
[11]谈文.烟草赤星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治理[J].烟草科技,1993(2):45-48.
[12]张济能,庞乡林.烟草赤星病流行因素及其防治[J].中国烟草,1992(3):28-30.
[13]马贵龙,杨信东.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侵入与露时、露温关系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S1):124-128.
[14]杨兴,秦铁伟,杨峰刚,等.烟草白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4):27-29.
[15]王振国,丁伟.烟草野火病发生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学报,2012,18(2):101-106.